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说法,觉得很有趣。他说:“我们喜欢的,身体却不喜欢。”

比如,某些食物看起来很诱人,我们认为自己很喜欢,但当我们吃得太多时,身体却产生不良反应,拉肚、呕吐或过敏等,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最典型的莫过于糖、酒和肉。很多人喜欢它们,享受它们的味道和所带来的愉悦感。可是糖和酒身体根本不需要,肉吃多了也会造成种种问题,增加罹患肥胖症、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类似的情况也可以出现在其他方面。有些事情,比如某些行为或生活方式,可能在心理上吸引我们,我们感觉自己喜欢或想要,但当真正去体验时,身体却表现出不适或排斥反应,无法承受。

浅显地说,这种现象说明了心理欲望和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矛盾,心理上的诉求与身体上的真实需求产生冲突或不一致。

这种现象揭示出一个重要的健康原则:并不是所有我们喜欢的东西,都对我们的身体都有益。心理上的喜好和身体的需要往往并不一致,所以在做出选择时,需要考虑长远的健康影响,而不仅仅是即时的满足感。节制和平衡是关键,既可以享受自己喜欢的食物,又要注意控制量,以维持身体健康。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身心不一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予以解释。

从生理上,喜欢糖和肉这类食物,源于人体对高能量食物的需求。糖是快速获得能量的来源,肉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能够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我们的祖先经常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当食物匮乏时,糖和肉对生存至关重要,因此产生对糖和脂肪的渴望和偏好,以求在恶劣环境中存活下去。今天,这种偏好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生理机制中,然而今天食物通常并不稀缺,高糖高脂的食物随处可得,这种偏好反而导致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当我们吃到甜食或喜欢的食物时,大脑中的多巴胺会被释放,让我们感觉快乐和满足,大脑中的奖励机制还会进一步强化我们对这些食物的喜好。这种奖励机制原本是大脑激励我们寻找和消费食物的一种方式,然而,过度依赖这种机制就会导致上瘾行为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因此,喜欢好吃的东西是对快乐和愉悦的追求,享受美食常常与积极的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但这种生理加心理的满足感,有可能演变成一种情感依赖,比如我们会想念小时候吃过的东西,尽管其实今天我们理性上并不觉得那有多好吃。

我们的饮食习惯,会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每当我们看到、闻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大脑就会自动启动奖励系统,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欲望。这种来自祖先、又被我们养成习惯的行为,使我们更容易选择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即使我们其实知道它们对健康不利。

另外,我们的天性仍属动物,喜欢即时行乐,容易选择短期的满足感。而健康问题却是长期的、渐进的,在短时间内不容易显现。因此,尽管我们明知某些食物对健康有害,但美食带来的即时快乐却使我们很难抵制诱惑。

其结果是,虽然大脑会追求甜食等带来快感的食物,我们的身体却会通过各种反馈机制发出警告信号,如血糖波动、消化不适、体重增加等。这种身心不一的反应表明,身体和心理的需求并不总是同步的。

从属灵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人类在物质世界中的试炼与灵性成长之间的冲突。

人类有两个相互冲突的部分:灵与肉体。肉体倾向于追求世俗的享乐和短暂的满足,比如对食物、财富、权力的贪欲。这些欲望虽然能给我们带来即时的快乐,但往往会让我们偏离神的道路。相反,灵则追求更高的属灵目标,如与神的亲密关系、爱、和平和忍耐。因此,这种“喜欢但对身体不好”的现象可以看作是灵与肉体之间的斗争,是信徒需要克服的试炼。

圣经中提到,魔鬼会通过世俗的欲望来试探人类,诱导他们偏离正道,例如耶稣在旷野中受到试探四十天。对甜食、肉类或其他物质享受的渴望就是一种试探,神允许这种欲望的存在,旨在考验我们是否超越肉体的需求,是否能够优先选择神的旨意而不是屈从于肉体的欲望。保罗在加拉太书5:16-17 中提醒信徒,要“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

身体是圣灵的殿。信徒应当尊重并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因为它是神所赐的。喜欢对身体有害的东西,就会破坏圣灵的殿,因此需要审慎选择那些对身体、心灵都有益的事物。

