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互联网上最容易引爆共鸣、也最容易制造撕裂的一句话:

“我的一切问题,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

听上去无比真实——谁没在童年被忽视、被打压、被误解过?
但这句话一旦被当作宿命论的锚点,就会成为你人生最大的牢笼。

它不是解释,而是放弃的开场白。


一、原生家庭能决定起点,但不是命运终点

诚然,你的家人塑造了你的认知模式、情绪结构、人际脚本。
但人生不是线性函数,不是输入A就必然输出B。

成年后的你,已经拥有选择不同的信念、行动和关系的自由。

很多人以为自己“深受童年影响”,
其实是选择了一套不用负责的人生解释模型

  • 失败是因为父母不支持;
  • 不敢亲密是因为童年缺爱;
  • 情绪不稳是因为小时候被打骂……

不是你不能改变,而是你宁愿把责任交给过去


二、受害感是一种瘾,怜悯久了会变成怠惰

当你说“我这样是因为我父母”,你会获得一种奇怪的心理收益:

  • 别人不敢责备你,怕触碰你“受伤的内核”;
  • 自己也原谅了自己,反正是别人造成的;
  • 一种低成本的“悲情权力”,不断给你心理补偿。

于是你在受害者身份中待得越久,就越难承担行动的责任。

这是一种被阉割的自由——你有选择,但你把钥匙交给了过去。


三、归因于家庭,是解药,也是毒药

真正有力量的人不是否认伤害,而是承认伤害 + 接管人生

  • 你可以承认父母错了,但不能永远活在他们的阴影里;
  • 你可以觉察创伤模式,但不能让它决定你爱谁、工作怎样、人生怎么活;
  • 你可以疗愈,但疗愈的终点不是沉溺在“我是那样长大的”,而是“我决定现在怎么活”。

把一切问题归因于原生家庭,很安全,但也很致命——
你就永远被困在一个已经关门的人生里。


四、你不是你父母的续集,而是你人生的作者

你可以和创伤和解,但不能和责任决裂。

原生家庭的确塑造了你,但成年后的你,有义务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不是否定童年的苦,
而是别让童年的苦成为你不成长的盾牌

不是一定要原谅父母,
而是别再把他们的剧本拿来反复演绎。

你不是他人的受害者,
你是你人生的接班人。


结语:你可以怨恨原生家庭,但别替它延续命运

童年可能是你无法选择的开始,
不要让它决定你怎么结束。

你越早停止对过去的控诉,
你越早拥有对未来的主权。


📌 本文为《伪命题系列》第③篇
拆掉“宿命的剧本”,你才能重写你的人生叙事。

👉 下期预告:我命由我不由天”?别高估你的控制欲

喜欢这个系列?点个【在看】或【分享】,让思考有力量💡

– 教授出品|拆穿伪命题,重启你的人生操作系统


附录:
我是如何走出原生家庭伤害的|不是和解,是接管

我不是原谅父母才走出来的。
而是停止等待他们成为我想要的样子,才终于摆脱了被伤害的姿态。

这不是一场“疗愈”成功的故事,而是一段我逐渐明白:
人无法选择出生,但可以选择是否活成受害者。


1️⃣ 最开始我以为,成长是和父母达成和解

我曾经努力过。

试图理解他们小时候也很苦,试图共情他们没有被爱过所以不会表达,
试图用“他们尽力了”来给自己童年里那些被贬低、被操控、被羞辱的记忆打上温柔的滤镜。

结果是——
我更痛了。

因为那个“理解他们”的过程,其实是再次牺牲了自己

我变得更自责、更不能表达愤怒、更不好意思拒绝。
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我太敏感了?是不是我不孝?”

直到我意识到:和解,不应该以否定自己为代价。


2️⃣ 后来我明白,我不是要和他们和解,是要和“我”和解

他们的错,不是我必须背的债。
我的痛苦,不需要他们认错才能成立。
我可以承认童年的创伤,而不必再让它继续影响我的人生。

于是我开始练习一件事:把情绪从行动中剥离出来。

不是等我“没那么恨他们了”,才开始改变;
而是我就算还愤怒、委屈,也可以选择不再用他们的方式活着

他们控制我,我就练习设界限;
他们贬低我,我就学着自我肯定;
他们忽视我,我就自己成为那个给自己关注和支持的人。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

我不是好了才开始做事,
而是我开始做事了,才慢慢变好。


3️⃣ 真正的转变,不是父母变了,而是我不再以他们为中心

曾经他们说的一句话就能摧毁我一整天的自尊,
后来他们说的同一句话,我心里只是默默一句:“这不是我认同的世界观。”

曾经我为得到一句肯定而拼命讨好,
后来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是否有成长,而不是他们是否认同。

他们有没有改变?
没有。

但我不再在他们的地图上找路。
我终于成了自己人生的导航系统。


4️⃣ 我没有报复他们,但我不再顺从他们

很多人以为,走出原生家庭的伤害,要么是彻底断绝关系,要么就是彻底宽恕。

其实都不必。

你不需要极端方式来“证明你自由了”,
你只要拥有自己内在的选择权——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 不再每次通电话都带着焦虑;
  • 不再为了“他们开心”违背自己的生活方式;
  • 不再因为“不听他们的”而陷入罪恶感。

我不再想着他们什么时候会理解我,
而是我已经不再需要他们的理解。


最后的话:

我不是被原生家庭“治愈”了。
我是学会了不给原生家庭继续定义我的人生。

我仍然带着伤痕生活,但我不再为伤痕导航。
我仍然会波动、情绪化,但我知道我是安全的,是完整的,是有选择权的。

我终于成为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英雄。


你想从原生家庭走出来吗?
别等别人变了,别等过去道歉,别等“好受了”才行动。

你可以在带着疼痛的当下,开始对自己负责。
哪怕一步,哪怕微弱,那就是新命运的开头。

—— 写给你,也写给曾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