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后,穆斯林在西方社会的地位变了吗?

从文化摩擦到人口焦虑,一场关于“他者”的旧叙事如何重获新活力

2019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伊斯兰教似乎盛产恐怖份子?”五年过去,这篇文章仍然经常被搜索和阅读。 这也说明,在自由、包容、多元早已成为“政治正确”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对穆斯林的复杂情绪其实从未消失,只是被掩盖、被抚平,或被转化为对极端主义的表面性批评。 五年来,情势并未如某些人期待的那样“随着更多交流而改善”,反而呈现出更尖锐的态势:对穆斯林的担忧、戒备乃至敌意不减反增。是穆斯林变了,还是西方变了,抑或是世界整体走入了一个更加不信任“他者”的阶段? 一、政治代表性:从边缘走向主流...

危险领悟 | 为什么汉人是一个不会唱歌跳舞的民族?

在所有民族中,汉人不擅长唱歌跳舞是非常明显的现象。其他民族都会在快乐或痛苦时载歌载舞,而汉人往往只会呆立、傻笑或飙脏话,擅长歌舞的人虽然也不少,但作为民族特征则是几乎可以确定的。 这也许是一种刻板印象。与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热烈奔放的舞蹈、将音乐舞蹈融入日常生活相比,汉人显得过于内敛、克制和理性,让人觉得汉族不擅歌舞,其实并不一定如此。...

伪命题系列⑳|别社交了,孤独才是成年人的常态?别用清醒当成逃避的借口

拆掉“宿命的剧本”,重启你的人生操作系统 “别社交了,孤独才是成年人的常态。” 你听过这话吗?或许正是在独自下班的路上、聚会结束的回家途中、朋友圈无人回应的时刻,这句话像是一种懂你、劝你、原谅你的声音:成年人的世界,本就孤独。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句话并不只是安慰,更可能是在替退缩找台阶、为疏离找逻辑。 这类说法为何流行? 1️⃣ 它安抚了社交疲惫。面对职场虚伪、人情算计、无效社交,很多人已经倦了,于是“孤独是常态”听起来简直是救赎。 2️⃣...

伪命题系列⑲|等忙完这一阵,就可以接着忙下一阵了?别拿幻想安慰一个无限循环的人生

拆掉“宿命的剧本”,重启你的人生操作系统 “等忙完这一阵,就可以接着忙下一阵了。” 你是不是也常这么对自己说?今天项目赶进度、月底有个大考核、家里事情堆着没时间理……于是你安慰自己:“忍一下,这阵子过去就好了。” 但你也知道,下一阵早就排好队了。工作刚收尾,孩子生病了;论文一交完,下个项目又压上来;连请个年假都要掐着时间去还别的债。 这一阵接着那一阵,从来没完。 这类说法为何流行? 它其实是一种延迟满足的自我麻醉。 你不想承认“生活一直都这么乱”,于是就告诉自己“现在只是暂时的”。...

伪命题系列⑱|你们喝鸡汤,是因为肉被别人吃了?别让冷嘲热讽偷走你对未来的信心

拆掉“宿命的剧本”,重启你的人生操作系统 “你之所以喝鸡汤,是因为肉早被别人吃了。” 这句话很毒,也很火。它借着幽默的形式,把主流的“鸡汤式努力话术”一口否定,再嘲讽那些仍然愿意相信正能量的人为“自我麻醉”。听起来确实够真实,够“人间清醒”。 但问题是,它真的有帮助吗?它给你答案了吗?还是只是让你心灰意冷,顺便也鄙视一下那些还在努力的人? 这类说法为何流行? 首先,它是一种反鸡汤情绪的产物。鸡汤泛滥太久之后,人们自然会生出反感:“努力就会成功”“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这些话被一遍遍灌输,却难以兑现。...

伪命题系列⑰|人丑就要埋头读书?别让自嘲绑架了你的努力

拆掉“宿命的剧本”,重启你的人生操作系统 “人丑就要多读书,以免抬头吓人。” 这句网络热梗,几乎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它看似幽默、真实、接地气,甚至还透露出一种“认清现实后踏实努力”的通透。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句话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双重贬低? 它一边贬低了外貌不出众的人,一边贬低了读书本身的意义。你读书不是为了拓展眼界、塑造人格,而是因为你“长得不好看”。 这不是励志,这是伪装成鸡汤的偏见。 这类自嘲为何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