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大概听过这张“林肯的失败清单”:
- 1832年竞选州议员,失败
- 1833年做生意,失败
- 1835年恋人去世,精神崩溃
- 1838年竞选议长,失败
- 1843年竞选国会,失败
- 1848年竞选连任,失败
- 1855年竞选参议员,失败
- 1856年竞选副总统提名,失败
- 1858年再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
- 1860年——终于当选总统!
于是励志语录出现:
“失败10次又如何?林肯没放弃!你才失败几次?”
很燃,对吧?
但问题是——
这份“失败清单”,其实是严重简化和误导的版本。
第一:林肯并非“屡败屡战”,而是高度理性的政治策略家
这位所谓“失败十次还坚持”的人,其实从年轻时就是党内的活跃分子、优秀辩手、州内明星律师,并非“落魄小人物”。
- 他1834年就当选州议员并连任四届
- 1846年成功当选国会议员
- 后期参议员竞选失败,其实是策略联盟不稳、分票制之下的小差距,而非彻底失败
而且,他政治上极其克制、审慎、擅于时机判断——
并非“被打倒了又站起来”,而是“退一步换十步”的棋手。
换句话说:
他不是失败者,是计划者。不是蛮干坚持,而是等待时机。
第二:“失败10次也不放弃”的逻辑本身是错的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不成功,是你放弃太早。”
它鼓励你在所有项目、所有目标、所有方向上不断投入,不断耗尽自己——只为了“不放弃”。
可问题是:你不是林肯,你不是在布局历史,你只是个社畜、学生、个体。
你需要的是判断:哪条路值得坚持?哪条早该放弃?
你不是失败太多,你是被“不能放弃”绑架得太深。
林肯能坚持,是因为他清楚政治路径、权力结构、时势趋势;
你只是个不知道下个月房租怎么交的人,凭什么逼自己不许后退?
第三:林肯当选总统,靠的不是坚持,而是历史洪流+精准博弈
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靠的是:
- 美国内战前夕的社会撕裂(奴隶制 vs 联邦)
- 新兴的共和党反奴联盟,他正好站在主张“反奴但不过激”的中间派立场
- 他极强的演讲力与辩论能力(林肯-道格拉斯辩论成就全国声望)
- 竞选策略极其冷静精准:低调出击、区域性锁票
这一切不是“失败中坚持得到了奖赏”,
而是“在对的时间点,用对了自己的那一张牌”。
不是“你只要不放弃,总会成功”,
而是“你要有牌、有判断、有时机,才有可能成功”。
林肯的总统之路,是一个历史变量之中的奇点,
而不是一场主观意志堆出的胜利。
所以别再说“失败十次都不能放弃”。
你不是不够坚定,你只是没有他的位置、资源、时间和国家剧本。
别用他的人生,来为你自己制造不该有的愧疚感。
你的人生,不需要通向总统宝座;
你只需要找到属于你的舞台,愿意上场,也敢于退场。
这比盲目坚持十次,要勇敢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