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3 | 危险领悟
在“鸡娃育儿”大潮和“个人成长焦虑”里,有句被反复高喊的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温柔、合理、无可反驳。仿佛你只要找到兴趣,就能走上人生巅峰。 但这句话,是个大号毒奶。 一、兴趣,其实往往是结果,不是起点 人对一件事产生兴趣,往往有一个隐藏前提:我能做好它。 孩子爱画画,是因为被夸、被鼓励、画得像; 你喜欢写作,是因为你写过几篇爆款; 他觉得编程好玩,是因为他第一次代码就跑通了。 不是因为感兴趣所以做得好,而是因为做得好所以更感兴趣。 反过来呢?做得差、被否定、被冷落——兴趣也就死了。 二、兴趣是情绪驱动,不是稳定的驱动力...
2025/04/06 | 危险领悟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一个金科玉律般的信条: “只要你足够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这句话听起来积极、正能量、毫无漏洞。可它问题最大——因为它是个漂亮得令人心碎的伪命题。 一、努力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说得现实一点: 努力是通往成功的门票,不是保证你能坐头排的VIP; 它可以提升你成功的概率,但不能决定你能否被看见、被认可、被选中。 你努力一百天刷题,他的爸妈一个电话打进体制;你熬夜改PPT,他在自家公司董事会点个头就是“项目负责人”。 你确实努力了,但你的努力,有没有落在可变的变量上,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