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熊跳到了水裏。在熊游泳的過程中,為了呼吸,就把嘴張得越來越大、頭越抬越高,試圖讓鼻子露在外面。隨着頭越抬越高、嘴張得越來越大,遊著遊著,這頭熊就變成了鯨魚。 

這個故事顯然非常可笑,對吧?然而,這就是達爾文進化論的全部基礎和結論,他的基礎就是熊遊著遊著就會變成鯨魚,他的結論也是熊游著游著就會變成鯨魚。

這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第一版講述的故事。達爾文自己都覺得它實在太過荒謬,在再版《物種起源》時,他偷偷刪掉了這個故事。

說實在的,我對進化論是一直心存懷疑的。我的出發點非常簡單:如果人是猿進化而來的,那麼猿爲什麼不進化?

關於進化論的話題,就像中醫,非常容易引起爭議,好像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但是,希望你能夠放下陳見,看一看本文。

一、科学必须能够证伪

接受唯物主義教育的人們,往往宣稱自己相信科學。其實相當程度上,科學和宗教的性質是一樣的,它們都屬於信仰。

為什麼這麼說? 

科學和信仰都存在著兩個共同的特點:

1. 建立於公理之上的體系。

比如歐氏幾何,就基於歐幾里德所提出的幾個公理,如兩點之間一定能做一條直線、平行線永不相交等。為什麼它們是公理?因爲是不證自明的,不需要證明。你不能挑戰公理,挑戰之後歐氏幾何就不成立了。

公理無需證明,其實就變成了一種信仰。同樣地,有神論宗教認爲神是存在的,也不需要證明,信衆就是相信。

認爲一個東西無需證明就永遠正確,這實際上就是一種信仰。

2. 科學是可以證偽的。

研究科學的系統方法,稱爲scientific reasoning。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大量的觀測提出一些問題,然後通過假說來解釋這些問題。

比如,為什麼你推一下面前的桌子,它就會被推動?這就涉及到一些力學問題,力學會給你一些解釋,並將其中的規律量化成數學公式。然後,你再進行實驗驗證,在驗證過程中可能需要對你的理論進行某種程度的修正。這個過程就是scientific reasoning。

scientific reasoning就是科學的思維方式,它是可以證偽的。也就是說,可以證明結論反面的存在。

比如,你去觀察天鵝,調查了1萬多只歐洲天鵝,發現每一隻都是白色的。這就是大量觀測。然後你提出一個假說: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這個假說對嗎?只要能找到一隻黑天鵝,就可以把這個假設推翻。

由此可見,科學的論斷並不是真理,科學本身一直都在不斷地修正。每當發現一些新的現像、一些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就需要對原來的理論體係進行修正。這個過程,也就是科學自我完善的過程。

二、进化论是一种假说

根據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你就知道:進化論只是提出了一種假說,並沒完成整個scientific reasoning的過程。

因為進化論無法驗證。你沒有辦法通過具體的觀測,研究幾十億年來地球上物種所發生的變化,從而證明進化論是對的。你也不可能找到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具體示例,證明一條魚變成了青蛙。

科學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是人們對觀測現象的總結。比如,牛頓坐在樹下被一顆蘋果砸到了[這個故事真僞暫且不提],牛頓就開始研究為什麼所有的蘋果都會落向地面,於是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提出這種假說之後,再進行驗證,每次驗證都證明牛頓的假說是對的。於是,牛頓的理論就被認為是科學。

但是牛頓的理論並不是真理。當你離開宏觀世界進入微觀世界時,你會發現經典力學已經不成立了,你需要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學。

然而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也存在很多爭論。量子力學認為,粒子的存在位置、運動狀態都是模糊的,是概率事件。比如電子的自旋方向是正轉還是反轉,必須去觀測才能確定,觀測之前這個狀態是不確定的。這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衝突的,愛因斯坦認為上帝是不擲骰子的。

科學家們認為宇宙已經存在138億年,人們所能夠觀測到時間和空間相對於宇宙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即使觀測了1000萬顆恒星,發現全都符合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你仍然不能夠肯定地說廣義相對論始終是對的。說不定明天、明年,就有人發現一個恒星的運行是不符合廣義相對論的。

作爲一種假說,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59年發表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四點:

  1. 過度繁殖:任何一個物種都會不斷地生育,使種群的數量不斷擴大。
  2. 生存競爭:當一個種群的數量非常龐大時,可能就面臨著食物不足的問題,還可能遭遇天敵襲擊,為了能夠生存下來,它們就必須不斷地適應環境。
  3. 遺傳和變異:適合生存的特徵通過遺傳保留下來,不適合生存的特徵通過基因突變[當然達爾文時代還沒有基因突變的概念]來發生變化,不斷地適應環境,去除那些不適合生存的特徵。
  4. 適者生存: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不斷的優化,最後能夠生存下來的都是能夠適應環境的品種。 

