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都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推崇自然规律,认为人的身体、精神与宇宙自然之间应保持和谐、平衡。

例如,道家思想强调“顺其自然”,认为一切事物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应过度干预。因此,过度运动或激烈的行动被认为是一种不自然的过度表现。道家推崇“无为而治”,即通过放松、静默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身体的自我修复。

传统文化受道家影响较大,认为通过静心、静气可以获得与自然的和谐,增强身体的自愈力。因此,传统文化强调个体与自然、宇宙之间的整体和谐,过度运动和外界压力会打破这种和谐,而静养则能帮助个体回归平衡,适应外部环境。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外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人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因此静养更被视为恢复的有效手段。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是基本假设,阴阳代表宇宙万物的两种对立而互补的力量,而静作为“阴”的一面,代表着内在的稳定、宁静、恢复和滋养。过度的运动或外部刺激被认为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导致“阳”过盛(过度活跃)或内耗,从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保持一定的“静”能帮助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保持健康。

同时,中医认为,健康依赖于气的畅通与血的流动,运动过度会造成气血的消耗。过多的外部活动会导致气血失衡,而静养则有助于气血的积蓄与修复,打坐、冥想、气功等静养方式被认为能帮助身体调节气机,使内在的生命力得到恢复和强化。通过“静”,人的精力得到集中与内化,避免过度消耗。

中医还认为,人的健康与五脏(心、肝、脾、肺、肾)密切相关。静态的活动有助于调养五脏,特别是安抚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从而促进整体健康。例如,心脏通过静态养护可以缓解压力,肾脏通过静息恢复精气,特别是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静养有助于脏腑的修复和能量的储备。

中医相信,过度的体力消耗和精神压力(劳伤),会损害身体的正常功能。动则消耗,静则滋养。因此过度劳作是不健康的表现,静养有助于避免这种过度消耗的情况,促进身心的复原。

然而中医并不否定运动,而是主张“动静结合”。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但过度的运动可能导致体内的阴阳失衡。传统文化认为,适当的运动和休息相结合,能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例如,太极、气功等传统运动强调动作的柔和、缓慢,运动的节奏与静态相结合,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内在的平衡。

可见,传统文化强调静,并非否定运动的意义,而是倡导动静结合的生活方式。静养的核心是让身体恢复和修复,从而保持健康和长寿。过度的运动、激烈的活动或外部干扰可能破坏内在的平衡,而适度的静态调养能够帮助恢复生理和心理的平和状态。

动静结合

然而,有人喜欢走极端,歪曲传统文化中动静结合的哲学,公然说:生命在于静止!

他们是有理由的。他们说:你看乌龟,动作缓慢,从不运动,可是乌龟长寿。

可惜,即使他们想当乌龟,他们也当不成。因为乌龟属于冷血动物,代谢速度慢,这有助于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缓细胞和组织的老化过程。同时,乌龟抗氧化能力强,其生理机制能够更有效地修复细胞损伤,延长寿命。另外,乌龟生活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受到的捕食压力小,加上它们的防御能力强(如坚硬的龟壳),更容易避免外伤或意外死亡。

乌龟的动作缓慢,是它适应环境的一种行为特征,而不是长寿的原因。其实,乌龟虽然代谢较慢,但并非不运动,它们会主动觅食、晒太阳、寻找栖息地。动作慢只是乌龟节能策略的一部分,并不代表完全静止,乌龟如果长时间不动或无法活动,其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患上代谢性疾病或者无法正常消化食物。

乌龟作为冷血动物,其代谢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而人类是温血动物,保持恒定体温需要高水平的能量消耗,因此需要更多的运动来促进健康。人类的肌肉、骨骼和心血管系统需要通过运动来保持功能,而乌龟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与人类完全不同,它们的健康不依赖于频繁的运动。将乌龟的生活方式套用到人类身上,不仅忽视了二者生理的根本不同,更像“甘当乌龟”一样滑稽可笑。

谁说乌龟不运动?

谬论者又说:你看大树,从不运动,所以树最长寿!

他们没有想到,树才是真正的“运动健将”!树无法行走或奔跑,在人看似乎不动,但是树实际上在不断“运动”。树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再通过蒸腾作用输送到叶片,这是一种持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树会随着时间不断生长,甚至向光弯曲(向光性运动)。树在面对风、雨、季节变化等外界变化时,其结构和功能会做出调整,这些也是动态过程。所以树的“静止”只是外表上的假象,内部却始终处于活跃的运动中。

树确实长寿,但其寿命长短并非由运动或静止决定,主要原因与树的生物学特性相关。树的分生组织可以不断分裂更新,使它们能持续生长和修复。同时,树的代谢比较缓慢,这种“慢生活”减少了细胞损伤的累积。并且,树抗环境应激能力强,能够迅速适应外界环境,一些种类甚至能忍受极端条件。

人不是树,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生物体。树是植物,不需要移动就能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人是动物,必须主动摄取食物,并通过运动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人的寿命主要受到遗传、疾病、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仅以“运动”或“静止”来解释长寿,过于片面。

可见,树长寿并不是因为它们“静止”,而是因为它们适应了独特的生存环境和代谢规律。人作为不同的生物,不应简单类比于树。

树其实是“运动健将”

“生命在于静止”是彻底的谬论,科学已经证明:生命在于运动。

虽然“生命在于运动”的说法有点过于泛化,但科学确实已经证明:运动对生命的健康和长寿至关重要。

1. 运动对人体有全面的益处

  • 心血管健康
    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压、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从而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 代谢调节
    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同时促进脂肪分解、降低血脂水平。
  • 骨骼和肌肉健康
    力量训练和负重运动能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同时增强肌肉力量,减少跌倒和受伤的风险。
  • 免疫系统优化
    适量运动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增强身体对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

2. 运动延长寿命有科学证据

  • 研究表明,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可以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并延长预期寿命。
  • 研究发现,全球长寿社区的居民普遍从事低强度的持续性日常体力活动,如园艺、步行和家庭劳动。
  • 缺乏运动与早逝直接相关,长时间的静态行为(如久坐不动)会导致代谢紊乱、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3. 运动是生命的必要条件

人类的身体结构(如长腿、大肌肉群和高效的汗腺系统)使我们成为优异的耐力型动物。人类祖先通过奔跑和行走获取食物,这种适应性决定了人类的健康需要运动来维持。长时间缺乏运动会导致人体退化,例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代谢下降等。

4. 运动促进心理健康

运动可以释放多巴胺、内啡肽等“快乐激素”,有效改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规律运动还与认知功能的增强相关,能预防老年痴呆症和记忆衰退。

5. 适度的静止也很重要

生命需要运动,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动静结合,过度运动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比如导致免疫力下降、肌肉劳损或关节磨损。因此,动静结合才是健康的关键。静止(如休息、冥想)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平衡,但静止并不是完全的“不动”,即使身体在休息,大脑、器官、循环系统仍然在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