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传说你肯定听过:

他,德意志作曲家,音乐神童,后期双耳全聋,却创作出《第九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传世之作。

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他在《合唱》首演时听不见观众掌声,是歌唱家轻轻拉他转身,他才看到全场起立鼓掌。

于是,这个故事变成无数文章、讲座、公众号里的励志神迹——

“如果连耳聋都无法阻止贝多芬创造巅峰,那你呢?
是不是连半点挫折都承受不了?”

听得人心中一震,然后低头继续敲键盘、刷绩效、背单词。
但问题是:

你不是贝多芬,
而且他那不是胜利,是燃烧。


贝多芬并不是因为耳聋而伟大,
而是他在耳聋中活成了天才注定走向的悲剧性完成

他并非“克服困难”那么简单,
他是在被命运压垮的边缘,用天赋狂啃自己剩下的尊严。

你知道他在耳聋最严重的时期,整日情绪暴躁,几乎与世隔绝,
多次尝试自杀,与朋友断交,写下满纸的哀怨与愤怒。
那不是“我能行”的正能量口号,而是“我已疯魔,我不能不写”的绝望。

他不是靠“心灵力量”战胜耳聋,
他是用生命去换,把自己的余火一寸寸烧完。


这碗鸡汤的毒,不是它讲错了事实,
而是它把一个悲剧,包装成了榜样。
把一个不可复制的艺术极限,当成了你努力不够的借口。

你弹不好钢琴,是你不用功;
你没有作品传世,是你不够拼;
你一时迷惘,是你不够坚强。
而贝多芬耳聋都能写交响曲,你还有什么理由?

这不是鼓励,这是羞辱。
是用天才的痛苦,来打击凡人的困顿。


你当然可以被贝多芬感动,但你不能被他绑架。
你可以从他那里汲取力量,但你不是他的续集。

我们不是在走向伟大,我们是在艰难活着。
不是我们不够传奇,而是我们不需要燃烧得那么彻底。

贝多芬没有失败过。
他只是耗尽了能量,换来了一首你听得见,而他听不见的乐章。

你若不继续写,没人骂你。
你若沉默几天,不是懦弱,是正常。
你若被生活压弯了腰,不必扯起贝多芬来自责。
你是你,不是命运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