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作者⽤语言符号与我们交通他的信息,我们则要将这些符号当作指标,找到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

必须再次重申:经文的含义取决于语境,而不单是语法和字典定义。所以,你不能单靠查字典及语法书来确定⼀篇⽂章的含义,它取决于那个制造符号的⼈及其上下⽂语境。

例如,如果你问⼀个五岁的孩⼦,汽车⻋盖的下面是什么?很多孩⼦都能告诉你是引擎。但孩⼦所指的引擎,可能代表⼀个很⼤、很响、有些神秘、能让车⼦开动的东西。如果你去查字典,找不到这样的引擎定义。反过来,如果你问⼀个机械师车盖下面是什么,他也会说是引擎,但他所说的引擎是8个汽缸、4个汽阀碳化器、带有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他口中的引擎并不神秘,但你若以机械师的引擎定义来解释孩⼦的描述,或以孩⼦的引擎定义来了解机械师的意思,你会发现完全无法互相理解。

又如,一位传道人前往美国访问,在旅途中到一家教会讲道。他开车来到约定地点时,看到⼀轮明⽉皎美绝伦,于是他在讲道中提到,他是多么喜爱他们那里的 moonshine。会众大吃一惊:传道人怎么会喜欢违法私酿的烈酒!传道人以为,既然⽩天有 sunshine,晚上当然就有 moonshine,他没想到 moonshine 是私酒的意思。但这显然不是他的“作者原意”,如果你知道他的讲道背景和英语不是他的母语,你就不会误解他的意思;但如果你忽略传道⼈的叙述是他的沟通⼯具,就可能断章取义,⽆法与他达成共识。

moonlight vs moonshine

这个小案例说明,尽管圣经的含义由作者原意决定,但有时作者并不能准确地表达他的意思,因为语⾔本身有局限性,情绪、感受等许多因素很难⽤语⾔表达完全,何况每个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理解也存在差异。

不过,⼈与⼈之间可以沟通分享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也包括一些难以言状的内容。语⾔并不是没有瑕疵的沟通媒介,但仍是⼈与⼈之间沟通的有效⽅法,只要讲者和听者、作者与读者意识到语⾔的有限,双方就会努力克服语言的限制而达成在良好的沟通。其实,语⾔之所以十分复杂,正是因为人类竭⼒将各种错综⽽微细的差异沟通清楚,所以语言中才包括语法、句型、词义以及象征性⽤语、比喻、谚语、引⽤句等很多⽂字技巧。

圣经作者——包括⼈作者与神作者——也同样地把他们的信息编写在所⽤的语⾔中,他们⽤语法、语句、词义、语境、历史背景以及许多⽂字技巧来传达神的信息。正因为如此,经文含义由圣经作者传递给我们,而不能由读者随己意去“创造发明”,所以我们必须花时间仔细观察和研读,确保理解作者的原意。

也就是说,神在圣经作者⾝上动⼯,借着他们所用的语⾔传达他的旨意。有时他的旨意简单明了;但有时深沉⽽复杂,必须⽤⼼挖掘经⽂,努⼒寻找神安置在经⽂中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