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写了篇凑数的标题党文章《饮酒的大数据学问》,说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其实酒量并不大,没想到却获得不少转发。那么,今天来认真讲几个饮酒的数据。

某种意义上,酒这个东东,还真有点像大数据。比如,大数据有个特征叫做价值密度低,大部分大数据都是无用的垃圾,酒也一样,大部分都是水、少量是酒精,但人们真正享受到,其实是一种难得的感觉。

当人们将酒饮下,大部分从食道和胃进入血液,由肝将酒精分解成乙醛。之后,需要将乙醛代谢为乙酸,再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在这个过程中,肝需要产生两种酶:乙醇脱氢酶负责将酒精分解成乙醛,乙醛脱氢酶负责将乙醛代谢为乙酸。乙醇脱氢酶,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问题;而乙醛脱氢酶,则有部分中国人的基因发生变异,不能顺利地代谢乙醛,因此这部分人就酒量较差。

统计表明,大约半数(50%)中国人乙醛脱氢酶发生变异,活性只有正常的13%~14%左右,不能顺利地代谢乙醛。对乙醛脱氢酶基因变异型携带者来说,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低,不能及时代谢饮酒后产生的乙醛,蓄积在体内的乙醛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脸红、心悸、恶心、呕吐,所以就酒量不好;另有约4~7%的人携带低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基因,产生的乙醇脱氢酶活性低,代谢酒精的速度比较慢,喝酒后一般不会脸红心悸,但是很容易喝醉或喝酒成瘾;还有部份人群携带的两个基因都是高活性的,所以酒量大且不易醉酒。

因此:

  • 酒量取决于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情绪心境下,其活性有所不同,所以同一个人在不同场景下酒量有一定差异。
  • 酒量是天生的,无法由后天习得。所以“每天喝一点,酒量就会逐渐提高”是不可能的。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酒量差者的身体不适,但酒量不可能明显增长。
  • 酒量与性格无关。通常认为的“北方人比较豪爽,所以比南方人能喝”是不正确的。由于民族融合的原因,北方人乙醛脱氢酶变异的几率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南方人,这才是酒量普遍较大的原因。
  • 酒量确实存在地域差异。白种人、黑种人乙醛脱氢酶变异的几率很小,因此欧美人的酒量普遍比黄种人要好。而在中国,山东人酒量最大,人均达到83.1ml,其次是河北52.6ml、江 苏42.3ml、河 南36.3ml、北京26.7ml。
  • 饮酒后脸发红、发白是乙醛脱氢酶变异的表现,决不是像民间传说的“脸发红、发白的人酒量更好”。

饮酒与癌症有一定的关系。乙醇脱氢酶决定了饮酒后乙醛在人体中的含量,从而决定了饮酒后患癌症风险的高低。因此,有基因缺陷的人长期过量饮酒,患肿瘤的风险将大大增加;相反,乙醛脱氢酶基因正常的人,能够正常快速地代谢乙醛,患与饮酒相关肿瘤的机率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