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提过一则虚假的马克斯·韦伯名言,并详细介绍了与ChatGPT联手分析它为什么是假的。
但这仅仅是冰山的“一小颗冰粒”而已,网上广泛流传的虚假名人名言完全是不可胜数,不仅把鲁迅玩坏,更把一些活着的名人“气哭”。
有很多假名言广为流传,使人几乎不敢相信它不是真的,比如:
张爱玲:人生太长,我们怕寂寞;人生太短,我们怕来不及。
泰戈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仓央嘉措: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莫言:我敬佩两种人,年轻时陪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富裕时陪女人过好日子的男人;我远离两种人,遇到好处就伸手索要的人,碰到难处就躲闪退缩的人;我挂念两种人:血浓于水的亲人和爱人,肝胆相照的朋友和战友。
它们“逼真”到如此程度,连莫言本人都质疑说:“我也想知道,这究竟是谁写的?”他甚至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解释说:“这些作者都是才华横溢,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发自己的作品,用我的名字,岂不是便宜了我。”
活着的名人可以自辩,死去的过往名人、尤其是外国名人,则无法享受鲁迅“我没有说过这句话”的待遇了:
莎士比亚:第一次见一个人,体温在38.6℃,就叫一见钟情。
尼采:自从我放弃了寻找,我便找到所寻的一切。
甘地:要想改变世界,就先改变自己。
伏尔泰: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会誓死捍卫你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埃德蒙·伯克:邪恶获胜的唯一必要条件是好人什么都不做。
乔治·华盛顿:我不能撒谎,是我砍了樱桃树。
为什么虚假的名人名言能够广为流传,尽管很多假名言“一言假”,却仍然广泛甚至持续地得以流传?可能有以下10方面原因:
- 情感共鸣: 假名言往往巧妙地抓住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和共鸣,即使内容虚假,但在情感上却能打动人心,导致人们愿意分享和传播。
- 简洁有力: 假名言通常设计得非常简洁、直白,有时甚至比真实的名人名言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因而更容易传播。
- 幽默搞笑: 有些假名言是出于恶作剧、幽默、讽刺、夸张或搞笑的目的被设计出来的,它们往往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创意,容易吸引人们的分享和讨论,并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
- 权威效应: 名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让他们的言论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假名言借用了名人的权威形象,人们往往认为名人言论更有智慧和深度、存在天然的信任感,即使内容看起来不真实,也愿意相信和传播。
- 认知偏见: 人们更倾向于相信符合自己已有观念和情感的内容。假名言通常设计得很巧妙,能够迎合大众的情感和期望,因此更容易被接受和分享。
- 传播迅速: 互联网让信息传播变得非常迅速。一个错误或虚假的名人名言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转发和分享,一旦被转发就会形成病毒式传播。
- 核实困难: 很多人在看到有趣或感人的名人名言时,往往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去核实名言的真实性。因为这些名言看起来很有道理,或者符合人们对某名人的印象,读者倾向于直接相信和分享。
- 无力辨别: 即使有人想去核实,也未必有能力、有资源去辨别名言的真实性。许多假名言来源不明,或者伪装得很像真的,引导读者误信。
- 社交验证: 当假名言在朋友圈或社交媒体上被广泛分享时,人们更容易倾向于认为其真实。这种社交验证效应进一步助长了假名言的流行。
- 算法助推: 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往往会推送那些互动率高、传播量大、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假名言由于其吸引人的特质,容易获得更多的点赞、分享和评论,更容易被平台算法推荐给更多用户。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假名言在互联网时代能够迅速流行,尽管有些看起来明显是假的,但它们依然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广泛传播,甚至在许多人中成为“真理”。
这并不是中文互联网独有的现象,在英文世界也很普遍,甚至更易加剧:
- 全球化的信息传播: 英文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之一,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因此虚假的名人名言在英文世界更容易迅速传播。
- 名人的全球影响力: 英文世界的名人如作家、政治家、演员等,其言论具有全球影响力。假名言借用这些名人的形象,更容易被全球用户接受和传播。
- 相同的心理机制: 无论是何种语言环境,人们的认知偏见、确认偏误、权威效应等心理机制都是相似的,这些机制同样促进了虚假名人名言在英文世界的流行。
- 娱乐性和情感共鸣: 英文世界的假名言同样注重情感共鸣和娱乐性,这些特质使得它们容易被用户接受和分享。
- 低核实成本: 英文世界的用户同样面临信息过载的问题,很多人不会花时间去核实名言的真实性,导致假名言的传播更加容易。
- 社交平台的推动: 英文世界的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其算法和用户行为模式也使得假名言容易被广泛传播。
可见,虚假的名人名言广泛流行,都是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心理机制的普遍性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的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假名言之所以持久不衰,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的某些心理需求,用现在流行术语说,假名言提供了情绪价值,对社会是有一定的“贡献”的。
为什么人们真的需要那些虚假的名人名言?
- 共鸣与安慰: 假名言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帮助人们在困境中找到一些希望或方向。
- 激励与鼓舞: 一些假名言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信息,能够激励和鼓舞人心,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 社交互动: 假名言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促使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加了社交活动的频率和深度。
- 文化传播: 假名言通过简单易懂的形式,传播某些文化价值观和理念,即使这些信息不完全真实,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认同。
- 娱乐与消遣: 有些假名言具有娱乐性,能够在繁忙和压力的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一些轻松和愉悦的体验。
当然,假名言在提供一些情绪价值的同时,也存在许多负面影响:
- 误导与偏见: 假名言可能传播错误的信息和观念,误导人们的认知和行为,甚至加深偏见和误解。
- 削弱信任: 长期接触虚假信息,会削弱人们对真实信息和权威来源的信任,影响社会的诚信和信任基础。
- 道德与伦理: 假名言的传播涉及道德和伦理问题,特别是当这些虚假信息对某些个人或群体造成伤害时。
所以,为了最大化正面效应、最小化负面影响,可以在提供情绪价值的同时,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促进健康的信息环境。
揭露虚假的名人名言确实很难彻底改变假名言广泛流行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揭露它们完全没有意义:
- 提升信息素养: 通过揭露虚假信息,可以教育公众提高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类似信息时更加谨慎和理性。
- 维护名人形象: 虚假名言可能对名人的形象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揭露这些虚假信息,有助于维护名人的真实形象和声誉。
- 传播真实信息: 揭露虚假信息可以促使更多人关注和传播真实的信息和知识,有助于改善整体信息环境。
- 防止误导行为: 虚假名言可能误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揭露这些信息,可以减少误导,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促进社会责任: 通过揭露虚假信息,可以促使社交媒体平台和新闻媒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既然人们有时确实需要虚假的名人名言来满足某些情感需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对这一现象:
- 提供替代品: 创作和传播同样能够引起情感共鸣、但是真实的名言和故事,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 加强教育: 通过教育,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容易识别虚假信息。
- 技术手段: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开发更有效的虚假信息检测和揭露工具,帮助公众识别虚假名言。
- 媒体责任: 呼吁媒体和社交平台加强审核,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虽然完全杜绝虚假名言流行很难实现,但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改善信息环境,减少虚假信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