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不是一本书,圣经其实是一套书

圣经是犹太教与基督宗教最重要的经典,也是亚伯拉罕诸教都认可的神圣经典。犹太教圣经称为“塔纳赫”,相当于基督宗教圣经的旧约;基督宗教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 圣经(The...

圣经中的比喻,开启你的心窍

耶稣是洞察人心的演讲大师,他在讲道或传递信息时经常使用比喻和故事,使听众更易于接受和理解他所传达的属灵真理。经常使用比喻是他的讲道风格之一,是他使复杂概念具象化、触动听众情感、使教导更为深刻和持久的重要手段。因为他知道,人脑容易记住生动、有趣的故事,而不是枯燥的事实或抽象的概念。 耶稣在船上讲道 1 撒种的比喻 (马太福音 13:3-23;马可福音 4:3-20;路加福音 8:5-15) 耶稣说,一个撒种的人将种子撒在不同的土地上,种子在好土壤中结出丰硕的果实,而在其他土壤中则未能生长。...

从会幕到教会,物理形式有异,神的同在不变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在旷野漂泊四十年。但是神晓谕摩西建造会幕,通过会幕与他们同住,预示了神对他子民的看顾与引导。会幕预表了基督的救赎,至圣所象征着神的圣洁与人类因罪隔绝的关系。从那以后,神的同在永不改变。 一、从会幕到教会的简史 从古代以色列的会幕,一直到今天的教堂、教会,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不仅体现了以色列及基督教会的历史,也蕴含着深刻的属灵意义。 1. 会幕时期...

圣经有禁止女性讲道吗?

时至今日,许多教会仍禁止女性讲台服事,不允许她们讲道。主要的圣经依据是保罗的话: “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提摩太前书2:12) 保罗不仅“不许女人讲道”,甚至“不准她们说话”,因为她们说话是可耻的: “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她们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哥林多前书14:34-35) 这三节经文,被用来支持女性应当在教会中保持沉默和顺服,避免在公众崇拜中发言或领导。...

圣经有要求男人短发、女人长发吗?

圣经是否有明确要求男人必须短发、女人应该长发? 肯定有熟悉圣经的基督徒立刻回答说:当然,有明确要求!他们可以立刻举出圣经依据: “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辱吗?但女人有长头发,乃是她的荣耀,因为这头发是给她作盖头的。”(哥林多前书 11:14-15) 并且,他们还信誓旦旦地说:男人短发、女人长发符合神造人的次序,男人长发、女人短发不是基督徒的应当行为。 使徒保罗...

为什么在行业集中度极高的游戏业,“黑神话·悟空”能够脱颖而出?

为什么在行业集中度极高的游戏业,“黑神话·悟空”能够脱颖而出? 行业集中度是描述行业龙头占据市场份额的指标。有些行业集中度很低,比如中国的房地产,没有一家公司占据垄断地位。正因为如此,孙宏斌才敢大庭广众挑战王石,将他创办的融创追赶成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 但集中度高的行业则完全不同。就像操作系统市场被微软和苹果垄断,其他公司基本没什么机会,中国的游戏行业几乎完全被腾讯和网易霸占,创业型小游戏公司只有死亡或被它们收购两条出路。 “黑神话·悟空”有什么绝招,能在这种背景下脱颖而出、一夜爆火?...

【语词错解】Entrepreneur ≠ 企业家,汉语为什么喜欢“大词”?

“Entrepreneur”是一个法语词汇,被英文直接借用,指称那些通过创办或经营企业来追求商业机会的人,即“创业者”。 也就是说,Entrepreneur一般是指创办自己公司的人,或者在现有公司中推动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人,总之是从零开始创立公司或业务的人,是富有创新精神、能够承担风险、并且积极推动新业务或项目的人。 所以,Entrepreneur在汉语中应译为“创业者”,而不是“企业家”。企业家含义更广泛,指的是管理和领导企业的人,一般并不限于创办新公司的人,它更关注的作为公司或企业领导者的角色和责任。...

“我们喜欢的,身体却不喜欢。”为什么?

看到一个说法,觉得很有趣。他说:“我们喜欢的,身体却不喜欢。” 比如,某些食物看起来很诱人,我们认为自己很喜欢,但当我们吃得太多时,身体却产生不良反应,拉肚、呕吐或过敏等,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最典型的莫过于糖、酒和肉。很多人喜欢它们,享受它们的味道和所带来的愉悦感。可是糖和酒身体根本不需要,肉吃多了也会造成种种问题,增加罹患肥胖症、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类似的情况也可以出现在其他方面。有些事情,比如某些行为或生活方式,可能在心理上吸引我们,我们感觉自己喜欢或想要,但当真正去体验时,身体却表现出不适或排斥反应,无法承受。...

当你谈论复活时,你究竟在说什么?

有一位禅宗老和尚,名叫青原行思大师、人称“禅宗七祖”的,曾经说过: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他所讲的,正是领悟的“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乃是愚人境界。所谓“眼见为实”,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对自我认知充满绝对相信。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却是修行境界。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眼所见的山与水,不过是幻象而已。...

警惕假基督徒和假先知、假教师

耶稣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1) 他的话指向了一类人,他们口中称呼耶稣为“主”,在生活中却并不遵行神的旨意。对于他们,耶稣严厉地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太25:12) “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7:23) 这些人包括: 1. 形式主义的信徒他们可能在表面上看似虔诚,参加宗教活动、做出宗教行为,甚至在别人面前显得非常敬虔。但他们的信仰仅停留在外在的形式,而没有真正遵行神的旨意或内心的转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