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一位儿科专家,他十分看重孙女的营养,每天用天平给孙女配餐。不成想,他制造了明显的反效果:孙女不仅营养不良,还严重缺钙。

这类“书呆子”式案例说明,过度简化、过于严格的营养管理方式,有可能带来可怕的的潜在风险。

人类的饮食需求非常复杂,使用天平配餐理论上看似精确的做法,实际上却是过度简化,尤其是在儿童成长阶段,营养均衡比精确的数量分配重要得多。儿童成长需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基础营养素,也需要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这些需求随年龄、活动量、健康状况等因素而不断变化。天平配餐过于关注量的控制,无法顾及饮食种类和多样性。

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营养需求复杂而多变,不同阶段的不同营养素需求随时波动。依赖天平进行精确配餐,很容易忽略膳食结构的全面性和灵活性。案例中的孙女缺钙,表明爷爷并未充分考虑到钙的来源,或者膳食中的其他因素(如维生素D不足或植物来源的钙不易吸收)影响了钙的吸收和利用。

这就造成,爷爷进行了精确的饮食控制,却导致了食物的单一性,缺乏多样性就无法确保儿童获得充足的微量营养素,如钙、铁、锌、维生素A和C等。

营养不能依赖单一的食物、也不可单纯计算营养成分,营养平衡才是关键。天平的严格配餐很可能忽视了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某些营养素缺失,或者无法充分吸收或发挥作用。

更严重的是,爷爷忽略了孙女是一个独特个性。每个孩子的需求不同,不同的成长阶段、体质、食欲、运动量等都影响着其营养需求。过度的食物控制不仅使孩子的饮食变得单调无趣,还会导致饮食与生活方式的不匹配。万一孙女因天平控制而失去对食物的兴趣,导致进食困难、影响营养吸收,那爷爷罪过就更大了。

“书呆子”类型的知识分子,往往过于狂妄。爷爷虽然是儿科专家,在医学上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但他未必具备营养学的知识和经验。在涉及儿童的饮食调控时,需要细致的营养学知识和个性化的饮食规划,而不是儿科医学知识。自以为是的儿科专家,自以为是爱孙女,却采取不适合孩子的饮食控制策略,其后果十分严重。

可见,饮食应讲究多样化的饮食均衡,不可进行精确的“一刀切”式饮食方式,儿童饮食尤其需要根据年龄、体重、身高、活动量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整。

精确讲究饮食营养,其实是过度简化

在一些极端的健康或减肥圈,一些人通过药片来摄取营养,用营养药片、蛋白粉、补充剂等代替常规的食物来源,以此来满足营养需求。他们认为,药片或补充剂不仅可以替代真实食物,还能够进行精确控制。

药片和补充剂的确可以提供一些特定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但它们无法完全替代自然食物。

正常的食物不仅提供单一的营养素,还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纤维和天然抗氧化剂等,而药片和补充剂很难完全复制的。食物的多样性和组合能提供更为全面和均衡的营养。

即便与食物具有相同的营养素,药片中的合成营养成分和天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上是不同的。例如,植物中的某些营养素(如植物性铁、钙等)与食物中的其他成分共同作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另外,食物中含有的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如黄酮、酚类化合物等)对健康非常重要,药片和补充剂无法提供这些复杂的生物成分。

要知道,食物不仅仅是营养素的来源,更是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来源,这些物质对健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

  • 抗氧化剂:食物中的水果、蔬菜、坚果等富含天然的抗氧化剂,它们有助于减少体内的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单纯依赖药片无法提供这些复杂的生物活性成分。
  • 肠道健康:食物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菌群的平衡和肠道健康,进而影响免疫系统、代谢和整体健康。药片或补充剂无法模拟这种复杂的互动过程。
  • 营养素的协同作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往往存在协同作用,例如,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脂肪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的吸收,而这些复杂的协同效应是药片中的单一成分无法替代的。

那些过于依赖“药片儿”的人,忽略了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培养长期可持续的健康饮食模式。他们不懂得,食物不仅提供健康所需的必要营养,日常饮食中均衡和自然食物摄入十分必要,饮食更涉及社交、文化和享受层面,这不是“药片”能够做到的。

长期依赖“药片”,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补充剂是高度浓缩的营养素,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毒性反应。例如,过多的维生素A、铁或钙会对肝脏、肾脏造成负担,甚至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同时,补充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与常规药物或其他营养素相互作用,影响吸收、代谢或药效。例如,过多的钙摄入可能影响铁的吸收,某些草药成分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造成不良反应。

更糟糕地是,依赖营养“药片儿”、认为“只要我吃了这些药片,就能拥有健康”,就能让人忽视其他重要的健康行为,如运动、睡眠、压力管理等,不仅形成不健康的依赖心理、忽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更让人心理不健康,甚至带来心理疾病。

总之,通过药片来摄入营养是一个可怕的误区,补充剂仅能帮助满足部分的营养需求,无法提供完整的、均衡的营养,无法替代多样化的自然食物,忽视饮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必然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一些特殊群体,如孕妇、运动员、老年人、素食主义者等,确实需要补充特定的营养素,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通过药片或补充剂来摄入营养。

每天用药片当饭,这样的人得有多呆?

又有夫妻二人,他们都是医生,对餐具的卫生极其讲究,碗筷必须餐餐消毒。结果,他们的两个孩子三天两头生病,今天感冒、明天过敏,终日不得消停。

这个案例不是讲究营养,而是讲究不要“病从口入”。他们不懂得,俗话说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卫生对健康无疑非常重要,但过度的卫生干预,就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干扰他们免疫系统的自然发育。过度清洁和消毒,有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免疫功能异常,尤其是在儿童的成长阶段。道理很简单:过度消毒、清洁和避免接触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会限制免疫系统接触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而使免疫系统无法适应和学习如何应对常见的微生物挑战,于是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对原本无害的物质(如尘螨、花粉、食物中的蛋白质等)产生过度反应,从而导致过敏反应。

免疫系统是需要“教育”的,其健康发育取决于接触一定的病原微生物。在儿童发育早期阶段,免疫系统通过接触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逐渐学习如何辨识和应对这些微生物。过度消毒剥夺了这一过程,导致免疫系统未能从早期“教育”中获得经验,在面对感染时自然就反应较差,甚至出现过敏等免疫系统异常。

人体真的很“贱”,需要与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共生。过度消毒就使孩子缺少暴露于环境微生物的机会,进而影响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免疫耐受性,从而影响健康。这也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很少发生过敏性疾病,而在过度清洁的城市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出现过敏等免疫问题的比例相当高的根本原因。

过度消毒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过度消毒的家庭往往不让孩子接触其他孩子和外界“脏东西”,这不仅让孩子失去了免疫系统“受教育”的机会,也会逐渐让他们过度依赖“干净”和“卫生”,形成一种过度的洁癖倾向,从而不仅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消毒曾经是一个全国性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