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用比较慢的节奏,带你进行了一些水平思考的练习,核心主题是组合信息的不同方式。

从今天开始,来介绍水平思考法的应用,每天介绍一种。今天的内容是:挑战假设。

陈旧不是好东西,它可能指陈旧的词汇、陈旧的想法,或者看待事物、描述事物的陈旧方式。因为习惯的力量,你常常假设陈旧没有任何问题,并在陈旧的基础上组合想法、形成模式,这就让你和你的想法也变得陈旧无用。

水平思考的目的,就是挑战所有假设,尝试和重构新模式。有时人们会广泛认同某一假设,但这并不能确保它的正确性,它们能够保留下来只是因为陈旧的历史传承。

来个小例子。给你下图所示的三个方块,将它们拼装成一个容易描述的简单形状。你会怎么做?

你会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很难做。

但是,如果你不是简单地组装现有方块,而是重新观察它们,你就有可能发现:先将大正方形分割为二,就能将所有方块拼装成一个简单的整体形状。

这个示例说明,仅仅仅靠将现有信息重新编排,有时并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重新审视每项信息本身。

你可能觉得这是投机取巧,因为你觉得题目要求不能改变现有方块。然而你这种看法,恰恰说明你很容易受到这样那样的预设所限制。

中国人受够了“做题”的训练,习惯基于“已知条件”解求答案,给你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奥数”题,你便束手无策。由于这样的思维定势,你在解决现实问题时,也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预设界限,从而缩小尝试的范围、降低问题的难度。其结果,你只是在贪图方便,无法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一旦有人跳出来打破界限解决问题,你马上就会抗议人家作弊。

重新审视眼前的一切,确实非常困难、甚至不太可能,所以人们在任何情境中都需要做出大量假设。正因为如此,你更加需要挑战假设,质疑边界的必要性、质疑概念的正确性。请记得,水平思考不是为了攻击假设、提出更好的观点,而是为了尝试重构模式。

再来看一个示例:假设你是一枚园艺师,老板要求你栽四棵树,要求四棵树之间两两距离相等。你怎么做?

你在纸上画四个点,保证每个点到另外三点都等距?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你觉得老板刁钻古怪,这事儿做不到。

然而真的做不到吗?

你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你假设四棵树必须栽种在同一个平面上。如果你挑战假设,就会发现问题是有解的。比如,你将一棵树种在山顶、另外三棵种在山脚,就可以保证四棵树两两距离相等。同理,你可以将一棵树种在坑底。

第3个问题:

一名男子在写字楼里工作。每天早上,他都在一楼上电梯,按下十层,在十楼下电梯,然后走到十五楼;每天晚上,他会在十五楼上电梯,在一楼下电梯。他为什么这样做?

你会给出什么解释?这些是很容易想到的:

  • 他在爬楼梯锻炼。

  • 他想在十楼到十五楼的路上和人聊天。

  • 他想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

  • 他想让别人觉得他在十楼工作(比如十楼是高管楼层)。

不幸,这些猜测都是错的。这名男子这样坐电梯,是因为他是个侏儒,最高只能按到十楼的按钮。他没有别的办法。

你不由自主地假设这名男子本身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他的行为。

第4个问题:有四个矩形块状物体(类似火柴盒、肥皂盒、字典等),请按限定的方式将它们摆放好。限定的具体方式是矩形块彼此接触的情况,两块彼此接触的矩形块,必须是平面的任何部分都完全接触,只有边角接触都不算数。有四种具体摆放要求:

  1. 摆放矩形块,保证每个矩形块都和另外两个接触。

  2. 摆放矩形块,保证其中一个与另一个接触、一个与另外两个接触、一个与另外三个接触。

  3. 摆放矩形块,保证每个都和另外三个接触。

  4. 摆放矩形块,保证每个都和另外一个接触。

第1种要求,比较容易满足。你可以想到多种方式,例如下图的“转圈”的摆放方式。

第2种要求有点难,因为你会假设按提问的顺序来解题,先保证一个矩形块和另一块接触,再保证一个和另外两个接触、一个和另外三个接触,这样就找不到解决方案。但如果你从后往前,先保证一个矩形块与其他三个接触,就可以逐渐调整,形成下图所示的排列方式。

第3问似乎非常难。不过你有了上述四棵树的启示,就很容易摆脱同一平面假设的限制,将矩形块堆叠放起来。

你可能觉得,第4问无解吧?那是因为你假设一定要将矩形块排成一列,那么放在两端的矩形块符合要求,但中间的矩形块必然和另外两块相邻。但正确的摆放方式其实非常简单:

 

除了借助游戏来练习挑战假设,也可以像“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一样,不断地提问“为什么”,即使你已经知道答案,还要继续追问“为什么”。

例如这样的过程:

——为什么黑板是黑的?

——因为否则它们就不会叫作黑板了。

——它们叫什么为什么重要?

——实际上不重要。

——为什么?

——因为它们只不过是用来写字或画图的。

——为什么?

——因为如果想要向整个班级展示什么,写在黑板上展示会更容易,这样所有人都能看到。

提问并没有局限,你也可以这样问:

——为什么黑板是黑的?

——这样才更容易看到白色的粉笔印。

——为什么要看到白色的粉笔印?

——[或:为什么粉笔是白色的?]

——[或:为什么要用白色粉笔?]

——[或:为什么不用黑色的粉笔?]

每次提问可以都针对某个具体方面,以此来决定问题的发展方向。或者,根据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决定对话的发展方向。整个问答过程可以不断地延续下去,即使已经给出答案。对话双方也可以互换角色,由提问者回答、由回答者提问。

你可以练习以下主题:

  • 为什么轮子是圆的?

  • 为什么椅子有四条腿?

  • 为什么房间大多数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

  • 为什么男女穿着会不同?

  • 我们为什么要上学[或工作]?

  • 人为什么有两条腿?

在日常生活中,你提问是为了获取信息,你通常能够放心地接受让自己满意的解释。而水平思考中的提问恰恰相反,是为了对任何解释都存疑,因为只有拒绝放心地接受解释,才能尝试以不同方式看待事物,从而提高重构模式的可能性。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证明某个解释是唯一的。例如,如果你问“为什么黑板是黑的”,我可能回答:“黑板不一定是黑的,还可以是绿色或蓝色的,只要能让白色的粉笔字显眼就可以。”

你必须摆脱固有印象,不再相信一切背后都有独特而必要的原因。即便某个事物的形成确实存在真实的历史原因,你也不必相信这个历史原因足够充分和可信。

例如,假设黑板之所以是黑的,是因为人们先发明了白色粉笔,这确实就是选用黑色的确切历史原因。但从实践来看,这个原因并不充分,它只能解释了为什么一开始选择黑色,并不能解释为什么黑色一直是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