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过,圣经包括43%的故事,以及33%的诗歌。那么,剩下24%是什么呢?
剩下的24%是是散文及论述文,包括演讲、书信和随笔等。
可以粗略地说:圣经约有1/2篇幅是故事,约有1/3篇幅是诗歌,约1/4篇幅是散文和论述文。
或者更形象地说:圣经是一部讲故事的音乐剧,一边讲故事一边歌唱,同时也会停下来讲讲道理,免得你看了故事、听了诗歌还是不明白。
也就是说,圣经的散文及论述文部分主要用于说理,重点关注把一想法或观点变成清晰的线性思考,并要求读者做出合逻辑的响应。
所以圣经中的散文或论述文通常较为直白和理性,重在陈述和阐述思想与道理,它们构成了圣经的理性框架,辅助与促进故事的叙事与诗歌的情感表达,使圣经整体信息更加丰富多元。圣经的散文和论述文结构上更为严谨,逻辑清晰地传达思想、指导信仰。

除使徒书信外,圣经的散文和论述文大多分布于律法条文、历史记载、智慧文学和先知书等书卷中。
- 律法条文
摩西五经中的律法部分,向以色列民众传达神的命令与教训。律法不只是宗教法规,也涵盖了道德规范、社会秩序等方面,指导犹太人如何生活、如何敬拜神。 - 历史记载
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志等历史书,不仅记录了以色列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描述了王朝更替、战争、信仰的挑战等具体事件,也也揭示了神在以色列历史中的主权与作为。 - 智慧文学
箴言、传道书和约伯记等智慧书,提出人生的智慧、道德伦理、生命意义等问题。它们大多以散文的形式出现,有时带有辩论或对话,探讨人类的困境、苦难与信仰的关系。 - 先知书
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等先知,在其书卷中用散文形式表达神的审判、警告、安慰与应许。先知书通常结合历史背景,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强调神的公义与怜悯,也对未来作出预言。 - 使徒书信
新约中的使徒书信、尤其是保罗的书信,如罗马书、哥林多前后书、以弗所书等,均以散文形式写作,涉及教义教导、伦理道德、教会生活等方面,目的在于教导信徒如何按神的旨意生活,以及教会的组织与行为规范。

显然,大部分圣经书卷并非只有一种的文学风格。事实上,大部分书卷主要使用一种体裁,比如历史书主要讲故事,但是它们在故事里,也镶嵌了大量的诗歌、预言或者律法规条,所以圣经书卷大都是多种文学风格的组合,它们在结构和形式上各有特点,但风格之间并非界限清晰,经常混合使用:
- 律法书讲述以色列出埃及等故事,同时也是神向以色列人颁布律法的地方,因此在故事之外也包含大量散文形式的律法条文。
- 历史书以故事为主,讲述以色列历史的事件和人物,但故事情节和事件描述中穿插许多诗歌和散文。
- 智慧文学虽然总体上以散文形式呈现,但其中许多章节具有诗意和歌谣的特点,形式上接近诗歌。
- 先知书常常既包括故事和散文,也大量采用诗歌形式,尤其是先知的预言,经常使用修辞技巧和象征语言,带有诗意的表达。
- 使徒书信主要是散文和论述文,但在说理过程中,也包含不少历史事实和人物与事件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