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聊过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知道,作为思考的基石。

我们还需要三块“石头”:

  1. 什么是意见?不把它搞清楚,就可能陷入胡搅蛮缠。
  2. 什么是因果?说不清因果,你的观点就可能不成立。
  3. 什么是道德?道德很复杂,经常让人陷入糊涂。

一、什么是意见?

意见是极具个人色彩的,因此可以理解,人们对自己的意见有着强烈的情感,所谓“敝帚自珍”。

但如果让这种情感超出了理智的界限,将“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发展为“人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那就未免荒谬滑稽了。

你或许说:不对吧,没人会同意“人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你对自己的观点如此捍卫,觉得自己无比正确,仿佛它就是宇宙终极真理?

对意见的含义没有成熟的理解,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思考者的。

“意见”一词,表达了两个主要用途:表达喜好;表达判断。

1. 表达喜好

喜好是指内在状态和偏好,也就是“我喜欢这个”、“我不喜欢那个”。

比如你说:

  • 我觉得光头男人有魅力。
  • 除了别克,我不买别的车。
  • 我喜欢拉斐尔的画,我不喜欢毕加索。
  • 黄色和紫色很搭。

这都是表达喜好,它都没有问题。人们的偏好相同或者不同,无所谓。即使你悲哀地发现某些偏好很粗俗,也没有理由为此辩护,因为根本没必要。

2. 表达判断

判断与喜好不同,它是对事情真相或行为是否明智的判定。

因此,如果你说:

  • 光头比头发多的人更容易感冒。
  • 别克车比福特车更经济。
  • 毕加索的画不咋的,他画人都不像。
  • 黄色和紫色放在一起是审美缺陷。

那你就不是在表达喜好、而是表达判断了。

对判断提出质疑,不会不礼貌、不民主。只有在证据确凿,判断才是明智的。人类历史上,充斥着许多没有充分证据、错误解读证据所做出的错误判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为人们不被允许对它们提出质疑。

例如,从前人们认为:

  • 心之官则思,负责思考的是心。
  • 太阳围绕地球转。
  • 上帝用来考验人们的信仰的。

今天看来,这些判断既错误、又愚蠢。因此,判断是否明智,需要仔细解读的充分证据,而非偏见、心血来潮或盲目的信念。当存在新证据质疑你的判断时,你也必须迅速地重新思考自己的判断。

二、什么是因果?

清晰地理解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对于形成观点至关重要。不幸的是,因果关系中存在大量的混淆,也产生了大量的错误:

  1. 本来没有因果关系,错认为存在因果关系;
  2. 仅仅看到简单、明显的因果关系,而没有看到复杂和细微的因果关系;
  3. 相信因果关系仅和物质力量有关,和人类事务无关。

为了避免混淆和错误,你必须理解4种事实:

(1) 一件事先于另一件事发生,并不意味着前者是后者的的原因。

一些人相信,当一件事先于另一件事件发生,它们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大部分迷信都来源于这种观念。

例如,中国人觉得,打碎一个碗、一面镜子,你得赶紧说“碎碎平安”,以免霉运降临。西方人觉得,一只黑猫从你前面的马路穿过,会带来霉运。

你或许觉得这样的迷信太明显,你不会相信。但你一定会有自己的迷信。如果你是一枚学生,你或许会相信,今天老师突然进行了一次测验,是因为昨天你们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你是一个“股神”,你或许会相信,川普发推是股市下行的驱动力。

相信前面的事情会引起后面的事情,就忽略了巧合因素。“相关并不能验证因果”,你必须排除巧合才能建立因果关系。

(2) 并不是所有因果关系都是有力和有意义的。

因果常常与物理现象相关,例如:房子被闪电击中,然后着火了;花盆突然从窗台上掉下来,落到地面上摔碎了;一辆汽车开得太快,在弯道上倒向了公路一边,撞上了一棵树。在这些示例中,燃烧、万有引力、惯性等原理或法则让因果成为必然,具有很高的可预测性。

因果关系是有效的,但也造成一种强力误导,让人以为只有这一种关系。确实,因果关系也会发生在非物质的现实中,特别是在人的情绪和思考中。但是,这类因果关系是较少,也常常难以预测。

