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有小盆友和我说节日快乐。我故意逗她:是什么节日啦?
我当然知道,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传统的七夕节。
七夕节始于汉朝。相传,每年的七月七,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的鹊桥相会日。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七也称为“乞巧节”。由于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亦称女节,或女儿节、少女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演变成“中国情人节”。
其实,七夕叫做“情人节”,是与其起源相当不符的。
- 妇女乞巧: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 自然崇拜: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就有了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当然,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中国传统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 时间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在民间,七数表现在时间上的阶段性,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七”又与“吉”谐音,“七七”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 数字崇拜:在古代民间,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均被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 生殖崇拜:”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它是说,男子以 8 岁一个周期,女子以 7 岁一个周期。女子 7 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结束中的诞生。
恩,就这么编了一段枯燥的七夕起源。用我最喜欢的宋人之二李清照的词来结束吧: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