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取了一个很大的标题:咨询的未来。显然,我并不打算好好讨论它,因为这个话题足够写一本书。我只打算提出问题。如果你有相关的思考,可以回复讨论。
1. 为什么你需要咨询?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需要回答。人们就是需要咨询。
你从小就是提问小能手,如果你成年之后问题少了,那并不是你真的没有问题,你只是懒于提问,甚至是丧失了提问的能力——因为你失去了好奇心。
正常情况下,你需要各种类型的咨询,无论是收费的、还是免费的,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个人的。
2. 为什么你需要专业的咨询?
很多人没有想到,咨询是一项专业工作。就像钳工需要工具一样,咨询顾问有自己的方法论和工具。专业咨询与业余的、朋友式的释疑解惑的分野,就在于是否配备专业工具:每个人都会用小锉刀修指甲,但它与钳工的锉刀不可同日而语。
这也是为什么: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经过培训之后可以给身经百战的资深企业家当顾问;而你在职场上拼搏半生,经验虽然丰富,却未必能够成为合格的职业顾问。
专业咨询能取到专业的作用。举例来说,专业的咨询顾问经过一段时间梳理,它能比客户企业的任何人都更了解这家公司,包括它的董事长和 CEO。其间的道理在于:除了经验和判断力、想象力之外,咨询顾问具有切换角色的本领,它既可以像 CXO 一样高屋建瓴,又可以像工程师一样分析软件代码。
3. 为什么咨询业面临挑战?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国内的咨询业饱受臧否,几乎形同忽悠,而国外的咨询业那么发达,咨询公司和咨询顾问广受尊重?
市场基础是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的社会分工极其细致,任何问题都到找到专业帮助,所以各种自由顾问、小型专业服务机构层出不穷,都能活得有滋有味。但我们,在文化上,中国人历来不尊重智慧,就连法律也不屑于保护知识产权。在实务上,中国人常常自以为是,职业市场极不成熟,很多企业家、经理人自视甚高,尽管明知自己企业中问题重重,但不相信咨询顾问能帮到自己。
咨询公司的专业性也差强人意。还记得曾经红火一时的“点子公司”么?一些咨询公司仍停留在这种“刀耕火种”还不如的状态。更多地,咨询公司拿一套方法论、一套PPT忽悠不同的客户,交付的往往是放之四海而皆海的“正确的废话”,其结果,客户会觉得,咨询顾问宣贯的这些东西,多看几本书就明白了,咨询顾问除了一张“外来和尚的嘴巴”有点现实意义,看不到更多的实际作用。
互联网加剧了咨询业的恶劣状况。尽管信息爆炸并不会使人变聪明,反而加剧了人们获取知识的复杂性,但互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基于大数据的解决方案,能让任何有好奇心、有求知欲的人,都能通过自学解决很多问题——尽管“自我了断”的时间代价可能更大。
4. 为什么传统咨询必定死亡?
作为项目型业务模式,咨询公司始终面临发展的悖论:受制于咨询顾问的能力和数量。要发展,必须聘用更多更好的顾问;但在项目不明朗的情况下,你又不可能贮备很多优质顾问养起来。
所以多年以来,我一直思考和致力于:如何从依赖咨询顾问的智慧能力,转型为依靠平台的计算能力?这样就有可能,当咨询顾问不足时、当咨询顾问休息时,平台可以继续工作,7×24 小时为公司业务服务。
但有一个基础不可突破:人类智慧是不可替代的。无论 AI 危机论者如何唯恐天下不乱,人工智能都还是处于很早期的水平,由机器来代替人对人的咨询,没有任何可能性。
基于大数据技术,一些调查调研类咨询公司必然消亡。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数据,大数据平台可以在数据分析师的帮助下,通过模板化自动写作等方式,实现调研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等相对简单类型咨询业务的完全替代。行业分析师仍将存在,并将更突出人类智慧的分析作用,而不是编制骗人的 Excel 和 PPT。
类似的,基于定性分析的咨询,将尽可能地被基于定量分析的咨询所替代。这并不只是促进咨询方法论和工具的进化。虽然不很确定未来的具体模式和方法,但可以断定的是,一些简单的咨询项目将可能被基于业务数据的分析项目所替代。例如,房地产公司考虑选址和定价时、影视公司考虑受众和宣发时,将可能使用大数据应用中的分析功能,而不是通过第三方咨询公司来获得帮助。
然而再说一遍:人类智慧是不可替代的。人对人的咨询将长久存在。它必将更加突出咨询顾问的智慧能力,而不是咨询工具。正如我说过的,真正的高手,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例如,在以下场景,咨询不可能被平台化:
- 在业务创新的特定领域,宏观趋势将如何走向,公司将如何采取应对措施?
- 在业务 IT 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数据架构和软件服务化应如何“断舍离”?
- 在目前现状下,怎样突破团队能力和资源的限制,以最小投入发挥最大效益?
- 如何当好父母?如何经营美满的婚姻?如何将宗教理论应用于日常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