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天在朋友圈吹了句牛,我说:
“多年以后,我一定能够更加自豪地说:我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理念,是多么地成功!”
于是就有一些朋友来问,我的教育理念是什么。那么,我这就来说一说。
我是“自诩”懂一点教育的。这不仅因为我曾经是一名教师,更主要是我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和不断自学与思考,对教育有一些理解和感悟。充其量只是“微知”,绝算不上什么专家,也不成体系,只是一些朴素的理念。
说到教育,每个中国人都有权吐槽。正如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几乎令人绝望,我们的教育环境更是一片汪洋,让你恨不能立刻逃离、却又完全无从摆脱。所以本文所述,仅限于家庭教育。——好在,尽管我们的子女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家庭教育却能给孩子带去更大、更彻底的影响。
1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我的核心教育理念。一个中心:顺其自然。两个基本点:健康的身心;自理自立的能力。
有人调侃我的理念是“放养”,虽然这个词本身是错误的、不平等的,但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顺其自然”的含义。在我看来,孩子是注定会长大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与其用自己的要求让孩子“直不起腰来”,莫不如顺着孩子的天性,让他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最痛恨的一类父母是: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要求孩子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最近网上有一组图片,讽刺了这种人。图上说,父母为了孩子能考上好大学,不惜牺牲自己,有那个时间去等待和要求,你何不自己去考一个?反正你学过、有一定的基础,而且现在不限定年龄。父母说,我哪有那个本事。回曰:那你凭什么认为你的孩子就有那个本事!
顺其自然并不是放手不管。当父母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孩子发现天性所在。你要观察,这孩子做什么事会乐此不疲,在别人看来枯燥无聊的东西,他却能很耐心、很开心地做下去。有家长说,我这孩子是个普通人,不像你孩子那么天才,这是极其错误的观点!我经常说,人人都有天赋,人人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是天才。孩子玩泥巴、玩游戏玩得出彩,你为什么要逼他去学他没有天赋的奥数?孩子写文章写得漂亮,你为什么要逼他去学理科?
人人都以为自己懂得健康的重要性,但每天的行为却有损健康。对自己如此,对孩子也是如此。经典的状况是,我们给孩子穿得太多,违反“孩子比大人少穿一件”的规律。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太容易感冒,而我们太在意孩子。孩子咳嗽一声,当妈的心就揪紧一下;孩子发烧在他的身上,却疼在父母的心里。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原本是可以理解的;但令人不解的是,父母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正在伤害孩子,更不能理解到,他以为他是爱孩子、其实他是只是爱自己。
怎样让孩子更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有很多无奈的地方,比如孩子不得不按照学校的要求起床太早;但是更多损害孩子健康的事,却是家长造成的。比如:能不能让孩子周末多睡一会!能不能让孩子和同学出去玩一下,而不是去上各种补习班!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叛逆、无法沟通,却从不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你有没有观察到孩子不爱说话,这意味着什么?你觉得孩子最近脾气大,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原因?孩子最近成绩急速下滑,老师找你谈话说她早恋,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她早恋的原因究竟是成长的需要,还是家里不能满足她的情感诉求?
孩子天然能够自理,但很多父母剥夺了孩子天赋人权。你为什么要给孩子喂饭?因为他不好好吃饭。但为什么孩子不好好吃饭?那是因为他根本不饿啊。难道你的孩子天生白痴,他不知道饿?他不饿的原因是你造成的。同样地,你替他穿衣服,他逐渐就丧失了穿衣服的能力;你替他说话,他就小时候说话迟、长大了木讷;你替他操心学习,他就不觉得考大学是他的需要、而是你的逼迫。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苏醒,他就觉得,你不是处处为他着想,而是处处与他为敌。你知道为什么吗?你剥夺了他成长的权力!
