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文化中,亲情常被视为人间最深的羁绊,是理所当然的依靠,是不能辜负的责任。但圣经却提供了一种超越人本情感的视角:亲情虽美,却可能成为属灵道路上的最大拦阻。神对人的心意,常常不是保全我们的亲情依赖,而是破碎它,使我们单单倚靠他。

雅各的属灵旅程:从亲情依赖到神为依靠

在创世记中,雅各的一生,几乎就是一部“亲情崇拜”史:

  • 年轻时,他迷恋母亲利百加,是母亲帮他争取长子名分,影响他一生的道路。他对母亲的依赖超过对父亲的顺服。
  • 后来,他迷恋拉结,甘愿为拉结服侍14年,因为深爱拉结,为她受的苦在他眼中如同几天,这几乎就是偶像般的爱。
  • 拉结死后,她所生的约瑟成为他全心所系,“因他是年老所生的”,给他彩衣,不加掩饰地厚爱,以至引发手足仇恨。
  • 约瑟失踪后,便雅悯成为他地上最后的“情感支点”,几乎到了偏执的地步,“若你们带走便雅悯,我就白头悲惨下阴间。”

神并没有立刻阻止他这样活着,而是一步一步拆毁他在地上的依恋:母亲早逝,拉结死于难产,约瑟“死讯”临到,便雅悯又要被带走……直到雅各彻底崩溃,只能说出:“我若丧了儿子,就丧了吧!”(创 43:14)

这不是一个消极的放手,而是亲情偶像破碎后,真实信靠神的转折点。神的每一次打击都不是为了剥夺,而是为了让雅各认识到:人的依靠终会失败,唯有神不变。当他在埃及重逢约瑟,他已不再是那个执拗抓取的“雅各”,而是靠神而立的“以色列”。

神不是剥夺亲情,而是要你从亲人手中归回他手中。

耶稣的震撼之言:属灵亲属才是永恒关系

关于亲属关系,耶稣在世时说过一些令人不安的话:

  • 当耶稣的家人以为他癫狂跑来找他时,他并没有优先回应,反而指着门徒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太 12:48,50)
  • 耶稣差遣门徒时,教训他们说:“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太 10:36)他是说,跟随他会付出代价,甚至是最亲近的家人反对你,因为他们站在了反对神的立场上。
  • 耶稣回拿撒勒老家被轻视时,他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可 6:4)他强调:人们往往越熟悉你,越不把你当回事,尤其是你的亲属。
  • 他还说:“你们以为我来,是叫地上太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乃是叫人纷争。父亲和儿子相争,儿子和父亲相争;母亲和女儿相争,女儿和母亲相争;婆婆和媳妇相争,媳妇和婆婆相争。” (路 12:51,53)

耶稣的这些话令人震惊。然而,他并不是否定家庭制度,也不是仇视亲情,而是在揭示一个更高的属灵次序:

属灵的归属高于血缘的连结;
对神的忠诚优于对家人的顺从。

他不是仇恨家庭,而是拒绝让家庭取代神的位置。他要求忠诚于神高于一切,即使这意味着你必须违背家人的期望,甚至承受他们的敌意。他也不是宣扬无情,而是在训练门徒的属灵辨识力,因为亲属不一定就代表爱与义,有时家人比外人更容易使你远离神。因为他们对你有天然的影响力、期待和掌控欲。

耶稣知道,真正跟随他的人,常常要面对来自家人的反对、误解甚至逼迫。他不是要我们拒绝亲人,而是要我们准备好:如果亲情拦阻你走向神,那就必须作出属灵上的割舍。

但我们也看到,耶稣在十字架上将母亲托付给门徒约翰,温柔体贴,尽到了儿子的责任。另外,耶稣在门徒家中医治岳母;耶稣接纳兄弟雅各,他后来成为教会领袖;耶稣爱门徒如家人,给他们的洗脚,称他们为“弟兄”。这些都表明:

爱神不等于无情;
而是以神为中心地爱人。

保罗的劝勉:敬重父母,不落入孝道崇拜

保罗在以弗所书中说:“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 6:3)

其中的“孝敬”,原文为“τιμάω” (timaō),英文一般译为“honor”,意思是尊重、敬重、重视、尊崇,强调的是对父母地位的尊重与关怀责任,而非无条件的顺从或情感上的依赖。

中文译为“孝敬”容易招致误解,因为“孝敬”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浸润的词汇,它包含了:

  • 伦理上的顺从(百善孝为先);
  • 行为上的供养(衣食无缺);
  • 情感上的绝对忠诚(不能忤逆);
  • 甚至延伸出一种“父母永远是对的”的道德绝对主义。

但这些含义在圣经中并不存在。圣经的“honor”并不等于“obedience”(顺从),尤其是在成年之后,儿女不再需要在道德上服从父母,但依然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

尤其是,保罗强调“在主里听从父母”(弗 6:1),即顺从父母的前提是符合神的心意,对父母的尊重不应取代对神的忠诚。

也就是说,保罗强调“孝敬父母”,是在提醒信徒不要因为属灵自由而忽视家庭责任。他在教导一个平衡:对神的忠诚是第一位的;但这不代表你可以轻视父母,或对家庭责任撒手不管。

保罗并未鼓励“孝道崇拜”,而是在提醒信徒:属灵的人在地上也必须尽到该尽的责任。

为什么教会重视向家人传福音?

虽然耶稣指出亲人可能成为仇敌、成为信仰的试炼,但整本圣经也从未叫信徒放弃家人,反而强调:

“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 16:31)
“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提前 5:8)
“妻子有不信的丈夫,丈夫也情愿和她同住,她就不要离弃丈夫。因为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作妻子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丈夫呢!” (林前 7:13-16)

我们传福音给家人,不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而是因为他们是神交托我们最早遇见的灵魂。亲情是入口,不是归宿;十字架才是我们共同的终点。

教会重视家庭福音,不是出于血缘情感的焦虑,而是回应神的心意:神愿万人得救,也愿我们的家人一同进入这恩典。

1. 家人是神首先托付的宣教禾场

亲情虽然不能替代信仰,却是人际关系中最稳定、最深远的通道。家人最了解你,也最早察觉你的改变。正因如此,家人信主虽然最困难,但也最有见证力。

2. 神不叫我们用情感替代真理,但呼召我们用真理带动情感

向家人传福音,不是出于血缘的焦虑,而是出于神的心意和救恩的盼望。我们不是为了“凑一个属灵家庭”而强行说服他们,而是因我们认识神的恩典,愿意最亲近的人也一同得着这份生命。

3. 属灵的家,往往从血缘之家破土而出

从旧约的挪亚、约书亚到新约的百夫长、吕底亚、狱卒,神常常以“一家得救”作为他工作的方式。教会之所以重视家庭福音工作,不是因为亲情第一,而是因为神的心意是连家带人同蒙恩典

所以:爱亲人,不崇拜亲人;顺神意,不顺人情

主耶稣不是叫我们弃绝亲人,乃是要我们把亲人和自己一同带到十字架前,让一切的爱都因着爱神而被更新。“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太 10:37) 你只有先爱神,才能真正学会怎样爱他们。

从雅各的破碎、耶稣的教导与保罗的劝勉中,可以归纳出属灵亲情的五项原则:

  1. 亲情是神所设立的祝福,但不可成为替代神的依靠。
  2. 家人若引你远离神,不可妥协于血缘的压力。
  3. 对父母应存敬重和责任,但不等于绝对服从。
  4. 属灵的家人关系,往往比血缘更亲密、更永恒。
  5. 在一切亲情中,以神为中心,而非以情感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