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 Maher去白宫与川普见面,发现:川普随和、友善、轻松,愿意倾听不同意见,当面开玩笑也不会生气,与电视里、互联网上“张牙舞爪”的攻击性形象完全不同,简直是判若两人。

他大概还没意识到:“大嘴巴乱讲话”的那个川普,是蓄意营销出来的人设。那正是他赢得关注、收割选票的最大秘诀

比如2016年总统大选,川普看似毫无胜算,所有人都认为希拉里一定会成为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报纸杂志甚至准备好了Madam President的大幅封面照片。不料,川普却从一枚企业家摇身一变,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

他是怎么赢的?希拉里输得很不甘心。她没有料到,川普重新定义了大选,将它变成一场“谁能更辣”的比赛。川普凭着他的“大嘴巴”,不仅惹得全国媒体轰炸,还轻松赢得了选票。

你以为他大嘴巴乱讲话?不,这是川普精心策划的“流量政治”

1. 川普大嘴巴:制造关注的流量机器

川普的竞选,根本就是一场言论狂欢。他从来不怕“政治不正确”,更不怕制造冲突。他大嘴一开,就是:

  • “墨西哥人都是强奸犯和毒贩!”
  • “我要建墙,让墨西哥给我们钱!”
  • “你们这些不支持我的人都是傻子!”

这些“疯话”,每一次都引发舆论风暴,媒体竞相报道,分析和争议不断,帮助川普将“疯话”传遍了大街小巷,也让他坐稳了新闻头条的宝座

谁都觉得川普乱讲话,不仅政治不正确,甚至是“自毁前程”。

只有川普自己知道,他的言辞并非出于偶然,而是精心策划的流量策略。川普深知,争议=关注关注=流量,而流量=选票

每一次出格的言论都引发公众热议,不仅让他赢得了大量的曝光量,还让他成为“政治局外人”的象征——一个敢于挑战传统政治规则、不惧怕舆论压力的领袖。媒体都乖乖跟着他的节奏走,帮着川普直接变成了一台“流量创造机”,把所有的关注度都牢牢抓住。

2. 线上与线下:流量政治的完美配合

川普的竞选,不只是“大嘴巴”在说话,社交媒体策略才是他的关键。他玩转Twitter、Facebook,让每条推文都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话题一出,新闻就跟着跑,媒体怎能放过这位“制造话题专家”?

其实呢,川普的竞选团队通过精准的大数据分析社交平台的实时互动,精确地锁定了选民的需求和情感。川普直接与选民沟通,绕开了传统媒体的过滤器。他是第一位“大数据总统”

而他的线下聚会,就像一场场狂欢派对总是人声鼎沸、气氛火爆,川普站在台上像个摇滚明星,用直白而激烈的言辞开玩笑、挑衅,似乎完全不顾形象。

川普非常清楚,集会是他与选民之间最直接的互动方式,每次集会都能带来极大的情感共鸣,线下聚会是他的另一个流量神器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川普成功地与选民建立起强烈的情感联系。

3. 川普与希拉里:完全不同的“选民营销策略”

在2016年的大选中,川普与希拉里的形象完全是天壤之别

  • 川普他的形象是彻底反建制的,他“政治不正确”,敢说大实话,敢冲破传统禁忌,敢跟媒体硬杠,斥责他们是“假新闻”。
  • 希拉里:她更像政治精英的代言人,讲话精致而稳重,但这种“高高在上难以接近”的形象,却让她和选民产生了距离感

希拉里的选民群体,看起来更像是“优雅的政治精英”和“知书达理的城市中产”,他们受过良好教育、有着傲人的高收入。

川普却完全迎合了“厌倦精英的民众”,那些被政治体系忽视的选民。川普以“反建制”形象和“政治外行人”的身份,敢说不该说的话,用激烈言辞触动人们的心弦,让那些感到被遗忘的工薪阶层和农村选民欢欣鼓舞。

结果,川普的“大嘴巴”,成功吸引了大量希望看到改变的选民;而希拉里的政治精英形象,却彻底疏远了他们,他们用选票让她出局。

4. 川普的流量策略:掌握了“社交媒体”与“情感共鸣”

作为资深媒体人,川普深深懂得,每一次的争议,都是一次“免费宣传”。他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总能快速吸引眼球,不仅让他站在了媒体的最前线,还能够把选民的情感快速调动起来。流量+情感共鸣,川普正是利用这两者,迅速赢得选民的关注。他利用媒体送给他的关注,进一步放大自己的声音,而这种声音最终转化为选票

流量就是政治资源。川普没有传统政治家的背景,却在社交媒体和数据分析的帮助下,成功打破了传统竞选模式,让自己成为最具话题性的候选人。他通过直白的语言,让选民感到“我被听见了”,不仅是反建制的支持者,连那些厌倦传统政治的选民也纷纷站了出来。

5. 小结:川普的“大嘴巴”背后的稳赢秘诀

你还在指责川普大嘴巴乱讲话?殊不知,那是他精心设计的流量策略。他每次“出格”都引发争议,每次争议让他在媒体上曝光,而每次曝光都让他在选民心中加深印象。他就这样将选民的注意力转化为选票,将他的影响力转变为权力

川普并不是偶然的热门人物,他是“流量政治”的大师。他之所以轻松一言就能让地球发抖,是因为他懂得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和情感操作吸引选民,最终将“普通人”变成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