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很有趣的“思想实验”:假若诸葛亮和司马懿换个位置,司马懿能赢吗?
你很可能会冲口而出:如果诸葛亮拥有魏国的地盘、人才与财富,他一定赢啊!司马懿必败。
我以为不然。
一些苛责的后人认为,跟同时代的很多英雄相比,司马懿没有什么大成就。他们忽略了,司马懿的生存环境是十分凶险的,他能够历尽千难万险而登峰造极,实在是本领高强。
电视剧中有一个情节:曹操问司马懿,你知道我有几次想杀你吗?司马懿想了想说,六次。曹操说,算上今天,一共七次了。后来曹丕、曹睿都有多次动念要杀司马懿,而曹爽及其党羽更是对“司马老儿”恨之入骨,而司马懿却总是能够死里逃生,最终命享天年。
司马懿靠什么本领跨越一次又一次“天险”?曹操对他有一个评价,说他“善藏”。你一准以为,这是说司马懿城府深、喜形不露于色,甚至是虚伪、狡猾,将“把事做了”的野心深藏于内。
这样说也并不算错,但它只是表象。司马懿“善藏”,藏的是什么?是才华。司马懿少年时就被人评价极高,他一生也读书无数、成就斐然,在后世,却很少留下司马懿的文字——这就是司马懿善藏的一个小证据。
自古有才者,必才华横溢、恃才傲物,然而客观规律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曾写过“才华决不是成果”;事实上,才华不仅不是成果,它甚至是危险的凶器。暴露你的才华,就是暴露你的武器,让朋友害怕你、让敌人提防你,你还没干什么,全世界已经将你孤立。
这就是恃才傲物者必不得好死的原理。杨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你才思敏捷你倒是偷偷敏捷去啊,你非要比曹操还牛X,曹操今天爱才、明天不杀你,终有一天会灭你为快。
我觉得,诸葛亮如果处于司马懿的环境,很可能早就落得杨修的下场:被砍头。
早年刘备活着的时候,诸葛亮让关羽、张飞不服,还有刘备从中润滑;当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漫说把刘禅当作乳臭未干的小儿,就连与他同为托孤重臣、级别比他还高的李严,他也照样不放在眼里。这样的心态和作派,怎能让人心服口服。
他不仅自己自视才华甚高,他也喜欢那些显露才华的不实之人。马谡就是一个例子。马谡读得几句兵书,在兵少将寡的蜀汉显得十分出众,诸葛亮便视如己出,将守街亭之主将重任交托于他,结果只能落得兵败如山。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说“亮之罪也”,他没有意识到,马谡之败、即他之败,马谡之死、即他之死也。
所以,诸葛亮技术上掌握一些十连弩、木牛流马之类的局部领先,掩盖不住诸葛亮战略上的连续失败。[半自动机械并非诸葛亮的发明,这且不去说它。]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一次不是以卵击石。他最后一次出征,在蜀汉不到百万人口的背景下,带领十万士卒北伐,而与司马懿率领的强大魏国兵力相比,实乃是蚍蜉撼树、不战而知其必败也。司马懿轻轻操练了一下“大数据专家”的小技巧,收集整理了诸葛亮的“行为数据”,便精确算出诸葛亮必死,所以他连仗都懒得跟诸葛亮打,天天在大帐里面享清闲睡大觉,而诸葛亮只有落得吐血而亡的下场。
有人钦佩诸葛亮屡败屡战,文人赞颂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然而现实很残酷,诸葛亮所代表的蜀国,摆脱不了灭国之最终命运。其实,诸葛亮甚至不是一个心怀天下的理想主义者,他所念兹在兹的,不过是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他所焦虑非常的,不过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帮助主公实现未遂之心愿。
有道是骄兵必败,诸葛亮的经历告诉你,“焦兵必败”。诸葛亮好像从来都不会笑,他的深深焦虑,初心既小,心胸又狭、视野还窄,不仅害死了他自己,也带领着勇猛的“四川将士”、命苦的“刘皇叔”家族、连同“没长眼”的姜维,一步一步走向深渊、走向死亡。
但不管资源多么入不敷出,诸葛亮的“谱”是永远少不得的。不管天晴下雨、不管春夏秋冬,诸葛亮永远摇着一把羽毛扇;不管道路远近、不管山川河流,诸葛亮永远坐着一辆木轮椅。而司马懿身为文官,连续急行军 8 昼夜,腿都磨破了却坚决不坐车,他道:哪有将军不骑马的!
当然,诸葛亮如果真的和司马懿换个位置,也可能没有恃才傲物的机会。以魏国的人才济济,诸葛亮可能根本没机会“秀于林”。他的兄弟和诸葛家族的其他才俊,或可作为旁证。
学习司马懿第四课
“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不只是中华智慧,更是人性之必然。成大事者,隐忍是外力当前时的态度,善藏是素质修炼时的功夫。
司马懿之善藏,藏的是锋芒、藏的是才华。才华不仅不是成果,才华甚至是凶器。审时度势,在时势恰当的时候,才华才能脱颖而出,才华才能转化成斐然成就。
诸葛亮是司马懿的反面,他是应该汲取教训的失败案例。诸葛亮必败,是蜀国的宿命,更是诸葛亮个人的性格与能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