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抱怨说,我的前一篇文章《为什么中国银联叫做 China Unionpay,而不是 China Pay?》虎头蛇尾。确实如此,应予差评。我当时写文章时,写到后来困兮兮的,忍不住就草草收场了。
文章我也发给 Spencer 看了,老先生很鼓励,他说:“你的 research 做得很好,重点都抓到了。”然后他用经典的“yes…but”句式,纠正我的“蛇尾”道:
“最后一句可能这样比较好:国内人才极为丰富,有各种技术咨询及服务实施公司。但在商业深入分析及有远见卓识的咨询领域还有空间。您有兴趣一起来干一场吗?”
那是必须的!必须大干一场!
Spencer Loh 先生的法律身份是美国人,他有一个很讲究中文名,但常常不为人所知,熟悉的人通常按西式惯例称他 Spencer。事实上,以他异常丰富的人生阅历,你完全不必纠结他究竟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Spencer 出生于上海,小时候随父母去台湾,在台湾上学和长大。后来他去美国,在美国求学工作 20 多年,最后任职于天腾公司。1993 年,天腾派他回中国开拓市场,他顺势创办了华腾公司。然后在中国又是 20 多年,曾因卓越成就荣获上海市颁发的“白玉兰奖”——白玉兰是上海的市花,白玉兰奖是上海用来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
我认识 Spencer 时,他是微软公司大中华区企业服务总经理。当我经历各种奇形怪状的故事,准备从成都加入微软时,他作为大老板 interview 我。一不留神,面试一半是 coach、一半是聊天,整整半天飞逝面过,时长达 3、4 个小时之久。
当时,Spencer 已年届六旬。他在一次会议上开玩笑说,为什么这把年纪还出来工作?为了不得老年痴呆症。其实他的精神状态、举止行为都非常年轻,丝毫没有老态,就像西方电影里老帅哥那样酷。而且这些年过去,他一点儿没变,和当年认识时一模一样。
Spencer 很和蔼,没任何“大官”的作派。他在一次培训中提到一本书,我问他书名,他就从国外机场买一本送给我。我带领一帮“小朋友”在西南地区左冲右突时,他亲自支持过我黄奇帆一手打造为上市公司的重庆农商银行项目。
上次见面时,Spencer 还提到一段往事。
他说,当时因为对外业务很多,华腾对员工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每年都会派人前往美国培训英语。有一天,一名学员问他,有一位英语老师(权且叫他 Tom 好了)想到中国发展,能不能帮忙介绍机会。
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中国远没有现在这么开放。但 Spencer 深知,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已经成为沟通的障碍,而其中最大的拦路虎,并不是英语本身,而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让中国人听不懂老外的笑话,文化差异让不同地域的人们相互不理解、相互仇视甚至相互残杀。
所以,他给 Tom 提出一个“中西合璧”式的解决方案:欢迎来中国,工资给不了太高,但可以提供很好的住房;工作还是教英语,但重点是教英语文化。
Spencer 的语言能力是极强的,他的中文和英语都非常地道,普通话没有丝毫的“国语腔”,英语没有丝毫的 Chinglish,对他来说,这似乎只是两种可以自由切换的方言。他可以左手和中国人用中文说话,转过头跟右手的老外用英语说话,丝毫没有违和感。基于此,Spencer 有能力在 Tom 教学之前,先给 Tom 提供培训,教他怎样围绕文化来教英语,并给他示范三次课的文化主题。
Tom 是一个长得干干净净的白人男生,语言和行为让人很舒服。他按照 Spencer 的建议教英语,比只是简单地教语言要卓有成效得多。他很快就适应了中国、爱上了中国,并且娶了一个中国女孩。
作为 Spencer 的弟子,Tom 果然不同凡响。他很快找到新的事业,而这番事业的基础,让他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到今天。
Tom 很快像 Spencer 一样成为中西文化的“双面”专家。他发现,很多外国公司因为不懂中国,尽管拥有非常好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在中国的业务却处处受阻,很难得心应手。于是 Tom 化身为“人肉爬虫”,在网络上搜集对某个品牌(如可口可乐)的正面的、负面的、点赞的、吐槽的各种评价,整理汇总统计之后,卖给国外的品牌公司。
聪明如你,立刻就读懂了:这不就是大数据生意吗!没错儿,有人就是这般远见卓识。可口可乐很快成为 Tom 的核心客户,订单滚滚而来。他不断完善他的产品,不断向新的品牌抛出“橄榄枝”,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生意蒸蒸日上。
你容易想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升级,Tom 的事业很容易遭到技术的侵袭。写一个网络爬虫,按照舆情分析的方式建一个系统,将舆情信息或系统本身卖给客户,很可能比 Tom 来得更快、活得更轻松。
确实是的。但我对 Spencer 表达我的观点,我说“人类智慧是不可替代的”。尽管人工智能获得了迅猛发展,但机器并不真正具备真正的智能,所以像苹果的 Siri 和微软的 Cotana 都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 NetFlix 大量使用人工干预的智能推荐却大放异彩。人工智能若要取得长足进展,必须在垂直领域深耕细作。同时,我相信人工智能能取代大量重复性劳动,而对于体现人类智慧的地方,人工智能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类进一步提升智慧。
很显然,Tom 也绝不会一直做一枚“人肉爬虫”,你能做机器爬虫,他同样也能。但他还拥有更大竞争力的“法宝”:特定行业的领域知识。按照数据-信息-知识-智慧(DIKW)体系,当你还在写爬虫处理数据(哪怕是你以为很有价值的大数据)时,Tom 是帮客户管理知识和传递智慧。
这就是 Tom 的商业机密和核心价值之所在。正因为如此,他的“人肉爬虫”公司不仅活到了今天,而且俨然老资格的“独角兽”。
如何从数据和信息中找到知识和智慧?早在 2005 年,我就这样设问过。事实上,这十几年的奋斗历程,本质上始终是围绕 DIKW 核心逻辑的。所以,Tom 的故事让我眼前一亮,而 Spencer 在商业深入分析及有远见卓识的咨询领域大干一场的鼓励,则让我“虎躯”一震、再震、三震至今。
它让我想起我正在写作的雷·克洛克故事。当麦当劳兄弟不同意他开全国快餐联锁的提议时,雷·克洛克心中油然冒出一个全新的大胆决定。他全身血脉偾张,冲麦当劳兄弟激动地嚷道:
“这样吧,我来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