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彤贤曾经是一枚公务员,担任过交通部水运司工厂处副处长、中港总公司船机处处长等职。

在59岁即将退休时,管彤贤突然觉得,这辈子不能就这样交代了!毅然下海,创立振华重工。

再出发

24岁,管彤贤毕业于北京工学院。在那个荒诞的年代,他被意外下放到黑龙江农场。大荒野的生活,锻炼了他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那时的他,“生命像小草般卑微,但旺盛并坚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被调回交通部,一直工作到 1992 年。

那一年,他 59 岁,在国企当个小处长。他说,“公司也没有规定必须要退休,但总觉得自己还需要干点什么,于是请求组织将我调往上海。”

去上海干什么呢?管彤贤对港口机械产品很熟悉,看到中国企业总是进口国外的港口起重机,他想自己干。凭借与生俱来的敏锐度,并仔细研究海外客户的想法,管彤贤带领几个人,成立了振华重工。

创业态

管彤贤是典型的工作狂。创立振华重工 17 年,他始终就像是一台发动机,不知疲倦地高速运转。他说:“以前一个星期工作六天半,多好。现在做五天停两天,太浪费了。”

管彤贤每天早上 7 点起床,晚上 8 点下班,而且就住在公司的小单间里。他的手机 24 小时开机,铃声是催人奋进的斗牛士进行曲。

作为一位上市公司的总裁,他既没有宽大的办公桌,也没有真皮的老板椅,甚全连独立的办公室都没有。他坚持与 10 多个下属合用一个狭长的办公室,还特意把办公桌放置在下属们背后。下属们一个个如坐针毡。他说:“我不喜欢独用的办公室。没有豪华的办公室,但我们一样创新,一样得奖。”

管彤贤始终保持着创业状态,总是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你没见到外国人那种傲慢,根本看不起我们!”所以,他立志:“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港口,就要有振华港机的产品!”

在管彤贤的带领下,振华重工没有辜负自己的名字。他说:企业不能老气横秋,要返老还童。振华重工以一己之力,将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进口国,变成最大的出口国,将公司的标志标注在大部分港口上。到后来,每当世界大港招标,只要看到振华竞标,日本的企业夹起皮包就走。

后来,振华重工开始进军散货装卸机械、大型桥梁、海上重型设备等多个领域。貌似是多元化,但他管彤贤有自己的原则:“以钢为纲”。只要是大型钢结构设施,都是振华的潜在领域,都可以成为振华新的增长点。

带队伍

振华重工在上海创立时,只有10多名员工、100万美元资金。公司没资金、缺技术,连模仿别人都费力。

然而,仅仅十余年,这家小公司便逐一击败日本三菱重工、三井、韩国三星、现代等国际巨头,创造出二十多项世界领先的核心产品,拿下 80% 的市场份额。

管彤贤开玩笑说:“那是因为外国人无能,吃不得苦了,也经不起折磨。”其实,振华重工成立前几年,一直也是懵懵懂懂,既缺资金,也找不到方向和方法。

全球的装备制造业都在衰退,恰恰是振华重工的希望所在。管彤贤说,“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国的衰退造就了我们的兴旺。”

管彤贤手下有 3 多万名员工,一线工人占到了 90% 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在振华,农民工不打扑克,大家最热衷的就是加班加点,工作、学习、钻研技术。”管彤贤自豪地说。

这就是管彤贤的功力。他精心设计出一整套的激励机制,而且全部靠员工自愿选择。“对农民工,不用讲大道理,直接反映到收入上。工人为什么要加班?我给他们开工资啊,干一个小时拿一个小时的钱,他们没心思想别的,就琢磨着加班加点多拿钱。”管彤贤说,“不给足工钱,留不下人。”

为了把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变成产业工人,管彤贤连出妙招:

第一,先给他们盖房,让农民工把家搬到长兴岛,把心留在振华。一家人可以拿到 30 平方米的房子,有厨卫,“老婆一来,就稳定一大半。”