這基本上就是進化論的全部理論假說。但是,進化論假說很多問題,遭遇了比較解剖學、胚胎重演律、古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進化論實驗的挑戰。

三、比较解剖学不能验证进化论

比較解剖學的思路是:發現很多生物化石後,比較它們互相之間相似性,從而建立進化的鏈條。比如,猿和人的相似度要比魚和人相似度高,就認為猿和人之間的進化距離比較短,也就是在進化樹上人和猿的關係更加接近。

比較解剖學實際上是一個邏輯錯誤。它等於說:如果人是猿進化而來的,那麼猿和人應該有相像之處;因爲猿和人有相像之處,所以人是猿進化而來的。

學過簡單的邏輯就知道,原命題和逆命題是不等價的,能由A推導出B,並不能反過來由B推導出A。

所以,比較解剖學陷入了循環論證的邏輯錯誤:因為猿跟人比較像,所以人是從猿進化而來的;因為人是從猿進化而來的,所以人跟猿是比較像。

如果這種論證能夠成立,那麼可以證明Macbook是從PC進化而來的。Macbook跟PC比較像,而且又出現得比PC晚,所以經過了大約10年時間,PC就進化成為Macbook。

這當然非常可笑。顯然,並不是PC進化成了Macbook,而是後面有不同的人在設計,有人設計了PC、有人設計了Macbook。

四、胚胎重演律不能验证进化论

19世紀,德國生物學家海克爾(Ernst Haeckel)提出了胚胎重演律。海克爾認為,高等生物的胚胎發育會重現該物種的進化過程。

他的假設是,如果人是進化而來的,人的胚胎發育過程中就重演進化過程,也就是胚胎在不同的發育階段會出現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動物的樣子,最後變成人形。

這是一個非常無厘頭的假設。憑什么上億年、幾十億年的進化過程,在短短的十個月或三、四個月就會重演一遍?進化和胚胎發育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繫。

但是海克爾出示了一組進化論的證據。海克爾用一些圖片進行比較,說:你看人類的胚胎,在不同階段顯示出和魚、烏龜、小雞、豬和兔子的胚胎看起來很像。所以,人是進化而來的,而胚胎發育過程就是對自身進化過程的回憶。

看起來好像是那麼回事,你感覺好像魚一步一步的就進化成人了,中學老師也是這樣教給你的。但是,海克爾給每個生命只列出了三個胚胎,應該是豎著看、而不是橫著看的。 

而且海克爾犯下了與比較解剖學相同的邏輯錯誤:因為人是進化來的,所以胚胎會重演;因為胚胎重演了,所以人是進化來的。同樣的循環論證,同樣的把原命題和逆命題等價。

海克爾並不是一個嚴肅的學者。海克爾的圖片並不是真正的胚胎圖樣,海克爾是“PS”過的,他修改了不符合結論的圖片。在繪製胚胎圖片時,他有意進行了大量的誇張、變形和刪除,誇張程度甚至高達10倍以上,以便使人的胚胎和其他胚胎看起來很像。比如,他誇大了人的一些器官、去掉了一些器官,使人長得跟豬差不多。

更致命的是,人的胚胎發育過程根本就沒有出現重演率。如果不是故意僞造,海克爾也犯下了觀測錯誤。德國人類胚胎學家布萊特施密特(Erich Blechschmidt),在他的著作《人的生命之始(The Begining of Human Life)》中,以詳盡的資料證明,人的胎兒從一開始就都是人的結構。海克爾所謂的“鰓裂”,其實是胎兒臉上的皺褶;尾巴其實是中空的神經管,而且它的作用很重要,根本不是什麼殘跡器官。

其實,你從常識也能判斷出,海克爾完全是編造謊言。試想,如果他是對的,那麼懷孕時間不足的胎兒,早產的時候爲什麼不是長得像魚、像鳥或者兔子?

