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严格的定义,从数据进化到集成的可靠信息,中间相隔着一条银河:数据管理各环节的全生命周期。

但人们常常忽略数据与信息的区别。人们所说的数据模型,其实可能是信息模型;人们所说的数据架构,其实可能是信息架构;人们所说的数据项,其实是信息项。人们甚至“天地不分”,混着说数据信息。

既然我们说数据本身并无价值,而数据与信息在实践中常常不分彼此,我们也把数据信息混为一谈好了。我们要谈的问题是:数据信息,它值多少钱?

可能有些人不同意,我是这样看的: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举个栗子:我一块二进的黄瓜,一块五卖给你,如果你我都知道这个价格,我就没啥赚头。实际情况可能是,我八角进的黄瓜,我一块六卖给你,你还价到一块五,我打死不干,我说我一块五上的货啊大兄弟,你还让不让人活了呀,你一心软,一块六就买了;假如你比较精明,你一块五买走了,还觉得自己赚翻了,其实窃喜的那个人是我。为什么“买的没有卖的精”?因为你不掌握信息。

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的经典案例,莫过于股市奇人“杨百万”(真名杨怀定)。他早先并不是炒股的——那时候还没有交易所的嘛;他那时炒国债——那时候还叫国库券。精明的杨百万发现,国库券在各地差价很大,而人民银行又禁止金融机构之间流通国库券。所以他从一地(一般是穷地方)买入国库券,跑到另一地(一般是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去卖出,一来二去,他在“万元户”就了不起的时代玩到了一百万。在“投机倒把”非法的日子里,恰恰是信息最值钱的时候。

信息不对称,也是中介生意存在的原因。你想出租房屋,你找不着租客;我想租房住,我找不着房源。“跑媒拉纤”的房产中介就有得赚了。

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的机会越来越小,中介生意越来越难存活。房东和租客在网上一碰面,就没中介什么事了。所以我觉得这是政府应该干的事:为什么不提供一个撮合平台,让信息需求的双方对接起来,自动实现网上割接和交易呢。

所以今天,信息似乎越来越不值钱。成都到北京哪个航班最便宜?北京最近是否有雾霾?汪峰演唱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只要轻点鼠标,或手机上随便戳戳,问题的答案就手到擒来,而且,不需要任何费用。有偿服务越来越失去竞争力,“免费”的互联网思维扶摇直上,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存储、处理和传播的成本趋近于无——似乎,未来的信息必定是免费的。

然而马云说过:免费的东西往往最贵。天下绝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且持续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信息即使已然对称,也一定会有人制造信息沟渠从中渔利;经济学原理也揭示,即使信息是公共资源,若不进行管理和控制,终将导致长远资源无法存续。

事实上,免费只是一种商业模式,不代表信息没有价钱。Google 搜索虽然免费,可你不得不看点广告,这与传统媒体的“二次贩卖理论”并无差异,其商业模式的根源是海量用户的广告价值。同样地,多数用户的低价值服务免费,少数用户的高价值服务必定会收费更昂贵,前者事实上是一种营销手段。

但问题的关键更在于,表面上免费的信息,其供应链和业务模式却日益复杂,增加了信息提供方与用户之间的媒介,使用户的实际信息成本不降反升。也就是说,“免费”的信息,事实上更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