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走着,不同颜色的共享单车参差不齐地放在路边。1.0 元、0.5 元甚至 0.1 元的单价,隔老远就看得清清楚楚。
我问朋友,你看好它们不?
朋友说,大概它们其实主要是靠押金赚钱吧。
我说不,押金赚不回他们的投入。据说 To VC 也是一种商业模式,他们并不在意赚不赚钱呢。
就像滴滴是一家出租车公司,共享单车们也是自行车出租公司。在我的经验里,出租车自行车体验好的,杭州要算第一。共享单车通过手机APP,确实为出租自行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更好的体验,但是无论怎样,它们和滴滴一样,与传说中的“共享经济”没有半毛钱关系,无非是通过烧钱方式迅速做大规模,然后企图垄断整个市场。
滴滴的出租车公司本质,早已暴露无遗。它就像传统的价格战一样,通过低价、零价挤占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然后霸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在传统行业,这种“自杀式袭击”总是害人害己,搞垮了对手,最后自己也活不下去。同样地,由于天文数字的巨大投入,就算滴滴占据出租车市场的全部份额,它也不会是一家很赚钱的公司。
但是滴滴一点都不着急。因为它不是一家传统企业,它是一家——厉害了 word 滴滴——互联网企业。
哦不,准确地说,它是一家 To VC 的企业。
什么叫 To VC 的企业?知乎上有人总结过,To VC 的创业,有如下几类:
- 包装项目:把最近正热门的概念或国外的项目包装好,去找VC。
- 虚假团队:实际只有1个人,但是谈好一个技术、一个市场,去找VC。
- 虚假合作:找前公司、朋友的公司签署些合作协议,去找VC。
- VC回扣:和VC内部人员谈好,你帮我搞定你们的基金,给你回扣。
- 下一个VC:和现在的VC合谋骗下一个VC进来。
- 掏空公司:VC投资到帐后,从广告、市场、合作等渠道把公司的钱套现到自己口袋。
另外一位高人,给出高端 To VC 方法如下:
- 先去找几个业界高手聊聊天,最好找阿里P8以上,百度T7以上的,谈谈自己的创业想法, 暗示想挖他们出来。 这样就可以写他们名字在计划书里面了:某某大咖待加入。
- 整一份好的计划书,找天使去, 别拿多,200-300万比较好,少稀释一点, 要求就是快,1周内钱不到账就免谈了。
- 签Term,天使基本没DD,要求把Term上的排他期拿掉,暗示对方你别拖我时间,拖了我就找其他人去, 争取1周内搞定钱。
- 拿到钱后, 第一时间买辆二手宾利。 对了,Term里面一般会写一次性用钱超过50万要通知VC的,你要做的就是给VC写一封邮件就行了,跟他说:我买宾利了,跟你说一声。有的VC可能要暴走,不过钱你已经花掉了,他也无可奈何。
- 注册Uber司机,开着这辆宾利去人才扎堆的地方接活去,你之前找的大牛啥的也可以约, 总之往高大上的地方带,告诉他们哥其实是很有实力的,不差钱,跟哥混有前途。
- 等1个月后人才陆续离职了,把宾利卖了,卖掉的钱连同余额一起用来发工资,做产品demo,融下一轮。
什么,你说滴滴已经那么大了,不可能玩这种小儿科的 To VC 创业?你瞧,就在不久以前,滴滴,哦不,“摩滴” CEO “肖大颠”直言不讳、大言不惭地说:
之所以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
听明白没?To VC 的商业模式,就是拉投资人下水,然后伙同投资人忽悠下一轮的投资人,一轮一轮诱骗“接盘侠”,最后 IPO 上市——让“接盘侠”变成愚昧无知的股民。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盈利不盈利并不重要,关键是一轮又一轮,把饼做大(or 把牛皮砍大),估值一路飙升就对了。
所以你懂的,To VC 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君不见?“摩滴”估值已经高达 100 亿,女创始人到处宣讲其成功励志故事。以至于,有文章写道:同样的媒体背景,知名创业者某胖、知名财经人某波,因为战略选择错误,其身价已经远远低于这位年轻的女创始人。
什么什么,To VC 听上去就像一场骗局?我可没说。要知道,掏空老百姓口袋里的钱,那可是某伟光正最擅长的。别说抨击丫是骗局,你吐个槽都要河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