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2025 | 灵修警醒
他本来有明确的使命,却选择逃去他施,恰好与神的方向相反。他登上船,闭上眼,以为只要远离呼召,风平浪静就是神的许可。然而风暴起,抽签落,船翻前他被抛下大海,却没被淹死,而是被神预备的大鱼吞下。 在鱼腹中,他祷告:“我从深处呼求你。”那才是他真正的起点。约拿的生命被重新定向,不是因为他回头了,而是因为神没有放手。他以为逃离使命能逃离神,殊不知神的怜悯比大海更深、比鱼腹更暗的地方还要临到。 🌈 虹光回声:你逃离的方向,也能被神用来引你归回。...
虹光微语S3.15|你以为是结局,其实是开始
神不是让一切结束,而是翻开新的一页
07.16.2025 | 灵修警醒
他死了四天,石头已封在墓口,哭声已渐止,人们开始接受现实。玛大和马利亚都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就不至于死。”所有人都认为,耶稣迟到了,神缺席了,这事已经结束了。 可是在那最沉重的时刻,耶稣却呼唤他的名字:“拉撒路,出来!”死亡不再封锁希望,绝望也不再是终点。在人看为不可挽回的事上,神却写下一个新起点。他不是延误,而是在安排那震撼众人的“荣耀时刻”。 🌈 虹光回声:神从不误事,他只是选择最荣耀的时刻出手。...
读经札记 | 尽头不灭的光:亚述人,一群屡遭逼迫、几被遗忘却从未倒下的基督徒
07.15.2025 | 读经祷告
在西方因伊斯兰人口激增而焦虑、在教会因信徒流失而低沉的今天,却有一群东方人默默活着,活成了永恒见证。他们没有国家,没有军队,没有媒体话语权,却用1700年的血泪,回答了那个人人都在追问的问题: “基督教还能撑多久?” 他们是亚述人,来自古老尼尼微的后裔,曾是圣经中最邪恶的城市,如今却成为最忠贞的基督徒群体之一。 从强暴者,到悔改者 圣经中的尼尼微,是罪恶滔天的象征。先知约拿不愿去那里传道,因为他清楚,这座大城代表着悖逆、逼迫与骄傲。但神却施怜悯,尼尼微人一度悔改,整座城披麻蒙灰。谁也未曾想到,这悔改之心,竟然留下了后代。...
读经札记 | 耶稣是极棒的好老师,有一整套教学法
07.14.2025 | 读经祷告
最近读马可福音,深感耶稣是一位极优秀的教师,他有全套的“耶稣教学法”。事实上,这是马可福音、尤其是5-10章的一条隐线:耶稣一步步引导门徒,从“惊讶的表面跟随者”,变成“背十字架的真正门徒”,而高潮转折点在第8章,从彼得认信开始,到第10章耶稣三次预言受难,形成一条“通往十字架”的道路。 耶稣的门徒训练法是转化式教育:他不是教知识,而是更新生命观;他不怕门徒愚钝,而是用失败建立信心;他最终目标不是“听懂”,而是跟上十字架的路。 耶稣的“属灵教学法”有如下特征:...
理性的门槛,信仰的归宿:从彼得·蒂尔到鲁益斯的信仰之路
07.14.2025 | 与神同工
人们常常以为,信仰是一种情感的归依,是软弱之人的精神拐杖。对于那些理性深重、思维复杂的人来说,信仰似乎更像是“向上帝投降”的思维失败。 但是,假若你真正走进一些思想精英的生命轨迹,就会发现:事情远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 我曾经被彼得·蒂尔(Peter Thiel)深深吸引。作为硅谷的创业教父,他理性锋利、战略意识极强,同时他还自称为基督徒。不同于福音派的敬虔,也不同于天主教的传统,他的信仰更像一种文明叙事的认同:他推崇他的精神导师雷内·吉拉尔(René...
读圣经·查经方法34 | 研读词语的常见谬误
07.11.2025 | 读经祷告
前面虽然我们讨论了研读圣经词语的方法,但谁都避免不了错误。以下是研读圣经词语时的一些常见问题。 翻译造成的理解错误 圣经原⽂是希伯来⽂或希腊⽂,大部人都只能读译本。翻译给圣经的理解带来了许多麻烦,首当其中的是词语译法造成的偏差,而最经典的问题包括两类: 一是,一个原文单词翻译为多个词语。例如,希腊文单词 παράκλησις (paraklēsis),基本词义是“安慰”,和合本翻译有安慰、劝勉、劝化、劝、求,以及教会、会众等许多种。 二是,多个原文单词翻译为一个词语。例如,和合本译作“安慰”的词,原文可能是希伯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