英國胚胎學家李察遜(Richardson)組織了17家機構的科學家,研究了50種不同脊椎動物的胚胎生長過程,仔細觀察和記錄之後,聯名在1997年8月的Anatomy & Embryology學報上發表了驚人的研究成果:海克爾的胚胎是生物學上最著名的騙局。

他們在海克爾任教的大學找到了他研究重演律的論文,同時發現海克爾是被大學處分過,原因就是他在胚胎圖片上造假。1997年9月5日,美國頂級權威科學論文期刊Science發表了他們的論文Haeckel’s Embryos: Fraud Rediscovered。

五、古生物学不能验证进化论

進化論的古生物學證據,就是能夠畫出一棵進化樹。進化論者認為生命是進化而來的,所以生命就有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的過程。

於是進化論信奉者通過化石的歷史年代,勾勒出一幅生命由簡單到複雜、隨年代而出現的進化時間表,從最開始原始的單細胞生物變成多細胞生物,然後變成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等等,門綱目科屬種,最後一步一步進化到人。這就是進化樹。

在進化樹上,各個物種都很容易找到祖先,通過樹枝往回找就能會不同物種的共同祖先。

但是隨著化石出土的不斷增加,進化樹就變得越來越亂,本來應該是在樹頂才出現的生物,卻在樹根已經出現了。這迫使人們對進化時間表和進化樹不斷地進行修改和更新,以保持理論和論據的一致。然而現在,面對許多新的事實,這種修改終於來到無法進行下去的地步。

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寒武紀大爆發是相對短時期的進化事件,開始於距今5.41年前的寒武紀時期,化石記錄顯示,絕大多數動物“門”都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它持續了接下來的2~2.5千萬年,導致了大多數現代動物門的發散,造成了大量較高等生物以及物種多樣性。

在500~2500萬年之間,幾乎所有的生物都突然同時出現了。按照生命進化的漸進過程,不是應該慢慢進化、由簡單到複雜一步一步的演進嗎?但在寒武紀,突然之間出現了生命大爆發。

在全球各地發現的許多化石羣,共同印證了這一生命進化史上的壯觀景象,例如1084年中國雲南的澄江化石、加拿大的伯吉斯頁岩等等。 

這種景象是達爾文進化論回答不了的,其實達爾文本人也知道。他在《物種起源》中非常明確地寫過,進化論沒有辦法解釋這種生命大爆發的現象,也許人們可以用它來推翻進化論。換句話說,達爾文自己也認為物種起源只是一個假說,是有待於未來的驗證的。 

六、分子生物学不能验证进化论

達爾文說,熊游泳時嘴張得越來越大、頭越抬越高,慢慢就變成了鯨魚。這種說法並不能解釋物種的變化,它屬於“用進廢退”的邏輯,就是說:你總是使用一個器官,它就會變得發達;你總也不用,器官就會退化。比如有人認爲,鹿要吃到高處的樹葉就得不斷伸長脖子,最後就變成了長頸鹿。

這種說法非常荒謬。後天鍛鍊得到的技能再強大,也不可能遺傳到下一代。因爲再怎麼抻脖子,基因是不會發生變化的,而基因沒有發生變化,後來還得從頭抻起。正如長頸族婦女用銅環把脖子拉長,她們的孩子並不會生來就是長頸。


同樣地,你不斷地鍛煉身體、你的肌肉越來越發達,但你的孩子不會生來就肌肉發達。你就算玩命鍛鍊,把每天做的俯臥撑從100個增加到1000個,你的基因也不會發生變化,把1000個俯臥撐的能力遺傳給你兒子。

基因學說出現之後,人們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認為生物進化是因為發生了基因突變。當基因發生變化的時候,生物就會展現出與過去完全不同的特徵。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之下,一些鹿發生了基因突變,就了長頸鹿?

很遺憾,從基因突變的概率上分析,卻證明了進化論是不可能的。

美國生物化學家貝希(Michael Behe)1996年出版了《達爾文的黑匣子(Darwin’s Black Box)》一書,從生命結構的複雜性和精密性等多方面,否定了進化論的可能性。他認爲:即使僅從原理上,生物系统也是无法通过自然选择而发展出來的,对于这种复杂结构,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它们是由“智能设计师”创建的。

貝希給出了通過基因突變造成物種變化的概率公式。這是一個很寬鬆的公式,根據基因突變的機率來計算進化產生新物種的概率:

生物的基因是很穩定的,雙螺旋結構的DNA在整個遺傳的過程中的基因遺傳信息是很難改動的,因此在遺傳過程中發生突變的概率是很小的,M給出0.01已經相當寬鬆了。

突變之後的基因需要與其他的基因相容。一個基因出現之後,有可能表達(合成某一種特別的蛋白質),也有可能不表達(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突變產生的新基因如果跟其他基因不相容,細胞就會被其他細胞排斥掉。在此過程中存在有很多變數,突變基因必須正好出現在遺傳細胞之中才有可能遺傳。

