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一个简单而有趣的问题。

有朋友说:很多以前认为的“有识之士”,许多话题已经彻底无法沟通了!

这是为什么?

朋友首先想到的是信息输入问题。过度依赖中文资讯,尤其是微信、头条的资讯,许多基本事实都不知道,当然无法形成正确的判断。

另一朋友指出:我觉得,并不完全是信息来源的问题。很多问题的根本,可能还是人老了、懒得动脑子,也是随便胡喷习惯了。岁数大了,更难以承认别人指出的错误、更难接受新信息。

还有人认为:无论是墙内海外,洗脑功夫不是浪得虚名的。

我觉得,这个分析各有道理,但是不完整、不准确。

有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你的决策结果:你看待问题的方式、你的行为、你是否碰到好运气。

你可能会让自己熟悉常见的错误、努力避免错误,也觉得自己认清了所在的处境,并采取了正确的行动。即使如此,你显然不能控制偶然因素——也就是你的运气。

那么,决策质量的关键,是决策过程,还是决策结果?

你可能说,当然是决策结果。结果具有客观性嘛。

很多人都像你这样想。他们觉得,正确的决策结果,是良好的决策过程的证据。他们如此自信,如此坦然地认为,自己正是那些“有识之士”。

然而很不幸,恰恰是决策过程造成了你作出错误的判断。

首先,你既无法避免常见的错误,也无法认清所处的环境。

例如,朋友提到的不能多来源信息获取信息,这是中国人最最常见的基础问题之一。受环境限制,你只能获得你“应该获得”的信息;而这个严重错误的关键在于,你认识不到这个错误,你就像柏拉图的洞穴人,身处洞穴而不自知。

另一个“二合一”的问题是思维方式。正常的头脑愿意接触各种思想,不管它是古怪而落后的传统观点,还是尚未得到验证的交叉学科理论,第一反应如果是拒绝,那么简单说,你就学不到新东西。你就会固守“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而坚守你在洗脑教育中学到的“零和博弈”观点。

这样的脑子就像一台报废的豪华汽车,尽管看上去仍然十分高大上,但它的引擎已经生锈、它的轮胎已经老化、它的每个零件都不能处于基本的工作状态。长着这样脑子的人,哪里是什么“有识之士”,根据就是脑残的白痴。

另外,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是,你的决策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充其量只能以概率的形式来表达可能的结果。而且很不幸,你总是必须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作出决策。如果用概率来表达决策,好决策可能会导致坏结果,而坏决策也可能导致看似不错的结果。

比如,你在赌场玩21点,而你手里的牌已有18点。你决定不遵守标准的21点策略,要求给自己再发一张牌,于是你得到了一张3,你终于凑齐了!很明显,这是一个糟糕的过程,但是产生了良好的结果。然而你即使以同样的方式再玩上100次,你基本上每次必输。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概率环境中,要取得良好的成效,你必须关注决策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意味着,通过遵守规则,你才能做到最好。就像在21点中,当你手中已有17点以上的牌时,不要发牌才是拿到好牌的最佳概率。但你还要记住,运气发挥着关键作用,你遵守这个规则并不能确保好的结果。

所以,如果你作出正确的决策、却产生了差劲的结果,你不能自责决策过程,而应该振作起来,随时准备再来一次。

同样道理,你在评价他人决策时,如果你关注决策过程而不是决策结果,你会获得更大收益。很多人是靠运气获得成功的,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成功的,当运气停止微笑时,他们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反之,当有能力的人在某段时间遭遇不好的结果时,他们往往会获得更好的机遇,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运气最终会稳定下来。

因此我认为,朋友所引述的“有识之士”代表着偶然的成功,他们只不过在某些情境下“蒙对了”,他们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有识之士。

说得沮丧点:当环境中充斥着颠倒黑白的信息,指鹿为马成为“正确的”决策结果,你既不会有好运气,也不可能采用正确的决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