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通过练习和实例,讨论了水平思考过程的两个基本面: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挑战假设。
请注意:水平思考关注的不是发展,而是重建。在之前的两个基本面中,水平思考的方式常常是“不合理”的。这是因为,你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问题,才能推进新的思路。也就是说,创新的描述、创新的想法必须具有启发性,起到改变、提升及引发某种结果的作用。
作为讨论创新问题的基础,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是:暂缓判断。
要知道,思考的目的不是要正确、而是要有效。尽管有效意味着最终结果正确,但两者之间存在重要差别:正确是从头到尾都正确,而有效只要求最终正确。
从头到尾一直正确,正是垂直思考的要求。这意味着,每个思考阶段都要做出判断,思考者不能采取不正确的步骤,也不能接受不正确的信息编排。垂直思考通过排除错误来做出选择的过程,而判断是排除的方法、否定是排除的工具。
水平思考允许你在过程中犯错,只要求最终结果正确。水平思考也允许利用不正确的信息编排方式,来启发正确的重组方式。因为,从从一个站不住脚的立场出发,你完全有可能最终找到站得住脚的结果。
因此,水平思考不关心具体的信息编排,只在意最终能通向何方。你不必评判每一种信息编排、也不会只保留正确的编排,而是暂缓一下,稍后再做判断。注意,这并不失去判断,而是推迟到后续环节再判断。
也就是说,水平思考看重的不是某个具体模式的正确性,而是这一模式在启发新模式方面的作用。
水平思考跟你所受的教育相悖。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你接授的都是正确的事实、基于正确事实的正确推论,以及得出推论的正确方式。你必须对错误保持异常敏感,以保证正确;你需要在各个思考阶段都做出判断,并根据判断否决一切不同观点;你学到是如何表达“不对”“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事实不可能是这样的”“由A不可能得出B”“你这儿错了”“这种方法绝对行不通”“没理由这样做”等等。垂直思考的要求你:不仅要“答案”正确,而且要“解题过程”正确,否则你就是“不会做题”。
然而,时刻保持正确,是阻挡新思路的最大障碍。一味地强调随时保持正确,就会将创意和进步拒之门外。
对于创新来说,关键不在于正确性,而在于想法的多样性。只要想法足够多,即使有一些是错的,也比时刻都正确、却什么想法都没有要好。
要求时刻保持正确,隐患多多:
-
对思路正确、前提错误的想法,你抱有盲目的信心。
-
尽管你可能相信错误的想法也能孕育出正确的想法,但如果前者的作用无法证明,你可能早早把它毙掉了。
-
你会满足于正确答案:一旦发现适当的方案,就不去继续寻找可能更好的方案。
-
过分注意时刻保持正确,你就时刻担心犯错,行动畏首畏尾。
没有人能够永远正确。水平思考不追求时刻正确,有时反而会故意犯错,以启发对信息的重新编排。
至少,你可以忘掉对错,推迟对正确性的判断,也就是不马上做出判断。
在实践中,下述环节都可以做出判断:
-
某个信息领域,与正在思考虑的主题是否相关?你应该做出判断,再发展观点。
-
你在思考过程中产生的观点,是否正确?作出判断、剔除错误,而不是探索更多。
-
在与他人分享观点之前,做出观点的正确性判断。
-
在拒绝承认或谴责对方观点时,对他的观点作出判断。
可见,判断、评估和批判都很相似。推迟判断,不仅意味着推迟谴责,也意味着推迟判断结果是否有利。
推迟判断,能带来以下效果:
-
任何想法都能存续更长时间,都能衍生出更多的想法。
-
人们愿意分享被自己否决的想法,对听者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
你能接受他人想法的启发作用,而不是彻底地否定对方想法。
-
在现有参考框架下被判有误的想法能存续更长时间,最终证明可能参考框架本身是错误的。
下图中,A代表问题的起点,在解决问题时,你先向K前进,但发现这个路径不正确,所以否决掉了。之后,你朝C推进,但到C之后,发现无路可走。
如果你到达K之后,由此出发到达G,再由G到B,就可以找到解决方案了。一旦到了B,就能看到经由P到A的清晰路径了。
在实践中,延迟判断的原则能指导下述行为
-
你不急于判断或评估想法,也不将判断或评估视作最重要的处理方式,而是更倾向于慢慢探索想法。
-
有些想法一看就是错的,根本不需要深入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你会转而关注如何挖掘它的潜在用处,而不是纠结于它错误的原因。
-
即便你清楚地知道某个想法最终一定会被抛弃,还是会尽量推迟抛弃,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它的用处。
-
你不会强行推动想法朝判断的方向发展,只将判断作为参考。
形象地说:一只有漏洞的木桶,确实装不了多少水。你可以直接把它丢在一旁,也可以看它到底能装多少水。就算有洞,这只木桶终归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
为了说明延迟判断的作用,我给你举两个例子。
假设,一群设计师受命设计一款机器,用来采摘树上的苹果。不难想到,苹果采摘机可以包含这些功能:
-
够到苹果。
-
找到苹果。
-
摘下苹果。
-
将苹果运到地上。
-
分拣苹果。
-
将苹果放到容器里。
-
继续转向下一棵树。
多数情况下,设计师能够考虑到大多数功能;但有的功能可能容易被忽视,如如何将苹果移到地面。
你很容易去批评设计存在的疏漏,如存在机械错误、效率错误、尺寸错误等。但你必须克制这种冲动。不管怎样,你应该延迟判断,不要批评功能没做全的设计。
重要的是,不要批评机械原理。例如,一位“脑洞大开”的设计师建议每个苹果都植入一小块金属,并在每棵树下都埋上巨大的磁铁,这样就可以利用磁力将苹果拽下来。你很容易批评道:
-
每个苹果都植入金属,比直接采摘苹果更费事。
-
磁铁必须有巨大的吸力,才能把距离这么远的苹果拽下来。
-
苹果落地时会被摔坏。
-
埋在地下的磁铁只对一棵树上的苹果有效。
这些意见都有道理,你还能想到很多。然而如果你不去批评,或许就能能看到:别人的思路都是爬到树上去摘苹果,但这个思路是把苹果吸引到地面上,这样就可以一下子把所有的苹果都收集到一起,不需要一个一个地找、一个一个地摘。
另一个项目,要求设计一种车辆,可以在崎岖路面上行驶。有个设计师建议使用某种“光滑物质”,车辆自动吸入后方的光滑物质,将它们撒在车辆前方的路面,于是车辆就可以一直行驶在光滑物质上。车辆还可以配备储存装置,以保证光滑物质的供应。
你很容易就会想到一堆批评意见:
-
什么样的光滑物质才能填平深沟?
-
车辆不可能将撒下去的光滑物质全部回收,所以走不了多远材料就用完了。
-
车速必须很慢。
同样地,批评很廉价,看到创新点很难:这些设计师没有采用常规思路,借助特殊轮胎或其他设备来克服路面崎岖不平的问题,而是尝试改变路面本身。从这一理念出发,可以联想到履带式车辆,它不正是将光滑物质(履带)放下去再收回来么!有一些军用车辆装载玻璃纤维垫,必要时用垫子铺路,让车辆从垫子上开过去。
你不应该抱着“这个方法行不通,直接舍弃吧”的态度,而是应该考虑“这个想法虽然行不通,但它可能能让人联想到别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