这种身心不一的现象,也是灵性成熟过程中的一部分。通过克制和节制,学会不被肉体的欲望所控制,信徒可以变得更像基督。这是一种属灵的修炼,通过放弃短暂的物质满足,追求永恒的属灵财富。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 这意味着,信徒要学会拒绝不良的欲望,专注于属灵的追求。

此外,神允许我们感受到这种身体与心灵之间的张力,其实是对我们心灵的呼召,他引导我们意识到物质世界的局限性,进而转向更高的属灵追求。这种内在的冲突,恰恰可以成为向神靠近、寻求他智慧和力量的机会。

圣经中常提到“肉体的情欲”,即人类本能对世俗享乐、物质享受的追求,它与更高的属灵追求形成对立。虽然欲望本身并不是罪,但放纵欲望会让人偏离神的道路,忽视属灵上的成长和追求。所以,对食物的强烈偏好,就是满足肉体情欲、以自我为中心的贪欲,说明我们倾向于即时满足,而不是追求更高、更持久的善。保罗说:“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腓3:19)

糖和肉这类食物有时被称为“安慰食物”,因为它们可以在情感上提供安慰或减轻压力。我们情绪低落、压力山大时,就会倾向于食用这些东西,比如有的女孩不开心就去吃巧克力,这时候她不再担心身体发胖。通过物质享受来弥补情感空虚,本质就是以物欲来代替情感和心理层面的满足感。所以,这种“喜欢”就是肉体的情欲,虽然身体不喜欢,内心仍然因世俗的诱惑而执迷。这就是满足当下的欲望,而不是追求长远的属灵成长和身体健康。

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对肉体欲望的屈服。你认为自己喜欢某些食物,因为它们曾经带来过满足或快乐,但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化,身体已经不再需要,而你却以“我也是为你好”的心态来强迫身体,造成心理知觉与身体的真实需求错位。

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我”喜欢吃糖吃肉,“我”的身体却不喜欢“我”这样做,“我”最后感到不舒服,后悔“我”的纵欲,这里哪个“我”才是真的“我”?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不同意义的“自我”。

1. 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指身体的基本需求和生物性欲望,包括生存、生长、繁衍等。生理自我关注的是身体的健康和功能,倾向于选择那些对身体有利的行为和食物。自我往往通过饥饿、疼痛、不适等方式向我们传递信息,指导我们的行为,当身体对糖或肉表现出不适或消化不良时,这就是生理自我发出的信号。

2.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包括我们的情感、欲望、习惯和记忆,是我们个性的一部分。心理自我常常受到情感和习惯的驱动,倾向于追求即时的快乐和满足。你喜欢糖和肉,正是因为它们带来了情感上的满足或习惯性的愉悦感,即使生理自我不喜欢,心理自我仍然渴望这些食物。

3. 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涉及我们在社会环境中的角色和身份,包括我们如何被他人看待、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社会自我会影响我们的喜好和选择,“肉食者”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社会性动机会影响我们的喜好,即使这种选择对身体并不友好。

4. 属灵自我

属灵自我指的是我们与更高力量或神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追求更高意义和目的的那一部分自我。属灵自我关注灵性的成长和与神的联系,引导我们去克服肉体的欲望,追求更高的价值和目的。在属灵自我层面,喜欢糖或肉就是肉体的诱惑,而不是属灵追求的一部分。

5. 理性自我

理性自我与我们思考、分析和做出理性决定的能力有关。理性自我会评估长远的利益与短期的欲望,指导我们做出符合健康或道德标准的选择。即使心理自我喜欢糖,理性自我可能会基于对健康的考虑,选择不要多吃糖。

6. 本我、自我与超我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自我的方式,其中:本我(Id)代表最原始的欲望和本能,追求即时满足。自我(Ego)负责调节本我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寻找合理的方式满足欲望。超我(Superego)是内化的道德和社会规范,指导我们的行为符合伦理和社会标准。

喜欢糖或肉是本我的欲望,身体的不适是自我在现实中遭遇的反馈,超我则提醒我们要选择更健康的行为。

7. 整体自我

整体自我将上述层面统一起来,能够平衡生理、心理、社会、属灵和理性的需求。通过整合这些不同的“自我”,我们能够做出更全面的选择,既满足当下的需要,也照顾长远的幸福与健康,成为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