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保监会要求的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我上周写了一篇文章,谈了谈监管数据质量治理的基本思路。文章推送后,收获了不少“拇指”(点赞)和“鸡蛋”(问题),还有银行要求安排会议专门交流,谢谢大家。

我本来觉得,把思路一讲,怎么做就基本清晰了。但从沟通情况看,各家单位的基础和进展情况不一,还是存在不少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这里,就大家提出的共性问题作个汇总,算是集中答疑吧。

 

1 关于工作进度

 

银保监会要求的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与以前的《数据治理指引》一样,没有区别对待不同规模和水准的银行保险机构,采用了一视同仁的标准。这对于基础较薄弱的中小银行保险机构来说,无疑是比较大的挑战。

根据银保监会的通知要求,今年5月启动、明年5月结束,需要在一年时间内完成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对于银行保险机构来说,有几个关键时间点:

  • 8月:开展自查自评,完成数据质量工作机制;

  • 12月:银保监进行数据质量现场监管;

  • 明年4月:形成整改台账,落实责任制,上报整改报告;

  • 明年5月:对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情况进行内部考评。

应该说,时间确实很紧、任务确实很重。不过,你仔细琢磨银保监的通知,会发现它的措辞其实是很审慎的。它并没有要求一年内完成监管数据质量治理,它要求的是梳理、检查、评估数据问题和薄弱环节,形成报告、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因此,整改报告的内容重在是否发现数据问题、是否落实数据质量问责制,而不是报告数据质量治理完成情况(当然你也可以报告完成进度)。

可见,达到进度要求确实不容易,但并非不可能完成。

 

2 关于核心目标

 

银行保险机构报送的监管数据很多,不过按照银保监的通知,可以将治理范围理解为以EAST为主、兼顾1104:

  • 通过EAST,监管部门可以对会计数据、交易数据、管理数据等基础数据进行提炼和建模,全面掌握银行的业务及风控合规情况。EAST涵盖了各类监管指标,其重要性在于它其实是一套数据标准(《中国银监会银行业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2019版)》)。

  • 与EAST要求贴源明细数据不同,1104强调监管统计报表,涵盖银行基础财务、股东情况、杠杆率、资本充足-BⅢ、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国别及区域性风险等基本信息与风险信息。

EAST和1104不能彼此替代、不存在明确关联,但显然不是没有关系的:基础数据质量好,指标数据质量才可能好;EAST和1104的指标体系不同,但具体指标并非天差地别。

在监管报送数据质量的治理工作中,什么是最关键的核心目标?很明显,数据完整性是最重要的。或者说得直白点,就是解决数据有无的问题。

因此,努力提高监管报送的自动取数率,是数据质量治理的关键。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监管报送数据还存在相当比例的手工数据,提升监管数据质量,首先是尽可能让它们可以系统生成。

 

3 关于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是数据质量的基础,没有数据标准则质量无从谈起。

因此,对于尚未开展数据治理的银行保险机构来说,借监管东风,基于监管报进行数据标准化建设不失为务实的有效途径;对于建有数据标准的银行保险机构,凭心而论往往效果不佳,在原来基础上建立监管报送主题的数据标准,至少也是锦上添花的良好选择。

基于监管报送建设数据标准,在行业中属于“少有人走的路”,或许有不少人反对、甚至斥之以鼻。但不管怎么说,它见效快、成果好,跟监管部门“套近乎”没坏处。

 

4 关于质量问责

 

加强数据质量,离不开质量责任制。数据全生命周期都有人对它负责,数据质量才有保障。所以,评估数据问题和数据质量现状之后,改进数据质量的重要举措就是建立问责制度,这也是银保监会通知的明确要求。

奖优罚劣、跟绩效挂钩,是中国国情下建立质量问责制的基本思路。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把握“火候”非常重要。数据质量既是关系到整个组织所有人的“麻烦事”,又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坏孩子”。以我的经验,“大棒”不一定好使,“胡萝卜”多一点才行。

也就是说,你可以强调逢优必奖、逢劣必罚,但在执行的时候,何妨“枪口抬高一寸”,重点奖励“乖孩子”。

 

5 关于落地举措

 

所有数据治理工作都是跨领域、跨部门的协作,必须业务、技术、数据各方一起努力。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也不例外,它不仅需要负责监管报送的部门(不管它实际在财务、风险或科技)协调各业务部门,也需要数据和科技协调各系统、各项目组。

这里面涉及一个“硬骨头”——源系统改造。套用一句老话:不改造源系统等死,改造源系统找死。在基础薄弱的银行保险机构,有些源系统可能是没人说得清、谁也不敢碰的“怪物”,而另一些系统则无法改造或不能改造。所以,改造源系统没办法“一刀切”,只能采用“新系统新办法、老系统老办法”的思路,根据源系统的具体情况决定落地方案。

另外,建立监管报送专用集市,是落实监管要求、减少源系统改造压力、提高自动报送率和数据质量的成功经验。

相反,如果数据质量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尚未全行推行,过早建设数据质量平台就很难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