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讨论了主数据和主数据管理的定义和价值。今天继续聊主数据。
粗略地说,企业数据可以分为三大类:
-
交易数据:记录业务事件
交易数据描述某一时点所发生的业务行为,如客户订单、业绩预测、存货跟踪、销售记录、客服事件等。
除非必要,交易数据一旦被记录,通常不会被更新或维护。
-
主数据:定义业务对象
主数据用于描述业务实体,如产品分类、产品列表、客户列表、地址等。
主数据经常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主数据被记录后,需要持续进行维护。
-
元数据:描述数据的数据
若企业数据像一座城市,则元数据就是这座城市的地图。
元数据分为技术元数据与业务元数据,如数据类型、数据定义、数据规则和约束、数据关系、数据所处系统等。
这样的大致分类不够精确,但是有利于让你弄清究竟哪些数据属于主数据。毕竟,即使你背熟主数据的定义,你遇到具体问题时,仍不一定能够简单判断哪些数据属于主数据。
有一个“土得掉渣”的说法:企业无非是“人、财、物、产、供、销”六个字[亦说“人财物产供销存”七要素]。为了简单起见,可以按照这个简单逻辑,将主数据分为五大类:
一、人
组织机构的基本信息、组织层次关系、部门设置、编制、人员基本信息等,包括:
1. 组织机构
2. 员工
二、财
核算体系、会计科目分类、会计明细科目等,包括:
3. 会计科目表
4. 财务外部核算体系
5. 项目
三、物
物资和设备管理所需的相关数据,包括基本信息、销售、采购、仓储、成本等:
6. 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物料
7. 通用和专用设备
四、合作伙伴
产供销上下游合作伙伴,包括:
8. 客户
9. 供应商
五、基础数据
各种公共代码,包括:
10. 国家、省市、币种编码等
11. 银行及金融机构编码
例如,某企业经过业务和系统分析之后,基于以上框架将主数据范围确定为:
在确定主数据的具体范围,可以参照主数据的以下基本特征:
-
识别唯一性:
在一个系统、一个平台甚至一个企业范围内,同一数据要求具有唯一的识别标志(编码、名称、特征描述等),用以明确区分业务对象、业务范围和业务的具体细节。
唯一识别信息是业务活动的基础,在业务流转过程中各业务环节完全依赖业务单据中体现的识别标志来定位后续的操作和处理,在业务环节结束后,识别标志又将成为数据分析的主要维度,用来确定分析的范围和方向。
-
特征一致性:
随着企业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主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重叠、交叉现象极为常见,由于主数据的特征经常被用作业务流程的判断条件和数据分析的维度层次,因此保证主数据的关键特征在不同应用、不同系统中的高度一致是能否实现企业层级的应用整合、统一规范及企业数据平台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
-
交易稳定性:
主数据作为用来描述业务对象的关键信息,在业务过程中其识别信息和关键特征会被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继承、引用、复制,但无论交易过程如何复杂和持久,除非主数据本身的特征发生变化,其属性通常不会随交易过程而被修改。
所以当定义主数据时,某些与交易结果密切相关、时效性很强的特征(如大宗客户标记信息)需要同客户的固定属性(如客户名称)区分对待。
-
长期有效性:
系统中主数据的有效性,通常贯穿业务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甚至更长。换言之,只要主数据所代表的业务对象继续存在、或仍具有比较意义,则主数据就需要在系统中继续保持有效性。
长期有效性的另一个表现是,主数据失去其效用时系统采取的措施通常为标记无效或标记删除,而不是直接物理删除。只有定期对数据进行归档时,才会考虑将主数据从系统中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