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不是宗教,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人说:基督信仰不是宗教,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说法是相当准确的,因为基督信仰与“宗教”的传统含义存在显著差异。宗教的本义是“祖宗的教导”,常被理解为一套系统化的信仰和实践,它包括仪式、教条、宗教机构、规定的行为模式等。宗教通常被认为是人类对神秘或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或信仰体系,并且与具体的宗教活动或仪式紧密相关。...

“神是不是放弃了中国?”

曾经有人疑问:“神是不是放弃了中国?” 直接回答:神没有放弃中国。神的救恩计划涵盖了全人类,包括中国。 一、神掌管全地 尽管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与西方不同,基督信仰在中国也面临诸多挑战,但从圣经的教导、历史证据、当代教会的成长等方面来看,神仍然关心并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工作。 1. 圣经中的普世原则 圣经中的福音信息是向全人类传达的,而不仅限于某个特定的民族或地区。耶稣的“大使命”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太28:19-20)...

耶稣复活是真的吗?

死亡让人绝望,所以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万念俱成灰。” 又有人说:“三尺之坟,万古之寂。” 这是叹息死后的长久沉寂,真所谓“一死百了”。 可不是?“花落人亡两不知”。既然“人生不满百”,何必“常怀千岁忧”?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钱财和荣誉、地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不“长醉不愿醒”! 一、死亡令人恐惧...

【语词错解】“不科学”本身就很不科学

耶稣教导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不过很多人根本不听耶稣的。他们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所以,嚼舌头、传闲话是他们的茶余饭后的一大爱好。 “不科学”就是他们论断人最常用的武器之一。 “不科学”,本义是指事物、观点或行为不符合科学的原则或方法,用以批评或质疑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现象或理论。...

【语词错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说坏人更占便宜么?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很有名,但在佛教典籍中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找不到直接记载这句话的原文。不过,它与佛教中慈悲、悔改和顿悟等基本思想是一致的,用来传达一个深刻的理念:无论一个人曾经犯下多大的罪行,只要他能彻底悔改,立即停止恶行,并真心向善,他就有可能立刻得到解脱和觉悟。 这句话不能从字面上简单理解。“放下屠刀”,不是让屠夫放下屠刀、恶者放下杀人武器,而是让人停止暴力、恶行和罪恶。“立地”即“当下”、“佛”者觉也,“立地成佛”表示马上得以觉悟和解脱,进入佛陀的境界;“成佛”在这里不是指成就佛陀的果位,而是指达到觉悟的境界。...

【语词错解】当你说“吃苦”“受苦”时,你在说什么“苦”?

之前写了一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是骗人的鸡汤,其中重点解析了什么是“苦中苦”和“人上人”,没想到遗漏了一个问题,让有的读友抓住了:没有解剖什么是“苦”。 的确,我们常常说“吃苦”、“受苦”,好像我们很懂什么是“苦”。 可惜的是,越是常用的概念,越是缺乏清晰的公认定义。我们常常假设谁都明白,可是就像“少年谈性”,人人都以为自己明白、人人都觉得别人也明白,其实人人都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一、苦缺乏定义...

【语词错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骗人的毒鸡汤么?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亦反义作“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是一句劝勉人的俗语或谚语,意在强调通过艰苦和努力奋斗、能忍受艰辛的磨练,最终可以达到成功和卓越的地位。 这句话典自何处已不可考。较早的引用如《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为这上头,也不知捱了多少打,罚了多少跪;到如今才挣得两榜进士!……这才合了俗语说的一句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语词错解】指鹿为马是真的吗?

“指鹿为马”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赵高列传》。司马迁写道: “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宴,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群臣皆畏高。”...

【语词错解】“一毛不拔”并非吝啬自私

“一毛不拔”这个词,一看字面就能懂,字典的解释是:连一根毛也不肯拔,比喻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一毛不拔”来自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杨朱,准确说是由于孟子辱骂他而流传后世的。孟子说:杨朱是个禽兽,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显然,孟子指责杨朱自私和吝啬。 其实孟子还同时骂了墨翟,原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语词错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是教人自私自利

现在的词典解释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也就是,将它解释为一种自私自利的哲学,认为人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否则就会遭到天谴地罚。 词典上标明的出处是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能够查到的示例出自《花城》1981年第3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份千百年私有制最沉重的遗产,风靡旧世界的腐朽人生哲学,在这里被打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