基因突變通常來說都是造成病態,例如白化病、唐氏綜合症等。基因突變通常不是進化而是退化,基因突變恰好帶來進化的機率非常非常小。

按照這樣的寬鬆估算,一個物種通過基因突變變成另外一個物種的概率,是10的負110次方。概率上說,這就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上面的估算中,物種之間的差別僅用了10個基因,這其實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人的基因大約有2.5萬個,人和猿之間的基因差別大約是4%,也就是大約1000個基因是不同的。代入上面的公式,從猿到人的進化概率又縮小了10的100次方倍。因此從概率上,從一個物種變成另外一個物種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通過基因突變從一個物種變成另外一個物種,就好像是一隻大猩猩在打印機上一通亂敲,最後打出了一本莎士比亞全集。

基因突變有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就是沒有中間物種。假如猿與人之間相差10個基因,那麼它是通過了10次基因突變而來的,變異1個基因、2個基因的猿在哪裏?目前從地殼化石中根本找不到這樣的中間物種。

基因突變學說還有一個內在矛盾,就是進化的速度。從目前的化石來看,越簡單的生物進化速度越慢,例如原生病毒進化成為單細胞生物、從單細胞生物變成多細胞生物,時間跨度是幾十億年,然而一旦進入到哺乳動物,從猿變成人的速度就突然加快,只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但是分子生物學又認為,越高級的物種基因越穩定、越不容易變異,因此進化速變應該越來越慢才對。

基因突變學說還忽略了一個嚴重問題:地球上的生物是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生態系統,一個物種的是不能夠單獨生存的。 假如地球上只有一隻兔子,兔子肯定得餓死;假如地球上草很多而且只有兔子,兔子也得死,因為沒有天敵的兔子會越來越多,最後把草吃光時兔子也都餓死了。因此,地球上如果沒有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不能夠達到物種之間的平衡,物種的延續是不可能的。 

七、实验不能验证进化论

從1988年2月24日開始,美國科學院院士、密西根州立大學教授蘭斯基(Richard Lenski)啓動了一項實驗,希望通過大腸杆菌找到進化論的證據。這一實驗已經進行了32年。

蘭斯基教授的想法是,通過實驗觀測一個生物,檢驗是否能夠經過若干代的繁殖之後發生變化。因為基因突變通常發生在生物的繁殖過程中,DNA或RNA複製時造成某一錯誤而產生基因突變,這樣基因突變就傳遞給下一代了。如果能找到一個繁殖非常快的生命,就可以觀察它繁殖很多代之後,有沒有發生基因突變、有沒有變成其他物種。

蘭斯基教授找到了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極為驚人,在合適的生長條件下,它12.5~20分鐘便可繁殖一代,每小時可分裂3次、由1個變成8個,一天之內可以繁殖72代。

一天繁殖72代,從1988年到現在的32年中,大腸桿菌已經繁殖了55萬代。如果按照人類每20年繁殖一代的速度來推算,這相當於人類已經經過了1100萬年。這是一個足以在進化論中產生新物種的時間尺度,足以讓猿進化爲人。

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如果大腸杆菌能夠進化出新的基因、蛋白質、甚至變成多細胞生物,那麼進化論就得到了最有力的實驗證據。

然而,大腸桿菌還是大腸桿菌,沒有發生變化。蘭斯基教授沒有看到任何進化的跡象,大腸桿菌沒有產生新的基因、沒有產生新的蛋白質,更沒有變成另外一種組織結構,從單細胞變成多細胞生物。

一般覺得,大腸桿菌是一種非常簡單的低級生物。但是其實這種生物是非常高級的,高級到你無法想象、更做不出來的程度。

美國猶他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和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大腸杆菌的菌體上附有呈波狀彎曲的細長絲狀物,少則一兩根、多則數百根。這些絲狀物稱爲鞭毛,是細菌的運動器官。

細菌鞭毛是自然界最小的納米馬達之一,只有25納米,每分鐘轉速高達6萬轉(汽車發動機和計算機硬盤的轉速只有幾千轉)。爲了發揮正常功能、推進細菌運動,鞭毛需要分組控制和協同配合。

2017年4月14日,Science雜誌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八、进化论是真的吗?

簡單的低等生物大腸桿菌,器官竟然是精密的納米級的發動機,這真是難以想象。它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從生命的精妙程度和複雜性、從物種的生態系統,以及對生命繁殖過程中的觀察,都不能驗證進化論的正確性。比較解剖學的形式邏輯錯誤、胚胎重演律造假、分子生物學的概率計算,更加無法驗證進化論。

所以在科學上,進化論只是一種假說,或者說是一種信仰。但是這種信仰已經成爲主流科學界的共識,變得不可質疑。懷疑和證僞進化論的學者,總是遭到主流學界的打壓和迫害,被指斥爲僞科學。進化論好像是一種不可動搖的迷信。

如果進化論不是真的,那麼人是從哪裏來的?哲學和神學可以作出回答。本文就不討論這方面的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