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圣经】圣经是一部说理书

前文说过,圣经包括43%的故事,以及33%的诗歌。那么,剩下24%是什么呢? 剩下的24%是是散文及论述文,包括演讲、书信和随笔等。 可以粗略地说:圣经约有1/2篇幅是故事,约有1/3篇幅是诗歌,约1/4篇幅是散文和论述文。 或者更形象地说:圣经是一部讲故事的音乐剧,一边讲故事一边歌唱,同时也会停下来讲讲道理,免得你看了故事、听了诗歌还是不明白。 也就是说,圣经的散文及论述文部分主要用于说理,重点关注把一想法或观点变成清晰的线性思考,并要求读者做出合逻辑的响应。...

【读圣经】圣经诗歌中的字母诗

圣经诗歌没有韵律和节奏、也不押韵,但这不代表希伯来人不懂诗歌和歌唱。事实上,圣经诗歌有自己独特的旋律。 圣经诗歌有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叫做“字母诗”,或称为“离合诗”、“字母顺序诗”,通常用来表达“完美”、“完整”等含义。就像中文的藏头诗一样,字母诗以字母表作为架构来写诗或谱歌,按照希伯来字母表的顺序,用字母依次作为每一节的起始字母。希伯来文一共22个字母,所以字母诗通常都有22节,且每节首字都顺着字母次序排列下去。它可以有各样变种,例如每几节换一个首字母,使一首诗变成22的倍数节(如66节)。...

【读圣经】圣经诗歌怎样形象地描述抽象概念

诗歌通常言简意赅,用最少的信息表达最大的内涵。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诗歌喜欢用具象的东西来描述抽象概念,让读者通过想像力感受诗人的用意、体验诗歌描绘的情境。 形象地表达抽象概念,最常用的就是手法就是比喻,就是用一种事物来描述另一种:如果你间接说明,说A像B,这就是明喻;如果你直接比较,说A是B,那就是暗喻。 圣经诗歌也不例外。 圣经诗歌大量地使用明喻。例如: 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恶人并不是这样,乃像糠秕被风吹散。(诗篇 1:3-4)...

【读圣经】圣经是一部热爱歌唱的“音乐剧”

在整本圣经中,以故事为主的叙事体占据43%的篇幅,其次是诗歌,约占33%,平均每三章圣经就有一章诗歌。 圣经诗歌通过华丽的语言,充满情感和想象力地将故事串连起来,帮助你换个角度看世界。圣经中的故事教你逻辑和理性,诗歌则以感性的表达带你离开熟悉的路径,进入神的感受与感性的世界。 所以圣经就像一部音乐剧,当人物会在情感激动或需要表达时就会突然唱歌跳舞,用以推动故事的发展或加深情感表达。 例如,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在带领以色列人过红海之后,他唱道: 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大大战胜,将马和骑马的投在海中。...

【读圣经】圣经故事的模式设计:为何一再重复?

虽然圣经故事种类繁多,但一些叙事结构、情节和主题的模式常常被重复使用,使人可以在不同的故事中识别出相似的框架,或称“设计模式”。这种结构化的叙事模式,体现在故事的重复性、主题的共通性及叙事方式的一致性等方面,不仅增强了故事的连贯性,也让圣经中的教训得以反复强调。 圣经故事之所以使用模式,而不害怕重复,目的是将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使之彼此呼应,从而强调关键的主题。 以圣经的经典主题“人类复杂且悲惨的境况”为例。...

【读圣经】圣经故事的场景设计:上帝的“镜头感”

除了前文提到的情节,圣经故事的场景设计也非常精妙,许多地点、时间和处境不仅是地理或历史背景,也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强化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和神学意义,讲述信仰、救赎和神的主权,强调神的旨意是无处不在、贯穿始终的。 圣经故事中不仅人物繁多,地点也是不可胜数。它们并不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本身就带有某种象征意义,代表着特定的神学寓意。 埃及就是这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