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领悟】为什么很多“一眼假”的名人名言能够广泛流行?

我之前提过一则虚假的马克斯·韦伯名言,并详细介绍了与ChatGPT联手分析它为什么是假的。 但这仅仅是冰山的“一小颗冰粒”而已,网上广泛流传的虚假名人名言完全是不可胜数,不仅把鲁迅玩坏,更把一些活着的名人“气哭”。 有很多假名言广为流传,使人几乎不敢相信它不是真的,比如: 张爱玲:人生太长,我们怕寂寞;人生太短,我们怕来不及。 泰戈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仓央嘉措: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玄学并不玄,且有一定的价值

玄学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周易、老子和庄子“三玄”为主要经典,并融合道家与儒家,成为老庄道学的进一步发展。玄学之名源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末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魏晋时期,玄学既指立言、也谓行事,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都可称为玄学。玄学代表人物都是当时的知名士人,包括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以当今哲学语言说,玄学不仅研究宇宙和自然的本质,也探讨人的本性和社会伦理,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

【语词错解】人定胜天≠人一定会战胜天

“人定胜天”这个词,对中国和中国人殆害无穷。因为它被愚蠢之人解读为“人一定会战胜天”,进而做出无数害人害己、祸国殃民的愚蠢举动。 因为“人定胜天”,所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跃进”中兴奋的科学家论证亩产3万斤非常科学,进而出现亩产12万斤的天大“事实”。至于放卫星之后的大饥荒饿死几千万人,那都不在话下。 因为“人定胜天”,不仅农业要战胜大自然,工业也要“超英赶美”、社会还要“人民公社”,结果是资源过度开发、破坏和浪费,“共产风”、“浮夸风”导致贪污腐化、欺上瞒下,生态破坏和粗制滥造造成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人为灾难。...

【语词错解】男尊女卑根本不是指性别不平等

作为一种传统的社会观念,“男尊女卑”反映了在历史和文化中的性别角色和地位不平等,例如: 社会地位:“男尊女卑”意味着男性在社会中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女性则处于相对低下的地位。 家庭角色:男性通常被视为家庭的支柱和决策者,而女性则被期待承担家庭内的事务,如抚养孩子、做家务等。男性的意见和决定往往被视为权威,而女性的声音则被忽视或贬低。...

【危险领悟】向ChatGPT学习理性和客观

网上有一段流行的话,据说是马克斯·韦伯说的: “儒家文化不是实学,而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学校既不教数学,也不教自然科学和地理,培养出来的人,毫无逻辑创造的才能!生活里都是一些机智的文字游戏、婉转的甚至是转弯抹角的表达方式、以及引经据典的考证,这也造成了形式主义的极度泛滥。对经济管理放任自流,或者根本就没有能力对其进行管理,这种仅靠吟诗作赋式的管理从古代持续到近代。” 我在一个群里看到,忍不住调侃了一句:“我赌马克斯·韦伯没说这话,这是鲁迅说的。”...

为什么耶稣是神?

耶稣既是完全人,又完全是神。 “你怎么这么没有逻辑?有点理性好不好!”不信者说。 我回答道:“上过中学吧,知道波粒二像性吗?”波粒二象性指的是,以经典力学来看量子力学,微观粒子会同时显示出经典上的波动性与粒子性。 耶稣是人无需论证,历史上有明确记载。虽然现今来看,古人似乎计算错误,耶稣可能是出生于公元前6-4年、生日可能不是12月25日、去世时可能并不是33岁,但这些细节并不妨碍耶稣的历史性,毕竟他在世时只是一个小地方的小木匠。至于那种“耶稣是虚构人物”的谬论,不过是怀疑论者和无神论者的无端臆想,不值一哂。 一、鸭子测试...

为什么耶稣无与伦比地影响了人类?

耶稣生于贫穷、长于卑微,既缺钱财、又乏权势,没有显赫的亲戚,也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他30岁之前寂寂无名,33岁就已离开世界。耶稣在世时只有十二个门徒,其中一个还出卖了他;当他被钉十字架时,门徒大都四处逃散。他没有释迦牟尼的显赫身世,又没有穆罕默德的财力和武力,也不像他们在世时就有成千上万的追随者。...

如果没有耶稣,信徒也会犯罪

在中国,如果你对朋友宣布你是基督徒,你常常得到“迷信愚昧”、“闲得蛋疼”、“走火入魔”之类的评价,仿佛他们才是真理的化身。即使你只是在豆瓣上给福音电影贴个简短评论,你也容易被并不熟识的人斥为“神棍”。 世人和世事永远如此。不论耶稣和他的门徒做过什么,加略人犹大总是叛徒的代名词,好像他的罪就代表了全部门徒、甚至所有基督徒一样。不论基督教对中国做出多少奠基和贡献,当形势需要时,传教士性命难保、教会无处相聚,而基督教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如果没有耶稣,世界充满残暴

19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尼采有力地推动了无神论。他描述道:一个疯子拿着灯笼跑进城市广场,在桌子底下、板凳下面左寻右找,口中喊着:“上帝在哪里?上帝在哪里?上帝死了,我们把他杀了!” 对无神论者来说,尼采是一位伟大先知。他说:他的时候一定会来、也即将到来,他的预言在19世纪过于超前,但必将在20世纪逐一应验。尼采在1886年写道:“近代最大的事件是上帝死了,基督教的神再也无法立足,这已经在欧洲投下第一道阴影。”他相信在先进的种族中,宗教的衰退和最终崩溃将留下巨大的真空地带,现代历史相当程度上就是记录那真空地带是如何被填满的。...

如果没有耶稣,家庭没有幸福

1995年的浪漫爱情电影《廊桥遗梦》,讲述了一段短暂而深刻的爱情故事:孤独的家庭主妇弗朗西丝卡,在丈夫和孩子外出的四天中,遇到了摄影师罗伯特,二人藉由拍摄廊桥而相互爱慕,但弗朗西丝卡最终选择了家庭和责任,没有跟随罗伯特。 《廊桥遗梦》剧照 尽管感人至深,这部电影却遭受到双向的多重批评:“卫道士”指责它宣扬婚外恋;爱情至上者谴责女主胆小如鼠,不敢跟随内心。不过电影负责讲故事,至于个人欲望与社会责任、激情与道德、婚姻忠诚与人生选择之间的冲突,就都交给世人评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