至于自立能力,那其实是一个副产品。生而为一个动物,自然有求生的本能;一个顺着自己天性成长的人,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为什么有些人长到很大年龄,却一直啃老,而不是自己去谋生?不能怪别人,只能怪他的父母,因为你把他养成了一头温室的宠物。对他来说,他是你养的小猫小狗——家养的猫狗当然是寄生的,并不需要自立。
2 学习与成长
我常常说:当司机那么简单的事还需要驾照,当父母那么复杂的事,为什么好像人人天生就可以!不客气地说,大多数父母是不称职的。
国外有所谓 parenting license 的课程,我期盼有志教育的朋友在国内开展;如果有,我极鼓励准父母、刚刚为人父母的朋友去学习这样的课程。
长辈帮你带孩子,可能会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带大的,怎么就同样带你的孩子就不行!这当真是很错误的。但是另一方面,你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又何尝不是自以为是。两代人只是围绕“小太阳”,抒发自己的焦虑、爆发家庭战争而已,谁也不比谁高明。
学习不仅是当父母的需要,更是作为一个人的毕生需求。“活到老、学到老”不是一句空话。可惜很多父母,从学校毕业烧掉课本,从此再也不读书;可笑很多父母,自己天天抽烟喝酒打麻将,却要求隔壁的孩子认真学习。
无论你多大年龄,你都需要学习;如果你停止成长,你的人生也就从此止步,与混吃等死并无两样。如果你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并且你敢于与自己的孩子比试比试成长的能力与速度,那种日复一日的身教,才是远远超越言传的教育。试想,你身为一名教授,你深夜写论文、早起去上课,与你身为一个公务员,天天应酬、日日谎话,哪一个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好呢!
更重要的学习是:向孩子学习!孩子有天生的智慧(“自来慧”),值得你好好学习。有没有发现童言无忌中经常饱含哲理?有没有感觉孩子比你想象的聪明得多?你小时候同样有“自来慧”,可惜被混帐的教育和混浊的社会给扼杀了。所以你不仅要好好向孩子学习,更要小心呵护他的天生智慧不要轻易泯灭。
即使是孩子的课程本身,也值得你学习。你以为你有能力辅导他?作为上一轮教育的失败案例,你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本来就不怎么样吧;由于时代的进步,孩子的课程你也并不会做吧。与其把你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拿去请家教,何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你想过为什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你孩子比你强,你有理由骄傲,但是你未必有理由自豪,因为那不见得是你的功劳。那是孩子不断成长的结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不过是因为,孩子在进步、而你在不断退步。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会的你不会,你需要孩子来教你很多东西。
曾经,你是孩子的靠山和偶像;但若你停止学习和成长,最终,你会让孩子瞧不起。不要以为衰老是必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是不是被时代抛弃、是不是成为孩子将来的负担,这却是你的选择。
所以,莫要说教育孩子先。基础是,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吗?
3 平等与自由
常常有人说:孩子不听话。每次我都会反驳:他为什么要听你的话?!
觉得孩子不听话的父母,将孩子置于等而下之的位置。你总觉得,这孩子是我生的,他没有道理不听我的;你没有想到,即使孩子很小,他也是独立个体,你生了他,你并不拥有他。你和他,是平等的,而不是一上一下、一高一低、一主一从。
孩子小的时候,身高较矮,天然给你一种错觉:你有权居高临下。我也常常提醒当父母的:你能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吗。要知道,今天你居高临下,有一天当孩子长到高中,他的身高超过你,他就有可能对你居高临下。
莫要以为这只是一种象征。你和孩子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孩子小时候,你有没有生气动手打他?或许他不记得,或许他“大人不计小人过”,但若你当真是一个讨厌的“暴君”,你孩子的人生可能就毁在你的手上。
你说,孩子小不懂事,他得听我的。你说,老话说“君为臣刚、父为子刚”,儿子就是从属。是的,从血缘来说,孩子是你下一代;没错,从体系来说,孩子是你下一级。但是你相信吗,当你的孩子从小处于平等的环境,他自由的心灵将来就能飞翔得更高。你养育一个孩子,难道是为了培养一个奴仆吗!你应该希望你的孩子是栋梁之才吧。
