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传着一些意味深长的“警句”:

耶稣不是死于独裁,而是死于民主投票。他进城时万人高呼“和散那”,几日后又是同一批群众齐声大喊“钉他十字架”。

这话听起来似是而非、发人深省,甚至颇有洞察人性的深度感。
有人顺势推论:“民主靠不住”“群众总是愚蠢”“历史证明强人治国才行”……

然而,这样的说法,当真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吗?
还是一种对历史的拣选性阅读,其实是对现实的别有用心的投射?

让我们揭穿背后隐藏的逻辑陷阱,回到历史、圣经与现实,厘清是非。

一、圣经真相:耶稣不是被“民主投票”钉死的

必须指出,耶稣受难的事件根本不是“民主制度”下的产物。它发生在一个宗教统治与帝国权力共谋的情境中。

1. 宗教领袖的密谋

耶稣之死,直接原因是犹太公会——由大祭司该亚法领导的宗教贵族阶层——对他宣称自己是“神的儿子”与“弥赛亚”的不容忍。他们视之为“亵渎神明”、“动摇秩序”的威胁。

他们夜间秘密逮捕耶稣,设立假证人,草草审问,并将案件交由罗马总督彼拉多,以寻求官方处决的授权。这不是法律程序,而是政治谋杀。

2. 罗马政府的妥协

彼拉多三次宣布“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但最终仍出于“维稳”考量,把耶稣交给人群,任其处置。民众的呼声成了他推卸责任的挡箭牌——但这不是民意的表达,而是政权的妥协。

圣经记载他“洗手表明自己无辜”,象征性地掩饰了他的软弱与不义。

3. 群众不是“全民代表”

呼喊“钉他十字架”的人群,并非代表全民,而是被祭司唆使、组织动员的特定群众。

马太福音 27:20 清楚地写道:

“祭司长和长老挑唆众人,求释放巴拉巴,除灭耶稣。”

这些人并不是真正自由表达意见的“选民”,而是被政治和宗教力量操控的“伪民众”。

二、现实比喻的误导:群众不是自动的、民主也不是等于暴民

把“钉死耶稣”比作“民主的失败”,听起来惊世骇俗,实则是三重误导:

1. 误导一:把暴民当民众,把操控当自发

将操纵性的群众煽动,说成是民主选举的表现,是一种严重混淆。

欢迎耶稣进城时的“和散那”是朝圣节期中的虔诚者,几日后喊“钉他十字架”的,是在总督衙门前被召集来的暴民。这两批人身份、心态、动机几乎完全不一致。圣经从未说他们是同一群人。

现实中,欢迎解放军进城的“欢呼人群”,大多是中共策划和安排的“群众演员”。这一套宣传技艺后来被运用在各种政治运动中:造反派、批斗群众、万人签名、红卫兵、计划生育、核酸检测……无一不是“组织安排”,却被包装为“人民自发”。

这是对“人民”一词的最大玷污。

2. 误导二:把民主简化成喊口号的集体行为

“民主”是一整套制度设计,包含言论自由、媒体监督、程序正义、选举机制、代议制度、法治保障。它并非人群呐喊、集体情绪的等价物。

操控群众、制造集体癫狂,恰恰是非民主社会中常见的现象。一个真实的民主制度,恰恰需要防范“多数人的暴政”。

把“耶稣受难”归因于“民主投票”,是偷换概念、打错靶子的“稻草人谬误”。

3. 误导三:借群众盲目论攻击民主本身

这类说法的终极意图,是诱导听众得出这样的结论:

“你看,人民是不可靠的,群众是愚昧的,还是需要一个强人来替他们决定。”

这是披着历史外衣的反民主叙事。它试图借圣经事件来为现实中的威权主义辩护,把对精英操控的批判转移为对民众本身的嘲讽。

实质上,是在将统治者的罪过,转嫁为百姓的原罪

三、历史重复的陷阱:谁在制造“群众愚蠢”的神话?

必须警惕,这样的历史讲法背后,其实是一整套意识形态的操作:

  • 它将复杂历史简化为情绪剧本;
  • 它将制度性的压迫淡化为“群众的选择”;
  • 它将操控包装成民意,将暴政掩饰为群众自毁;
  • 它最终的目的,是削弱人对自由与公义的渴望,让人相信“我们不配拥有更好的制度”。

一如今日我们听到的那种话语:
“人民太蠢,中国不适合民主”
“看看当年群众欢迎共军不就懂了”
“耶稣就是被群众投票钉死的”……

这些话语,外表是历史省思,实则是话术操控。

结语:耶稣之死,揭示的是人类罪性,不是民主制度

耶稣不是死于民主,而是死于人的罪:权力的贪婪、宗教的伪善、群体的恐惧,以及每一个在黑暗中沉默的你我。

他并非被民主判了死刑,而是被真理之敌,用民意的假面所陷害。

而他却甘愿背负这一切,只为救赎这些正喊着“钉他十字架”的人。
这不是群众的胜利,而是神的怜悯。

因此,我们不能也不该利用他的死,去证明“人民不配”或“专制更好”。
相反,耶稣的十字架,呼召我们面对人心的败坏,拒绝一切假民意、伪公义的权力操弄。

我们必须辨明谁是真正的操纵者,也必须勇敢捍卫那些仍未被篡改的自由与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