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王垠退学闹得沸沸扬扬,昨天又看到报道说一名清华博士跳楼(也是计算机系的)。晚上给留在清华的一哥们儿打电话,他说实验室有个博士生已经五年了还不能毕业,快遭到收拾了。真不知道清华的博士教育怎么了。

清华现在对博士生的硬性指标是 SCI/EI 论文 3 篇以上方可毕业。SCI(科学引文索引)和EI(工程索引)都是引文索引,即文章被他人引用的权威索引。国内期刊入选这两大索引者很少,因此要想文章入选,既得有所谓水平,发表于国外期刊或至少会议,又得有足够的提前量,否则哪能被引用呀。这一指挥棒(以及重科研、轻教学的大学指挥棒)势必把大家逼成”作家”,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压力。

但如果清华的”教育”仅仅局限于论文,那就不是盛名在外的清华了。看看我是怎么被教育的,您就略知一二了。(不过先声明一下,虽然我在这里谁都不认识,而且清华毕业将近十年了,但是互联网的天下哪里有边界,若是哪位同们师兄弟师姐妹、学长学弟学姐学妹,或者所经所历的朋友同事,碰巧”摸”到这里,还望嘴上留德,免得给后面的莘莘学子们带来麻烦哦。)

我的清华梦也是作了很久的。高考虽然成绩不错(老师说我”放卫星”,正好”神六”上天,想想卫星有多高吧),但作为一个农村孩子,能跳出农门已经很奢望了,哪里还望高攀?因此大学虽不算太差,终归没敢报清华。研究生呢,仍然没那份自信,听从劝告(您千万别信”听人劝,吃饱饭”,正确的说法是”听人劝,准完蛋”)去了东北的一所也算著名的大学。工作数年之后,极其厌恶东北的冰天雪地,而且发现清华梦仍然未醒,这才”重整河山”。

我是属于那种心理非常”耐压”、又很擅长考试的家伙,平常屌儿郞当的,遇上大考成绩总是超常地好。因此很轻松地,清华博士生入学考试过关斩将。后来据教研组出题老师说,有一门课从来没有人考过那么好——其实他老人家哪里知道,他出题的那本书恰好被我读得滚瓜烂熟,不好才怪呢。

接着,清华的教育开始了。注意,尚未入学哦!

入学之前:暑假时我在长春,清华的老师恰好在长春,便来找我。我那个受宠若惊啊!原来他是我的副导师。什么叫副导师?我那时也不知道,其实副导师才是真正的导师。好了,尚未入学,我报考的那位著名导师已经”退居幕后”了。

入学报到:研究生科科长质问我,你是搬家还是上学啊?不为别的,因为我托运了九箱书。那时候我还没学会扔书,攒的书确实很多,把宿舍的书架都压弯了。可是我觉得我来清华是读书来的啊。

进入宿舍:发现我那以九箱书为主的行李不知在哪里,经查找得知在本科生楼。好歹跟食堂借了板车拉回去(那时还不会骑这玩意儿),再一点一点扛上楼,其中有一个箱子实在太沉,只好先拆开分别搬运。谁都不认识,无人可以依靠,我觉得自食其力也应该。

遇上楼长:楼长是什么官儿?宿舍楼看门的。在清华这可是一尊大神哦!我就栽楼长手里了。清华的博士生两人一室,我们俩都是已婚的,同屋另有高枝,我便乐得独享,偶尔家人来的时候也可以欢愉片刻。不成!楼长说要给钱。我那时又倔又穷,哪里会愿意给她钱?结果只能是屡战屡败。

英语作文:英语老师是位严肃认真的小姑娘,英语作文必须打字。那时候PC 贵着呢,跟导师(注意,是真正的导师)反映的结果,只能是用 VAX 小型机写作文——那时 VAX还”供”着呢,尚未完全退役。不管怎么说,VAX 还比 PC 贵得多,写作文只能用它的终端,有点意思吧?

两次开题:无论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开题报告是一个重要关口。我却作了两次开题报告。原因很简单,原先那个题目后继乏钱,不得不另觅出路。谁在意你耽误什么呢,反正实验室和导师又没受什么损失。

被逼跳楼:镇静!我不是真正的跳楼。在实验室呆得晚了,系大楼看门大爷便不”伺候”了。有时”谈判”半小时仍在收发室门口徘徊。无奈之下,只好找厕所的窗户去了。大门其实在二楼,而且老式大楼结构庞大,从二楼跳到地上也算得”跳楼”了。回到宿舍时,则需反其道而行之,由”大盗”而”小偷”,从一楼厕所的栅栏间侧身挤入。

找到组织:我寻找组织多年,找得好苦,大学毕业之前似乎已经混入党内,档案材料俱全,可是我没有组织关系介绍信,于是在清华重打锣鼓另开张。由于缺点很多,小节不拘,且纪律涣散,党始终不接受我。后来支书换成了要好的同学,总算大门稍开,但仍然几乎脱层皮。光是自传便一改再改,终于点头了才发现,打印的不行,要抄写为”手稿”。

导师念咒:当我用支持 BIG5 的 DOS 连入台湾 BBS聊天时,我知道两岸近在咫尺;当我用 Netscape 看到白宫的星条旗时,我感觉出国已没有必要。可是身后突然一声断喝:毕业不了就退学吧!那是导师(大的)念起了紧箍咒。别看平常不管事,关键时刻教书育人是少不得的。

触犯天神:总算泡制出毕业论文,又不小心触犯天神——我那时多么幼稚啊,我根本不信神,而神却无处不在。论文要送审了,不记得因何事对研究生科科长老太太有所不满,从此噩梦就开始了。送审阻力重重自不必说,提前毕业门也没有,直到最后紧赶慢赶,仍然慢了一步:我终于算是按时毕业,学位却来不及了,只能等半年之后的下一批,使我在后来的单位被人用怀疑的眼光审看了很久。

……还说么?以我之劣迹斑斑、以清华之诲我不倦,这清单再列它若干条也是易事。

但扪心自问,清华还是待我不薄。在我所呆过的几所学校中,在我所见闻过的中国大学中,清华仍然是最棒的。那是我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之一,虽然历尽磨难,我仍然感恩戴德:我忘不了清华的图书馆,我忘不了清华的荒岛与荷塘;郑小瑛的音乐讲座仍余音袅袅,夏天的中午与同学游泳归来大啖西瓜仍回味无穷;晚饭后在隔壁”指点江山”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半夜里在实验室与台湾网友没完没了东扯西拉;虽然毕业之后才有所理解,但毕竟是清华告诉我”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然而,清华的培养与教育,都是什么、都在哪里呢?

Update on Oct. 16: 本文只是有感而发,回忆了一些”非正常”的清华经历。关于中国的教育,我有那么多年读书的历史,又当过多个学校和各种不同单位的教师,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但那将是一个超长的篇幅,也许猴年马月会写出来——总之这里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