因此,因果关系可以这样定义:一件事情的发生,引起随后另一件事发生的现象。其影响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可能是很大或微小的、直接或间接的、近处或远处的;它或许是不可抗拒的(如燃烧的房子、万有引力和惯性),或者是可抗拒的(如父母的教育)。

(3) 人类行为存在不确定性,因果难以预测。

人类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或许是自由意志,这使人类行为更难以预测。当然,人类行为并非不可琢磨,例如,当人们高估自己时,就会低估他人、压制他人。

习惯和时尚也是不确定因素。习惯使烟民继续抽烟、撒谎者继续撒谎、自私的人依旧如故。至于时尚,短裙还是长裙、紧身还是宽松、瘦腿还是喇叭口,并无一定之规;明星运动员剃了光头,粉丝也纷纷效仿。

所以,发生在物质世界的因果关系存在必要性,但在非物质世界中却未必。谁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有些成长于特别恶劣的环境中的人偏偏可以抵抗负面影响,成为正派、勤劳和守法的合格公民。

(4) 因果关系往往是复杂的。

投石入湖,平静的湖面会泛起涟漪,周围的水域会受到影响,甚至千里之外的水域都会被涉及。大气中存在类似的现象:气溶胶层中的微小颗粒,会对数千英里外的气候产生涟漪式的影响。

比如,一个处于流感初期的女人,在拥挤的飞机中打了一个喷嚏,感染了很多同行的乘客。随后,一些被感染的人没法上班,甚至不得不住院,他们的免疫系统受到了损害。她的喷嚏造成了严重后果,但如果认为她有罪就太不合理了,虽然确实是她造成了其他人患上感冒。

又比如,你开车走在高速公路,一头猪突然跳了出来,你猛踩刹车,但还是把猪撞死了。紧随行驶的汽车撞上了你的车,后面另外5辆车也紧跟着撞了上来。这种连锁反应造成了司机和乘客不同类型的创伤,而最初的原因只是一头猪在横穿公路。然而猪过马路是唯一原因吗?显然不是,你撞死了猪、你后面的司机发生连锁反应、车里有些乘客没有系好安全带,都是事故严重的原因。

导致复杂社会现象的原因则更加复杂。是什么造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只是原因之一。城市化让孩子成为经济负担、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实现,都会扼杀人们养育孩子的倾向。

以下技巧或许会帮助你避免因果分析中过于简单化:

  1. 那些极少见的事件,都是“恰好发生”。它们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受到明确的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尽管这些影响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或远或近、或不可抗拒或可以抗拒。 
  2. 自由意志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且常常和其他原因交织在一起。如果说人们从农村到城市打工是个人选择,那么去哪个城市工作却不完全是个人选择能决定的。 
  3. 在一连串事件中,产生的结果往往成了原因。例如,城市工人的减少引起了农民工的流入,也引起城市“低端人口”的增加,并进一步引发城市主流价值观和态度的改变。 
  4. 因果是不易预测的,你需要解决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确定性。也就是,一件事比其他事发生的概率更大,那可能就是产生的原因。

三、什么是道德?

我们这里不是伦理学,不去讨论道德的定义;但道德无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人们的价值观判断。

不妨来讲讲故事。

沃伦伯格是瑞典人,住在布达佩斯。1945年,他骗过德国纳粹,从集中营救了10多万犹太人。然而1954年,苏联指控他从事间谍活动,将其逮捕关押劳教营,最后他死在了那里。

——沃伦伯格是英雄吗?你肯定说是,因为你进行了价值观判断。但如果你进行所谓中立判断,认为他和别人没有区别,你也进行了价值观判断。你可以认为他是普通人,而苏联则坚信他是恶棍。

一个年轻的母亲,将她的3个幼儿丢在满是垃圾的出租屋里,不管不顾。警察发现了这3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最小的孩子被卡在床垫和墙壁之间,身上爬满了苍蝇和蟑螂,而最大的孩子在二楼的窗台上玩耍。警察判定这母亲犯了过失罪,法院同意这种说法。

——他们判断错了吗?判断是无法避免的。她要么犯了过失罪,要么没有。你觉得呢?

