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是理性的“经济人”。从经济人的纯粹经济学角度来考虑,是不是该上大学、读研或者跳槽,决策的基础是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结果。以下以上大学为例,读研、跳槽完全类似。
一、上大学的成本
上大学的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而货币成本又分为直接货币成本和间接货币成本两类。
直接成本表现为上大学所必须支付的学费、杂费、书本费以及其他一些学习用品等。住房、伙食等费用不包括在直接成本之内,因为无论是读大学还是去找工作,住房和吃饭都是必要的。
间接成本,或机会成本,指因上大学而不得不放弃的收入,在数量上等于此人高中毕业后不上大学而是去找工作所可能赚到的收入。
非货币成本,或心理成本,指在上大学期间因为考试压力等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精神成本或心理成本。这一成本衡量较难,为简化分析,可以忽略。
二、上大学的收益
上大学的收益也表现在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两方面。
货币收益是完成大学教育之后,终身工作所获得的总收入将会比未读大学要多,在数量上等于大学毕业与当初素质相当但没有上大学者之间在终身收入上的差别。
非货币收益包括社会地位或声誉的提高,对各种娱乐活动欣赏能力的提高等。这种心理收益在经济上衡量较难,为简化分析,亦予以忽悠。
三、上大学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对于一个经济人来说,上大学好还是不上大学好,完全取决于上大学的成本与收益的对比。若上大学的总收益足以弥补上大学的总成本,则此人应该选择上大学,否则选择不上大学才是理性的。如下图所示,曲线H表示高中毕业不上大学直接去找工作的终生收入曲线,曲线C表示高中毕业后先上大学然后再谋生的成本-收益曲线。水平轴正文的区域表示上大学期间的直接成本(或“负收益”),水平轴上、H曲线左下的区域代表上大学期间放弃的收入,即间接成本或机会成本。H与C之间的部分区域表示大学毕业后的总收益,即使上大学之后再就业所能赚得的终身收入比不上大学直接工作所能赚得的终身收入之差。要做出理性的选择,就必须对成本和收益现值进行比较,如果收益现值大于成本,则上大学是值得的,否则就是不值得的。
当然,图形好画,实际的成本与收益数值很难计算,尤其收益现值更难计算。读研、跳槽也是如此。作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作为社会人来说实在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