读经札记 | 尽头不灭的光:亚述人,一群屡遭逼迫、几被遗忘却从未倒下的基督徒

在西方因伊斯兰人口激增而焦虑、在教会因信徒流失而低沉的今天,却有一群东方人默默活着,活成了永恒见证。他们没有国家,没有军队,没有媒体话语权,却用1700年的血泪,回答了那个人人都在追问的问题: “基督教还能撑多久?” 他们是亚述人,来自古老尼尼微的后裔,曾是圣经中最邪恶的城市,如今却成为最忠贞的基督徒群体之一。 从强暴者,到悔改者 圣经中的尼尼微,是罪恶滔天的象征。先知约拿不愿去那里传道,因为他清楚,这座大城代表着悖逆、逼迫与骄傲。但神却施怜悯,尼尼微人一度悔改,整座城披麻蒙灰。谁也未曾想到,这悔改之心,竟然留下了后代。...

读经札记 | 耶稣是极棒的好老师,有一整套教学法

最近读马可福音,深感耶稣是一位极优秀的教师,他有全套的“耶稣教学法”。事实上,这是马可福音、尤其是5-10章的一条隐线:耶稣一步步引导门徒,从“惊讶的表面跟随者”,变成“背十字架的真正门徒”,而高潮转折点在第8章,从彼得认信开始,到第10章耶稣三次预言受难,形成一条“通往十字架”的道路。 耶稣的门徒训练法是转化式教育:他不是教知识,而是更新生命观;他不怕门徒愚钝,而是用失败建立信心;他最终目标不是“听懂”,而是跟上十字架的路。 耶稣的“属灵教学法”有如下特征:...

理性的门槛,信仰的归宿:从彼得·蒂尔到鲁益斯的信仰之路

人们常常以为,信仰是一种情感的归依,是软弱之人的精神拐杖。对于那些理性深重、思维复杂的人来说,信仰似乎更像是“向上帝投降”的思维失败。 但是,假若你真正走进一些思想精英的生命轨迹,就会发现:事情远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 我曾经被彼得·蒂尔(Peter Thiel)深深吸引。作为硅谷的创业教父,他理性锋利、战略意识极强,同时他还自称为基督徒。不同于福音派的敬虔,也不同于天主教的传统,他的信仰更像一种文明叙事的认同:他推崇他的精神导师雷内·吉拉尔(René...

读圣经·查经方法34 | 研读词语的常见谬误

前面虽然我们讨论了研读圣经词语的方法,但谁都避免不了错误。以下是研读圣经词语时的一些常见问题。 翻译造成的理解错误 圣经原⽂是希伯来⽂或希腊⽂,大部人都只能读译本。翻译给圣经的理解带来了许多麻烦,首当其中的是词语译法造成的偏差,而最经典的问题包括两类: 一是,一个原文单词翻译为多个词语。例如,希腊文单词 παράκλησις (paraklēsis),基本词义是“安慰”,和合本翻译有安慰、劝勉、劝化、劝、求,以及教会、会众等许多种。 二是,多个原文单词翻译为一个词语。例如,和合本译作“安慰”的词,原文可能是希伯来文...

读圣经·查经方法33 | 确定词语在语境中的准确含义

之前强调过:语境决定词语的真正含义!所以,只有理解一个词所在的语境,才能真正懂得它的准确含义。 我们曾经讨论过经文的周边语境,词语也类似:一个词的语境包含它周边的一切,例如该词所在的经文段落、主题、作者的论点或想法,以及作者与原始听众的历史情境等外在因素。 同样地,词语也同样经文一样有各种“近邻远亲”,它们就像“同心圆”一样环绕着你研讨的词: 紧挨的词语 同一书卷 同一作者的其他书卷 其他新约作者的同类经文或同一主题 新约其他书卷...

读圣经·查经方法32 | 查考圣经词语的语境

上篇我们用圣经索引查考圣经原文单词的词义,但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仔细查考单词的语境。 进行词汇研究时,有一条最重要的规则:语境决定词义。任何词脱离语境,你就无法真正理解它的真意。例如,腓立比书3:4中的“肉体”,它是什么意思? 其实我也可以靠肉体;若是别人想他可以靠肉体,我更可以靠着了。(腓立比书 3:4) 肉体是指“人的身体”,还是“死人的躯体”?查找圣经索引,发现这个词的含义很丰富。那么保罗在这里的语境下是指什么呢? 因此,要确定一个词的词义范围,你必须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而不仅仅是它翻译成什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