第二,办各种学校,加强培训。振华有焊接学校,由于工资与焊接技术挂钩,水平高了自然能加工资,所以工人们非常积极,争先恐后地培训。

第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员工只要赌博,立刻就开除。在工地上,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伤。振华下猛药,一次严重的安全违规,罚款500元。于是,再散漫的工人也不得不提高警惕,丝毫不敢大意。

办学校

人才是振华重工的关键,但真正的人才是买不来的,需要自己培养。

管彤贤的团队十分稳定。曾有不少码头开价 10 万到 15 万美元的年薪,挖不动管彤贤派去的专家。管彤贤有本事留住员工的心。

管彤贤认为,学历高没用,关键是能不能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平时付出多少,直接反映到工资上去。每年 12 月和 7 月,员工们有两次机会加薪,额度为 100 元到 500 元不等。加薪不看级别、不看学历,全凭一张特别的表格。

这张神秘的表格上,写着管彤贤对员工的四项要求:能操心,能着急,能解决问题,出手快。从这四个方面,每名员工详细填写自己半年来的工作业绩,出了什么力,解决了什么问题。员工填完后,部门领导要进行两轮打分:先封死姓名,完全依据所陈述的内容进行判断,给出加薪的额度,然后拆开姓名,对照此人的平时表现,最终确定加薪额度。

管彤贤不重视学历,特别重视学习。为了调动员工不断学习的积极性,管彤贤奇招不断。

管彤贤一向重视英语。振华重工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卖给老外,从售前沟通,到拿下订单、出国安装机器,再到售后服务,员工的英语水平直接决定了订单数量、服务质量。因此,管彤贤下决心,一定大范围提高员工英语水平。

他每年组织两次外语考试,请外国人来当考官。通过考试以后,每人可以凭考试成绩薪 600 元到 1200 元不等,“享受两年,每个月都加。”他说,“这可是自愿考试。”

为了鼓励员工积极参加业余学习,振华重工规定,凡考试及格者,学费一律报销。

与此同时,公司也开辟了各种学校。其中,MBA 项目最引人注目,几百名员工拿到了 MBA 学位。管彤贤想让公司的中专生上 MBA 班,但被国内众多大学拒之门外,管彤贤找到了美国的一所学校,与对方联合培养 MBA。

管彤贤说,创造条件让员工拿文凭,他们自然会努力工作、拼命学习,而且高度忠诚。

在振华重工,每周一下午都有两个小时全员学习时间,员工要交流自己工作上的教训,与别人分享心得。公司创立以来,这一制度从来没有改变过,如果谁不参加,管彤贤会毫不留情地扣奖金。

退下来

2009 年,管彤贤 76 岁。12 月 8 日,振华重工发布公告:总裁管彤贤先生由于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公司总裁职务。

每天工作 10 余小时的管彤贤,59 岁创业玩命工作 17 年的管彤贤,突然决定退下去。

尽管管彤贤尽力保持低调,他离开自己创立并为之奋斗了17年的振华重工,依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公司一位管理层说,“其实大家很意外,都以为他会继续做下去,至少不是现在离开。”一位投资公司管理者则评价道,“年龄可能并不是他退下来的主要原因,他是真的下了决心,让自己好好休息了。”

一位证券分析师写道:“后管彤贤时代悄然到来!”他说,管彤贤离开后,继任者要面临的困难并不少,“这将不是简单的守业。振华重工如何平稳地度过金融危机、怎样从一家单纯的港口制造商变为集海上重工、港口机械为一体的企业且继续保持世界领先等一系列挑战都会摆在新人的面前。”

据传,管彤贤退休之后,振华重工风气变差、产品质量下降、管理障碍重重,一方面延续创业阶段的粗放型管理,漏洞多、效率低,另一方面机构臃肿、部门林立、人浮于事,裙带关系复杂、做事相互掣肘、效率低下,人人都注重自己的利益,肥己损公司。

然而,连续 18 年在港口机械市场位居世界第一的振华重工,2016 年的全球市场份额已跃居 82%,是自其 1992 年成立以来的最高值。在全球经济下行、航运业低增长高竞争的形势下,振华重工的港口机械业务市场保持稳中有升,得益于振华重工坚定不移地坚持自主创新特色,同时牢牢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