平等,不等于不讲规则;自由,不等于放任自流。你可能不了解,当孩子很小很小、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你就能够和他讲道理。只要你用的语言他能听懂,只要你定的规则他能接受,你就同他建立了平等的关系。看到那些达不到目的就满地打滚的孩子了没?看到那种要买 iPhone 妈妈没钱就要弑母的混蛋了么?那不是溺爱的恶果(溺爱本身也是不平等的表现),那就是不讲规则、不与孩子平等相待的结果。
在民主自由的国度,规则更加清晰,人们遵守规则更加自觉。比如,你送孩子去幼儿园,到了门口,你必须离开,不论孩子如何哭泣,你都不能回头,更不得进入幼儿园重新抱起孩子。这不是残酷,这是从小处指导孩子,规则就是规则。
孔子倡导“克己复礼”,这“礼”就是秩序、就是规则。当今社会,旧的价值观体系已然被摧毁,新的价值观体系无从建立,几乎整个中国社会都“笑贫不笑娼”,人人都不讲诚信、不讲规则,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你也信奉金钱至上,那你就无法同你的孩子建立起码的规则;如果你的孩子也信奉金钱至上,那他也就很难获得幸福的人生。
一句话:你与孩子,是平等和独立的个体;自由的真正含义,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4 育而不教
我总觉得,教育这个词本身就是错的。在很多时候,尤其在家庭教育,你是没有能力“教”孩子什么的。你可能觉得,孩子小时候你还可以教他1+1等于2、教他说话唱歌,等孩子大一点,他的课程你就教不了了;这固然是事实,但我的意思远不止如此。我甚至觉得,孩子无字的绘本,你未必比孩子看得更懂;更不要说,孩子的“三观”,或许比你更正,你千万不要以为你是他的父母,你就有资格对他指手划脚。
你可能很恼怒:我生的孩子,我倒不能管他了,这是何方的道理!但是很对不起,我是看法是:只有坏老师,没有坏学生;只有坏父母,没有坏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不令你满意,多半错在你,因为你本来就是偏见;如果你半大的孩子惹事生非让你头痛,多半也错在你,因为你没有给他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上文我说过,孩子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能长大。但是,假若你指望你的孩子成长得更好,你的责任是帮他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这个好的环境包括:他在适当的环境出生和生长;他需要阳光雨露时你能及时给予;他需要“剪枝”时你能及时出手;他不需要你过度关心时你能远离。当孩子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你就不必操心太多,他自然会成长、成长得很好。——这就是,育他、而不要试图教他。
施肥过多,禾苗会死;施肥不当,禾苗可能疯长或枯萎。育儿的道理也是如此。在今年的时代,过胖或过瘦的孩子,往往是因为营养过甚或不当;不仅形体上如此,精神上也是如此。
的确,当你的“禾苗”被狂风暴雨摧残时,你应该把他“移至室内”保护起来。但是基本上可以断定,你总是保护过度,让你的“禾苗”见不得风雨。这样的孩子只能生长在你的羽翼之下,当他长大,他就会变成啃老一族。
培养孩子就像是栽树。找一个好地方,挖好坑、施好肥,把树苗栽进去,适当地浇点水,他就会自然生长。一树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只是时间问题,不需要你告诉他怎么长、长成什么样子。
我认识一个女孩,天赋条件和个人兴趣都强烈指向舞蹈,颀长的脖子、高挑的身材、超乎寻常的舞蹈悟性,一谈到跳舞就抑制不住地兴奋和激动,也确曾有专业团体相中她。但是她的父母硬是要逼她念书考大学,而她的成绩却非常普通,最后只能走上极平凡的人生道路。我最讨厌这样的父母:子女明明是一棵松树,父母非要逼他长成柏树,最后子女只能变成奇形怪状不成栋梁的杂松,只有机缘巧合的极少数,才有机会变成阿谀逢迎的“迎客松”。
所以,请给松苗环境,并顺其自然让他长成松树吧。不要教他长成柏树。
5 沟通和鼓励
沟通是一种技能,很遗憾,绝大多数人不具备基本的沟通素养。比如,沟通学告诉我们,怎么讲、比讲什么要重要得多,内容在沟通成效中所占的比例仅仅只有 7%。
常常遇到父母痛苦于无法和孩子沟通。要么孩子不说,要么孩子拧着说、反着说。与子女沟通良好的父母少之又少。
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确实有很多具体的技巧,如上文说到的,你需要看书学习。但这些技巧的基础,是一些共同的基本认知。说几个例子。
—— 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正在门口换鞋,儿子举着手工兴奋的跑过来喊着“爸爸爸爸”,父亲不耐烦地说,能不能有点眼力见儿,等我换完鞋再说!孩子一下就蔫了,情绪一落千丈,可能以后就不大爱和当爸的说话了。
—— 孩子下学带回成绩单,妈妈一看就火冒三丈:怎么搞的,怎么只考了 60 分?天天去学校干吗,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孩子掉着眼泪小声嘀咕:60 分是最高分,别的同学只考了 20 分呢。妈妈听了,却并不道歉,说不定倒要说:最高分怎么了,为什么不能更努力,争取考 100 分!
