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要面对死亡。但其实,更叫人困扰的,往往不是死亡本身,而是那种失联的感觉:当我们再也无法与亲人说话,当我们呼求神却得不到回应,当世界变得空旷、沉默、毫无答案时,我们才真正感受到“死”的可怕。
尼采说:“上帝死了。”很多人以为他是说”没有神“,其实他真正想说的,是:人已无法再与神沟通,神在人心中、在世界秩序中,已被驱逐。这个现象,其实我们在圣经中也早有见过:神曾经沉默、曾经隐藏,曾经在人看来,似乎“死了”。
于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死亡?神的沉默意味着什么?耶稣的复活又怎样改变这一切?”
1️⃣ 死亡:不是虚无,而是“离开、断联、不可触及”
传统上我们以为,死就是终结、是不存在。但是换个角度,我们可以说:
死亡是离开这个世界,去往别处;是不再与人沟通,人也无法与之沟通。
照此定义,你就发现:
- 人死亡,是从世界中抽离;
- 神沉默时,也在人看来“死了”;
- 神不再说话,不再显现,不再回应,等于在人心中被埋葬。
旧约两次“神沉默”的时期——以色列人被奴役四百年,以及先知沉寂后的默示中断期——都让人产生“神是不是不在了?”的质疑。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正是进入人类对死亡、对神失联感的最深共鸣。
2️⃣ 尼采的“上帝死了”:人文化中的断裂与虚无
尼采的名言“上帝死了”,是文化的预言。他看见现代人在科学、理性中丢弃了信仰,却又继续用上帝遗留下的道德体系生活,这在他看来是虚伪的。
他所说的“上帝之死”,不是神不存在,而是“神在人心中、在人类文化中死去了”。这是一种文化性的死亡,是一种人与神彻底断开的存在状态。
这与我们刚才对“死亡”的定义不谋而合:无法沟通,不再联系,彻底失联。

3️⃣ 耶稣的死亡:神进入死亡,把我们从死亡中带出
但这不是终点。
耶稣基督亲自进入死亡——不只是肉身的死亡,也是与父神隔绝、彻底沉默的极点。然而三日后,他复活了,回到人中间,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存在:
- 不再局限时空;
- 不再被死亡辖制;
- 不再需要肉眼看见,也能与人亲密交通。
神并未死去,而是走进死亡,把它打通,变成通往复活的门。
4️⃣ 死亡的意义被彻底改写
因着耶稣的复活,我们可以说:
人的看法 | 神的真相 |
---|---|
死是终点 | 死是门槛 |
神沉默是离弃 | 神沉默是隐藏,是酝酿更深的爱 |
没有回应是虚无 | 没有回应是邀请信心 |
神不在我们中间 | 神正透过隐身教我们信靠 |
耶稣的复活告诉我们:死亡不再是我们所惧怕的终结,而是通向更新的裂口。
✨ 结语:在神沉默之时,我们是否仍持守信仰?
当神沉默,当祷告无人应答,当世界嘈杂却无人回应你心底的呐喊时,你是否也曾觉得“神死了”?
然而,耶稣已告诉我们:死亡不会结束神的同在,沉默不会废掉神的作为。
就像种子埋在地里,看不见,却终会破土而出。
就像黎明前最深的夜,往往孕育着光的到来。
你若正在黑暗中,愿你知道:神未死,他一直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