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24日以来的这三周,我一直在说数据化媒体的话题,并以数据本身为样本对象,试验了我们在数据化媒体上的Hot & Cool定位。其中的一些内容,或许在你看来已经偏离大数据话题,但实际上,我始终是在进行数据化媒体尝试。

我想说明的是,我们所构想的数据化媒体,与媒体的数据化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后者更多是指媒体通过挖掘繁杂琐碎的非结构化数据,从中发掘常规新闻中不能体现的逻辑,表现形式是数据新闻。像彭博社的 “今日图表”、美联社的“总统大选新闻应用”、路透社的“关系中国”、华盛顿邮报的地图新闻等,是在文本、地点、方位、情感、行为、关系网络等新闻要素上进行数据化,使非结构化新闻呈现结构化的、机器可读的信息,抛开以故事为中心的新闻形态。

而我们所构想的数据化媒体,是试图用大数据手段涵盖媒体运营的采、编、发全流程。至于媒体表现形式,反而可以回到各种传统的方式,因为毕竟人类的智慧是不可替代的。

数据化媒体有什么优势?这里先从技术角度讨论三点。(内容参考刘韧讲课材料。)

一、技术驱动

必须再次强调,人类的智慧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媒体始终是内容为王,因人而生、服务于人。

但今天的媒体,如果不关注新技术、不敢于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出路必将是自我毁灭。回顾历史,我们看到最早的报纸是印刷厂创办的,而互联网,可谓我们这个时代的不用纸的“印刷厂”。数据化媒体,不仅要让媒体全流程环节的生产工具数据化,更要让数据产物替代人类的部分从数据到信息和知识的重复过程,使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融为一体。

二、数据化带来立体化、个性化

只有数据化,才能实现不断变化、实时更新的不同媒体展现方式。通过采用大数据技术,媒体可以基于1秒定律迅速“百变”而生成数据价值。

同时,只有数据化才能以用户偏好为基准,提供不同的媒体内容和入口方式,这种立体化、个性化的媒体形态,在传统媒体是不可想象的。

三、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增长并不能带来效益的增长,边际效益递减简直是“经济学魔咒”。但在互联网模式下,基于数据的系统建立后,在很长时间内,媒体的成本并不会增长,增加媒体内容的非人力成本趋近于零。

并且,媒体平台可以7×24小时工作,数据化内容在人类睡眠时仍可不断产生。这使得数据化媒体理论上具有无限增长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