—— 爸爸玩游戏正入迷,双眼紧盯着手机。孩子过来说,“爸爸!”你不理他。过会孩子又过来说,“爸爸,爸爸。”你还是不理他。过了好半天,孩子说,“爸爸,你不是答应陪我出去玩吗。”你竟然忘记了。
—— 儿子回家之后,把自己房门一关,谁都不理。你推门,推不开;你敲门,敲不开;好容易他给你把门开开了,他也不和你说话。这孩子为什么和我那么有距离呢,你偷翻他的抽屉,结果,孩子更恨你了。
……这样的案例,我随手都能写 100 个。你会说,是啊是哪,就是这样,可是怎样解决呢,我一生气都打我儿子了,雪上加霜啊。
其实,沟通并没有那么难。代沟有没有?有。但是沟通之难,并不是因为代沟。代沟是面向沟通内容的,而沟通的困难,是由于“心魔”:
- 你对孩子不能平等相待。你觉得他是“从你肚子里爬出来的”,没有理由不听你的。你觉得他低于你,所以你可以随意乱来。
- 因为不平等,所以你不尊重他。你觉得他还没长大成人,不需要尊重;因为他是你儿子,理应是他尊重你。因为不尊重,所以你忽略他的需求,你以自己意志为中心。
- 你习惯于打击,很少鼓励,即使偶尔鼓励,听上去也是那么不真实。你不懂正向沟通,你不知道家人沟通也需要技巧。
平等赢得尊重,鼓励带来积极。你的孩子不论多大,你也不应该觉得“他在你面前永远是个孩子”——事实上,即使他只有两岁,你也无权藐视他。
6 社会认可与自我认同
如今的孩子活得真累。每天上学很多课、放学很多作业,已经比成人的工作时间更长了,父母却好像不心疼孩子似的,还要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不是唱歌跳舞,就是弹琴画画,要么是奥数,要么是英语,总之是孩子假期和周末还要更加忙和累。
若问,能不能让孩子轻松一点?必是众口一词:“不能!”因为大家都这样,我们不能不这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小升初、特长生需要这些东东。要是哪家父母敢于“让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定会有“好心人”奉劝:你这样不行的!
没错,孩子长大走上社会,要接受社会的检验。所以你担心他,也是无可厚非。但是你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任何健康成长的人,都能在社会上找到一席之地,有他的生存手段和社会地位。你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你那么优秀,你的儿女一定不会饿死。
“不会饿死?这要求太低了吧!”你恼怒地说。是的,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基础条件。只要活着,就有机会;只要有机会,就能发展。你所担心的,不过是孩子走上社会,生存能力太差,“活得不好”。但是你意识到没有,那是你在代替他担心,而不是他在担心自己!不客气地说,P用都没有!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孩子:你的喜好、你的梦想,可能不一定符合社会认可。你要么做你自己,但是你在世俗意义上可能不一定很成功;你要么服从社会需要,你可能会比较“成功”,但你内心可能比较憋屈。越是有个性、有追求的孩子,这个选择可能越难。如果孩子爱钱,你担心他长大太俗;如果孩子爱好小众,你担心他长大没有生存能力。所以你在引导孩子,其实也是在说服你自己。你喜欢他做一个内心幸福的人呢,还是喜欢他做一个财源广进的人呢?
很多父母口头上都会说,也不指望孩子大富大贵,每天都开心就好。但在行动上却不是如此。“邻家阿谁”是你最常用的武器。“小方考年级第一,你怎么那么笨?”“圆圆钢琴弹得真棒,多向人学学!”甚至于,“孩子”都成人了,你还会着急:“林阿姨都抱孙子了,你什么时候结婚呀!”
依我看,成功的定义是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在这个意义上,你可以鼓励孩子追求成功。快乐也不是真正能追求的东西,有快乐、就一定有不快乐。人活一世,内心平和才是真的幸福。这话,你要首先能懂得,才能认可孩子的选择。
但是无论如何,不管孩子选择“投降”社会,还是勇敢选择做自己,你都应该尊重他的选择,而不是代替他选择。毕竟,他是他、你是你。“我都是为你好”是混账的借口,嘴里说着为孩子好的人,其实都不是真正爱孩子、而是爱自己,要么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要么是因为自己的焦虑感。
在我看来,人生短短几十年,做自己才是最美好的。社会认可谁都逃避不掉,但是永远永远,人都应该顺从自己的内心。这话,不仅适用于你的孩子,更适用于你自己。
随手一写,就写了很多。说到教育,我就有点话唠,口惹悬河停不下来。想说的话还有很多,就先写到这里吧,也免得你看得累。你若是有问题、有不同看法,请在下面留言;你若是支持、点赞,等哪天有时间、有心情,我再来写个续篇。
2016年12月24-25日,写于北京-成都航班及成都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