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导论:马斯克的凯撒幻想——从技术神坛到政治废墟
他以为人民在呼唤他,其实是他的平台在模仿他。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哪位“宠臣”获得过如此隆重的礼遇:
- 他不是内阁成员,却比内阁成员更尊贵,甚至有人攻击元首为他的影子总统;
- 他没有任何公职,却可以随意出入白宫,临走还带走一把随时开门的钥匙;
- 他不属于总统班底,却与总统一起乘坐空军一号,连他的儿子也被总统亲自提携;
- 他和总统并不同姓,却与总统家庭成员同吃同住,仿佛是总统的另一个儿子……
然而这位万众瞩目的大人物马斯克,性情却像是比他儿子X还幼稚。在他眼中,恩情、制度、礼遇都不存在,只要不顺心,他翻脸比翻书还快;无论是否在理,他都可以直接拿刀捅人,全然不顾那位待他如子如友的老人之死活。
在总统不与他一般见识之后,他变本加厉:出于利益冲突,他公开威胁国会不得通过总统重视的 Big Beautiful Bill 法案。并不是基于他标榜的高尚理念,只因电动车补贴中对他不利的条款。他从不区分制度与市场,只要动了他的利益,谁都是敌人。
法案通过后,人们以为这位“技术天才”不过是又一次情绪失控。但他接下来的动作,却远比情绪化更危险。他在 X 平台上发起了一场所谓民调:“是否应成立第三党?”——投票结果是 Yes,于是他宣称:“人民已经发声。”
这看似是一场民主实验,实则是一次数字登基仪式。
马斯克不满足于做一位意见领袖,他幻想自己就是凯撒——打破腐朽体制、横扫一切规则、被“人民”高呼加冕的新时代领袖。
然而,X 不是元老院,那场民调也不是全民公投。他所谓的“人民的声音”,只是被算法放大的粉圈共鸣;他要的不是民主授权,而是算法背书的王权确立。
他不是在倾听民意,而是在制造民意;不是要参与政治,而是要塑造政治,以他为中心、为他服务。
历史上,也曾有技术巨人试图染指政治——或为改革,或为扩张影响。但马斯克的动机既混杂又空洞:他反对川普的“大美丽法案”,厌恶共和党内对他不够忠诚,痛恨民主党的监管政策,也鄙夷传统媒体的质疑。说到底,他要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一个只为他服务的政治系统。
然而,政治不是可以 AB 测试的产品。第三党在美国也不是“另起炉灶”那么简单,它触碰的是两党体制的深层根基。从罗斯·佩罗到绿党、自由党,再到杨安泽的“前进党”,没有一个破局者走到了终点。现实中,第三党不是革命的出路,而是失败者的归宿。
马斯克以为他可以打破这一宿命。他相信个人魅力、科技成就与平台流量可以重塑“政治教派”。他想建立的,不是政党,而是算法神殿;他召唤的,不是选民,而是信众。
这种幻想极具诱惑力,也极具毁灭性。它将带来五重代价:
- 战略误判:
破局无望,反成票贼,为敌所用; - 政治撕裂:
伤敌不足,自损共和党结构; - 市场惩罚:
失信于董事会,失控于投资人; - 舆论反噬:
从话语霸主,沦为自嗨孤岛; - 人格坍塌:
他不是乔布斯,无法承受失败。
我们将以这五个层面为线索,逐篇解构这场“自我造神者的政治悲剧”。
马斯克不是政治改革者。他是被平台宠坏的孤儿,是被流量灌醉的王子。他要的不是真民主,而是一个让他永远站在舞台中央的剧本。而舞台之外,是冷酷、复杂、需要责任的政治现实。
马斯克的第三党,不是开创新局,而是走向废墟。
下篇预告:
📘【格局篇】美式两党制的牢笼,第三党为何注定死?
将从制度结构和历史案例入手,揭示第三党在美国为何不是出路,而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