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啊,风啊! 美好的德行为何如此衰微? 过去的无法挽回, 未来的还可以追。 算了吧,算了吧! 现在当权者岌岌可危。

[风兮风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一个“疯子”在孔子的车旁,摇头晃脑地唱道。孔子下车想和他聊几句,这人却加快脚步跑开了。

这样的“疯子”,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属于道家。道家喜欢简单、自然、随意的生活方式,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由老子创立。相传,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知圣人驾到,便赶忙迎接款待,并请他留下著述。老子“吃人家手短”,一激动就洋洋洒洒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之后,老子便骑牛而去,再也不知所终。

道家的另一位创始人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著有《庄子》,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哲理。老庄共同塑造的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一起,深刻地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

佛教是另一大影响深远的派别。佛教进入中国时,正值儒家刚刚成为正统意识形态,所以行事低调,用道家术语传达佛教理念、用儒家忠孝观念帮助树立更健康的人生观,使佛教获得非常快速的传播。于是,佛教寺庙掌控了大量的人口和土地,并直接影响政治领域,不仅佛教组织变成政治力量,甚至连皇帝都出家当了和尚。

道家和佛教使儒家在汉武帝时代之后,统治地位遭到极大的消弱。一直到宋代和明代,儒家文化才得到复兴。

“程朱理学”是儒家中兴的鼎峰。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主要代表的理学,以“天理”作为无所不在的万物之本,认为万物都含有理。理学认为,通过人本性的修养和扩充,可以达到天人合一。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合称为“四书”,通过理学重新诠释这些儒家经典,架构了思辨精致的哲学体系。

朱 熹

“陆王心学”是另一座儒家高峰,以陆象山和王阳明为代表。心学强调心即是理,认为理学将“理”作为外在于人心的抽象,会将人们误导到追求空调玄虚的东西上去。而理学则反唇相讥,认为心学不过是伪装了的佛教和道家而已。

陆象山
王阳明

心学和理学相互指责的大辩论持续了数百年,出现了许多书院、吸引了大批学者。两派不时举行公开辩论,针锋相对而又不失学者风范,培养了许多儒家学者和官员,对宋明时代儒学的发展与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程朱理学最终成为官方认可的“正宗儒学”。在现实社会中,程朱理学的一些说法被断章取义,教条式地强加于人们。流毒甚广的莫过于“存天理,灭人欲”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些并不符合理学本意的说法,由于其剥夺人的自由、压制人的自然欲望,成为后来反儒浪潮中首当其中的批判对象。

宋代以后,除元朝信奉佛教外,一直到封建王朝在 20 世纪初毁灭之前,理学始终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

在 20 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儒教被批为中国万恶之源;1949 年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统治思想,“批林批孔”运动莫名其妙地将林彪与“孔老二”并列批斗。然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后毛时代“道德真空”与西方观念“特洛伊木马”纷至沓来,中国政府开始重新评价儒家,“儒学第三期”的时代已经来临。

本文主要素材取自倪培民《孔子:人能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