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我们经常挂一漏万,看到一点,忘记其余。”
在一次探讨“基督信仰是否是西方文化侵蚀”的对话中,我说出这句话。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每一次下意识的否定,背后都藏着一层更深的焦虑。

表面之问:它是外来的,我们能信吗?

“基督教不是我们本土的,它是西方文化的工具,是殖民者的精神控制手段。”
这是许多中国人、乃至全球许多非西方社会中的常见论调。

这看上去有几分合理。毕竟:

  • 福音是从欧洲传来的;
  • 曾经的传教士确实与殖民势力同行;
  • 很多教会曾受西方差会支配,在文化上显得“洋气”甚至“洋腔”。

但这其实只是挂住了一“点”,忘记了其“余”。

信仰从哪里来,难道决定了真假?

耶稣并不是西方人,他生于今天的巴勒斯坦,是古代近东的犹太人;
最早的基督徒也不是欧洲人,而是今天的亚述人、亚美尼亚人、埃及科普特人;
第一批宣教的教会不是罗马教廷,而是耶路撒冷、安提阿、亚历山大的信徒。

基督信仰不是“白人文化”,也不是“西方的精神专利”。它是——

起源于东方,发展于全球,属神而不属民族的真理信息。

如果我们以“外来”来否定真理,是否也应否定佛教?马克思主义?现代医学?互联网?
我们并不真正在意一个信仰的起源,而是在意——它挑战了我们熟悉的自我认同

深层之问:你究竟在害怕什么?

你害怕的,不是“文化侵蚀”,而是灵魂主权的松动
你说“这是西方的”,其实是在说:“这不是我的,不该来影响我。”

你所害怕的,是:

  • 面对那位来自历史深处、却永恒存在的神;
  • 面对他对人类每一个生命的主权宣告;
  • 面对他那句无法回避的呼唤:“跟从我。”

于是,你筑起一道文化高墙,把他圈在“西方”的标签外,以此来维持内心的主控权。

但真正的问题不是他来自哪里,而是他是谁
若耶稣真是神的儿子,来救赎我们脱离罪和死亡,
那么不论他是从东方传来,还是西方传来,我们都不能无动于衷。

真理,不属于任何一个文化

基督信仰不是“文化侵蚀”,而是对一切文化的恩典与挑战。
它既入乡随俗,又反身批判;
既在中国落地,又超越中华;
它不是叫我们更西方,而是叫我们更像人、回归造我们的神。

我们挂一漏万,但神不偏待人。
福音本就是给万民的:东方人,西方人,有文化的人,没文化的人。
若你今天听见他的声音,不要硬着心,也不要躲在文化标签后面。

中国的基督信仰并非从西方而来,而是从东方亚述人传入的
图为:亚述基督徒;埃塞俄比亚圣乔治教堂;
拜占庭/叙利亚教父画像;埃塞俄比亚女性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