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强调过:语境决定词语的真正含义!所以,只有理解一个词所在的语境,才能真正懂得它的准确含义。

我们曾经讨论过经文的周边语境,词语也类似:一个词的语境包含它周边的一切,例如该词所在的经文段落、主题、作者的论点或想法,以及作者与原始听众的历史情境等外在因素。

同样地,词语也同样经文一样有各种“近邻远亲”,它们就像“同心圆”一样环绕着你研讨的词:

  • 紧挨的词语
  • 同一书卷
  • 同一作者的其他书卷
  • 其他新约作者的同类经文或同一主题
  • 新约其他书卷

显然,越靠近圆⼼的“近邻”,对词语含义的影响越大。所以当你想要确定一个词语的准确含义时,你斟酌同⼀作者的其他书卷、特别是最接近该词的语境的优先级,要远高于新约其他部分的经⽂。将原始作者列为最重要的首先考量,从最挨近待查词语的语境逐渐往周边考察,直到找到答案为⽌。

你需要达到的⽬的是,精确地了解作者在特定语境中使⽤待查词语的原意。你现在不能停在分析出词语的词义范围,而要确定出准确的合适含义。如果确定词语中语境中的准确含义有困难,可考虑以下问题:

1. 对⽐或⽐较是否有助于澄清词语含义?
例如,以弗所书 4:29 说:“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最接近的语境中,“污秽的⾔语”相对⽐于“造就⼈的好话”,可以帮你理解“污秽的言语”是任何伤害⼈际关系的⾔语,而不只是亵渎的话。

2. 经⽂主题是否有助于确定词语的含义?
例如,之前提到的创世记 39:14 的“戏弄”,你选择原文的哪种含义?虽然中文译作“戏弄”,你从最接近的经文语境中能看出主题是两性关系,所以“爱抚”是否更符合原意?用这样的理解重读创世记39:14-15,你是否有不同的看见?

3. 作者在类似语境中使⽤同⼀词语的⽅式是否有助于确定含义?
假设你正研读约翰福⾳ 3:16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中的“世人(world)”,查找约翰在其他经文如何使⽤“世人”很有帮助。事实上,约翰以多种⽅式使⽤“世人”,通常⽤于指称悖逆神的世⼈、抗拒神和神计划的⼈。那么,约翰福⾳ 3:16 中的“世人”,是否含义也类似?节使⽤ world 可能是要表达同 样含义。当你们读到“神爱世⼈”时,不只想到神爱他所创造的⼈类,包括愿意差遣爱⼦为藐视他的⼈送死。理解约翰使⽤“世人”的方式,就更能体会神牺牲的⼼意。

4. 作者在本书中的论点是否有助于厘清词语含义?
有时,作者的论点或思路会影响你词语的含义。例如,保罗在加拉太书 3:4 问加拉太⼈:“你们受苦如此之多,都是徒然的吗?难道果真是徒然的吗?”这里“受苦”的希腊⽂原文是“pascho”有多种含意,多指苦难等负面体验,但也可指正⾯经历。新约中的 pascho 多半是负⾯的,保罗在其他 6 处经⽂中也是如此(林前12:26; 林后1:6; 腓1:29; 帖前2:14; 帖后1:5; 提后1:12),但加拉太书的论点似乎倾向于正面。读完加拉太书全书,你能看到保罗在这段经文中谈的是加拉太⼈领受圣灵的正⾯体验,其周边经⽂谈的是圣灵的恩赐和神迹,之后保罗问他们是否要徒然舍弃他们丰盛的圣灵体验。所以,根据保罗在上下⽂中的论点,将 pascho 翻译为“经历”似乎更为贴切:“你们的经历这么多都是徒然的吗?”

5. 历史情境是否倾向于某个特定的含义?
有时,历史情境会强烈偏向于词语的某个含义。 保罗在腓⽴⽐书 1:27 说“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其中的“⾏事为⼈(politeuomai)”可能带有政治色彩,保罗用来指腓立比人对于罗马公民的身份非常自豪,腓立比的基督徒可能也分享过这种公民自豪感。保罗借此告诉信徒:行事为人要像天国公民,而不仅是罗马公民。毕竟,真正的主不是凯撒,而是耶稣!可见,了解历史背景可以帮助你辨别词语的准确含义。

追问这类问题之后,你就可以确定词语的准确含义了。有时可能答案不止⼀个,你还得选取最符合语境的意思。你不可因为某个含义更激励人、更适合于讲道就觉得更合适,虽然“励志”却不符圣经原意的含义对你和会众毫无帮助。你必须抵制诱惑,谦卑地坚持正确的查经理念。

尽管如此,你的主观因素仍不可避免,你还是可能会犯错。当你举棋不定时,你还有一个最佳选择:寻求专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