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丹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东汉人,早年当过一点小官。后来,范丹穷困聊倒,搭个草棚安身,时常没吃的没喝的,但他乐在其中,即使有人推荐他做官,他也懒得出来了。
在传说之中,范丹却来了个“时空大穿越”,跑到春秋时期,当起了丐帮“创始人”,跟孔子做起了邻居。
在当时,孔子只是一个落魄书生。后人说得好听,说他周游列国,其实呢,孔子不过是带着他的学生,到处找工作、又四处碰壁。
孔子和他的学生走到陈国和蔡国交界的地方,七天七夜没东西吃,大家都饿得眼冒金星、双腿哆嗦,站也站不直、走也走不动,好些学生都病倒了。
孔子心灰意冷,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孔子叫学生出去借粮,借了一天没借着,回来对孔子说:先生,听说范丹有粮食。可是他是个要饭的,向他借粮,实在有辱斯文啊。
孔子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事到如今,你只管去借,你就提我的名字,他保准能借。
学生乖乖听话,就去找范丹。范丹真是穷啊,别人家徒四壁,范丹是家无四壁,连个门都没有,立根柴火棍在草棚外面就算是门了。孔子的学生走进去,跟范丹打招呼说话,可是范丹不理他。
学生灰溜溜回去,跟孔子说要饭老头儿不理他。
孔子说:你敲门了吗?
学生说:他也没门啊。他只在门口放了根柴火棍儿。
孔子说:你到了人家门口,那就是人家的门窗,你必得尊重人家啊。你就敲那柴火棍儿。
学生听了,又去找范丹。他在柴火棍上敲了几下,就听范丹开口问道:来者何人?有何贵干?
学生上前行礼,说道:我是孔子的学生,老师叫我跟您借点米。
范丹看了他一眼,说道:听说孔子很有学问,你是他的学生,我出个题目考考你,答对了,我就借米给你。
学生说:那没问题啊,您请出题吧!
范丹微微一笑道:什么多,什么少?什么事高兴,什么事烦恼?
学生心想,这有何难?随口便说:天上星星多,地上日月少。娶媳妇高兴,家里死了人烦恼。
范丹听了,转身就走,边走边说:答错了,不借不借!
学生没有办法,气呼呼地回去,跟孔子说:那要饭老头儿,他不肯借米!
孔子问为什么。
学生说:他问我,什么多什么少,什么事高兴什么事烦恼,我说,天上星星多,地上日月少,娶媳妇高兴,家里死了人烦恼。他说我答得不对。
孔子说:那你确实没答对啊!你回去,按我教你的再说一遍。
学生又去找范丹,说:我知道了,我想起来了!
范丹说:那你说说看,什么多,什么少?什么事高兴,什么事烦恼?
学生胸有成竹地说:这世上啊,小人多、君子少,借人东西高兴,还人东西烦恼。
范丹拍手笑道:这回你答对了!就答应借米给他。
他拿出一个小竹筒,竹筒里装满小米。孔子的学生赶紧拿出口袋,范丹把竹筒里的小米倒进口袋。可是,学生心想,这么点米,还不够塞牙缝的,这可怎么向老师交代呢。只好垂头丧气往回走。
孔子也觉得范丹有点过份,可是没办法,实在饿啊,就喊学生去煮粥。就听见厨房一阵阵惊叫和欢呼。原来,这米不管往外倒多少,始终还剩下那么多,就跟一粒没倒似的。
就这样,靠着范丹的小米,孔子和学生们总算没饿死。
第二年,孔子让学生去还米。学生扛了一大袋米,兴高采烈来到范丹家。
范丹又拿出他那个小竹筒,说:往里倒吧。
学生满腹狐疑,却见怎么倒,总也装不满那个小竹筒。
学生飞奔回去,告诉孔子。孔子心知肚明,便亲自去见范丹。
范丹嘟囔道:你看看,我借你一筒米,你只还我半筒,不合适吧。
孔子赔笑道:你放心,这笔账,我早晚还清。
范丹大笑,说:恐怕,你这辈子都还不清啦!
孔子说:那不要紧!我还不清,还有学生;学生还不清,还有学生的学生。
范丹问:谁是你的学生?
孔子说:天底下的读书人,都是我的学生。
范丹说:那好,你学生帮你还账,我徒弟帮我要账。
孔子问:谁是你的徒弟?
范丹说:天底下的叫花子,都是我的徒弟。
从此,天底下的读书人,永远都欠,天底下的叫花子,半筒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