不管作出道德判断有多困难,你必须对做出判断。价值观判断是社会规范的基础,法律直接受到道德判断的影响。如果社会判定农民工低人一等,就不可能不将他们作为“低端人口”;如果相信妇女应该待在家里,她们就不太可能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

尽管不同的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但道德观点仍存在共同之处。例如,在中世纪的欧洲,动物会因犯罪而受到审判,如果狗咬了人,就要求狗还他一个公道。这似乎很荒谬,但如果你透过谬论看本质,发现基本观点不外乎“不当行为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区别只在于,狗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吗?

19世纪,里约热内卢的一名男子开枪杀死了他的妻子,原因是他的妻子执意要在植物园散步。此人被指控杀人,但法官驳回了指控,男子被无罪释放。在当时当地的道德观之下,妻子不服从丈夫,丈夫的杀妻行为会得到宽恕。

然而,如果仅仅因为这些事情发生在不同文化中,就不对其做出价值判断,显然是不负责任的。男子的行为很明显属于谋杀,也说明他们对女性权利的无视。因此,男子的反应是不道德的,赦免这种行为的文化也是不道德的。

那么,道德判断的基础是什么?

  1. 道德判断的基础当然不是大多数人的观点。上述谋杀案中,90%的民众认同法院的判决;美国人曾经支持奴隶制、歧视黑人;尽管中国文化倡导“添人进口”,计划生育却严令怀孕妇女堕胎。 
  2. 道德判断的基础也不是感觉、欲望或偏好。如果是,那你就必须承认所有强奸犯、杀人犯、抢劫犯的行为都是合乎道德的。良知提供了一个好的判断基础,但它也可能无知或者麻木。 
  3. 道德判断最可靠的基础,是人们独立于任何政府和文化的权利。只要一个人没有侵犯他人的权利,他就应该享有被尊重和不受干涉的权利。

当然,道德判断基础不足以处理复杂的道德问题。你还需要以下4条原则:

  1. 社会创造出各种职责,你通常都应该以履行这些职责为荣——除非你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去反对它。例如,正式的协议和合同、对家人的义务、朋友间的义务、雇主与雇员间的职责以及商业和职业责任等。 
  2. 能够提升人类生活、帮助人们去履行职责的理念,通常都应以此为荣。最重要的理念包括:宽容、同情、忠诚、宽恕、和平、手足情谊、公正和公平。 
  3. 相比有损于人类的行为,有利于人类的行为更值得赞许。有利的结果可以是情绪上或身体上的、短暂的或持久的、隐晦的或明显的。 
  4. 情境改变状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普适观点有用武之地,但更多时候需要谨慎判断。例如,“杀人人有罪”是一个普适的道德观点,但在真实状况中毫无帮助:职业杀手为了交易而取人性命,警察出于自卫而杀死抢劫犯,小孩错把真枪当作玩具而意外击中其他孩子,这三种情形同样都是杀人,但行为是非常不同的。

面对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你必须有能力处理多种相互冲突的职责或理念,或许好坏参半。以下是三个简单易学的指南:

  1. 当多个的职责相互冲突时,看看哪一个是最重要的、或先出现的。 
  2. 当多个理念相互冲突时,看看哪一个是最高的、或最重要的。 
  3. 当有好有坏的多重结果存在时,看看哪个是最重要的,好的结果是否能压过坏的结果,反之亦然。

道德问题常常让人觉得进退两难,你可能有一些选择,但没有一个是完全满意的,似乎做出哪种选择都是错误的,你只能嗟叹“我无法做出决策”。

遇到这种状况,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策略。以下策略帮助你远离困扰:

  1. 你不需要把选择简单地分成好或不好,你可以用一种更复杂的方式来看待。问问你自己,每个选择在最好、较好、一般好、一般差、较差、最差之中处于处于什么位置。 
  2. 当所有的选择都很好时,需要决定的是哪一个更好;当所有的选择都不好时,需要决定的是哪一个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