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儒家人生成功的经典次第。《礼记·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司马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就是说,修身实为正心,应力克“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努力达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的高境界。司马懿作为一介儒生,尽管少年时代就被人们看好,他却以非凡的正心功夫,识时务、明事理,志存高远却不肆意妄为,无私到令人生畏的程度。

齐家,简单地说,就是使自己的家族齐心协力、和睦相处、昌盛兴隆。齐家的前提是“修身”,“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齐家,就要“克己复礼”,上敬长者,下育子孙,形成和培育互敬互爱的家庭文化。

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齐家有功。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其一,在司马懿之前,司马家族一直是豪门大族,追随项羽的远祖司马卬即为贵族,之后经过十二代人的持续努力,沿袭到司马懿,每代人都是大儒和“省部级”高官。其二,在三妻四妾、三从四德的时代,司马懿似乎对“男女之间那点事儿”兴趣不大,妻妾仅有二人,他的儿孙却皆为人中之龙凤,可见他深得家族真传,在培养后代方面也是成就斐然。

比之曹操,你就知道为什么“富不过三代”了。曹操身为阉人之后,身怀奇志而奋勇腾飞,终成一代枭雄,但是:他“正心”吗?因为一时疑心,竟将神医华佗杀害。他“齐家”吗?儿孙辈为争夺太子位你死我活,且妻妾成群、寿命短暂。收拢三国的不是曹氏,而是司马氏,一点都不奇怪啊。

修身齐家之超级威力,从司马懿的政敌桓范身上也得以体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桓范官拜大司农,他支持曹爽,矫诏骗开城门,跑到曹爽的军营里,但是大草包曹爽不听桓范的计策,造成自己和桓氏诛灭三族。

此后,司马家族进入急剧上升期,最终建立了西晋。桓氏家族的血,成为司马懿成功的垫脚石。

但司马懿没想到的是,桓范的儿子中有一个逃脱了法网,隐姓埋名,以低微的身份在东晋政权中谋生。他非常能干,逐渐从逆境中崛起,到桓范的玄孙桓温,位极人臣,差一点就篡掉司马家的皇位。桓温的儿子桓玄最终完成了篡位,虽然很快又被推翻,但东晋之后也很快就灭亡了。

桓氏家族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居然鬼使神差地实现了复仇,亲手将司马家族的事业送上终点。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意。

桓氏家族,正如司马家族,在几代人的持续努力下,终成复仇大业。何也?修身齐家。桓氏家族也是当时的大士族啊。

学习司马懿第七课

学习司马懿第七课:修身齐家。

修身,我们都貌似都学过,诸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齐家,我们貌似都听过,就像给儿女转导功课,免得“有人生,没人养”。

其实,在肉食者谋的当今时代,“生物进化论”成为共识,笑贫不笑娼成为正常,为了一饭一衣而大动干戈者大有人在,你若是对人说修身,他耻笑你鸡汤,你若是劝人齐家,他答以“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传承像恐龙一样早已绝迹?不尽然。为何被人“打土豪分田地”的地主家族,一旦机会来临立刻腾飞?那便是因为修身齐家的传家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