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命题系列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能是毁掉你的毒奶

在“鸡娃育儿”大潮和“个人成长焦虑”里,有句被反复高喊的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温柔、合理、无可反驳。仿佛你只要找到兴趣,就能走上人生巅峰。 但这句话,是个大号毒奶。 一、兴趣,其实往往是结果,不是起点 人对一件事产生兴趣,往往有一个隐藏前提:我能做好它。 孩子爱画画,是因为被夸、被鼓励、画得像; 你喜欢写作,是因为你写过几篇爆款; 他觉得编程好玩,是因为他第一次代码就跑通了。 不是因为感兴趣所以做得好,而是因为做得好所以更感兴趣。 反过来呢?做得差、被否定、被冷落——兴趣也就死了。 二、兴趣是情绪驱动,不是稳定的驱动力...

川普:打破政治假相、回归政治本源的新时代政治家

在今天这个“职业政治家”满天飞的时代,川普的崛起不禁让我们反思:什么才是政治家本来的样子?或许该回到最初的本源——族长时代,重新理解“领导力”到底是什么。 让我们拆解一下,川普是如何回归“政治家本相”的。这并非是偶然,而是时代的呼唤。 族长时代:谁说政治家必须是“职业”的? 古代的族长可是村子里最有威望的人,不仅能带领大家抗击外敌,还能在族群危难时刻挺身而出。重要的是,族长们通常都有自己的正当职业:农民、商人、手艺人,决不是什么终日沉浸在权力游戏中的“政治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