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超级英雄”的惊险故事,无不是善与恶的大对决。不过,无论是《超狗任务》中的“超人狗”、《蝙蝠侠》中的格雷森,还是《蜘蛛侠》中的帕克,他们都像普通人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履行着作为普通人的责任,直到使命到来,才披挂上阵、释放能量。
超级英雄的共同点,不仅是“英雄之旅”的故事技巧,也是现实世界的最大真实。你或许不会自诩英雄,但你若不能像“超级英雄”那样做事,你就只能成为生活的loser。
试想:
-
如果你是脑外科医生,你一边给病人颅内手术,一边回想着早上和老婆吵架
-
如果你是律师,你在法庭上一边念辩护词,一边为休庭后去买房子而挂心
-
如果你是教师,你把在家里受到的委屈,找个借口冲学生撒气……
假如每个人都这样,这世界将多么可怕!
如果你想战胜焦虑,就应该明智地把私人问题留在“后备箱”,穿戴好你的“英雄装备”,踏入工作领域的那一刻,就完全作为医生、律师或教师而存在。
也就是说,你对待雇主、客户、家人需要像“超级英雄”一样,平时承担起普通人的责任,但一穿上制服就完全进入工作状态,而将私人事务排除在工作之外。老板花钱雇你是为了工作需要,而不是为了家庭事务。因个人烦恼而不能充分担负起工作职责,只能让人觉得你非常不专业。
请注意,将注意力转移到当前的工作事务中,不仅能极大地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更能显著地降低你的焦虑感。
我在“诱发焦虑的十大情境”中说过,惊恐发作往往来自鸟入樊笼的受困感,你感觉或者相信自己已陷入绝境。你应该已经认识到,事实本身不是关键的,你的神经系统相信是你的感受而非事实。
事实上,除非你在战场被俘、你被人投入监狱,通常你并不会真的被围困。人的一切都可以被剥夺,但人的终极自由永远如影随行——在任何情境中,你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态度、自己的道路。
你感觉受困,取决于你此前的选择以及之后的决定。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自由放弃一份工作、一段关系甚至一种思维模式,但你不敢面对它给你带来的痛苦和牺牲,你觉得没有解决办法。
比如貌似挺极端、其实蛮常见的情况:你已经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婚礼是一个错误,但还是硬着头皮完成了仪式。你觉得,定金已经支付、请柬已经送出、亲友正在赶来参加婚礼,你无法取消婚礼啊。你可能没有想过:究竟是真的陷入困境无法自拔,还是为了逃避难堪和丢脸?事实是,根本并不存在无法克服的困境。
王兰的老公脾气暴躁,开车时常常会焦躁不安,“总有那么多混球开车太烂!”他大喊大叫、口出脏言、威胁咒骂。多年来,王兰都是默默承受着这种无理取闹,像吸二手烟一样无奈地吸入老公的各种毒素。
最近,王兰终于决定自由选择。她觉得自己是成年人,可以自己开车,干吗一定要依赖丈夫。老公赌咒发誓他一定会改好,她还是坚持自己开车,尽管两人都去同一个地方、油价又那么贵。即使王兰因膝盖手术而不得不临时依赖老公的那一次,她也找到了解决办法:她戴上耳朵听音乐,一边翻着影集、一边哼着小曲,将他的咆哮和闹腾隔离在外。
王兰努力自由选择做自己,益处延伸到更多领域。有一次出门度假,飞机由机械故障被迫“轻微延误”,而这一“轻微”就是8个多小时,这在旅客中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反应,吵闹尖叫、狂睡打鼾,但王兰安之若素,因为她有解决办法。她对自己说,“我很好,我们最终能顺利成行”“我可以选择阅读、睡觉、散步或处理邮件”,她心生感恩之心:感谢上帝让我能有时间度假,这里有吃的、喝的,还有两个不错的同伴可以聊聊天。
如果我告诉你,“你也许并不会呼吸!”,你一定觉得我疯了:自从降临人世,你无时不刻都在呼吸啊!
真未必。如果你很容易焦虑或惊恐,学习呼吸技巧对你很重要。
绝大多数场合,你并不关注自己的呼吸——因为你在忙着担忧别的嘛。除非你刚开始学游泳,教练反复教你调节呼吸,告诉你不要在水下吸气。
当你焦虑时,大脑的“情绪总部”杏仁核向向神经系统发送“战斗或逃跑”的信号,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脏的供血量增加,将血液从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中转移,促使大肌肉群变得紧张,为战斗或逃跑做好准备。此时,你的呼吸更快速、更短促,处于“过度呼吸”状态,你的双肩快速起落,带动肺部收缩,完成气体的大量交换。就眼前来说,这种呼吸没有问题,但它极易诱发你的焦虑反应。此外,过度呼吸让你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这会提示身体更加用力地呼吸,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让你觉得自己就快要晕倒,并带来头晕眼花、浑身乏力、喘不过气、手脚痉挛、嘴角发麻、指端刺痛等一系列症状。
浅呼吸主要发生在包括肩膀和胸部,深呼吸则发自横膈膜,它能增加你的血氧浓度。横膈膜收缩时,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当它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呼气。深呼吸能有效防止肩部紧张、眩晕或气短等症状,它们正是焦虑的躯体表达!
深呼吸也叫腹式呼吸。作为初步练习,你可以一边默数数字,一边通过鼻腔深深吸气,然后用嘴缓缓吐出。熟练进行腹式呼吸则需要大量练习,你可以尝试瑜伽、冥想等方式,这里就不展开了。
如果你像我一样经常搬家,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搬家真累,需要重新归置的东西总是很多,不管你多么努力,总是难免有些东西毫无理由地堆在那里,即使你被它绊倒,它们还是“气宇轩昂”地挡在路中间。
解决方案非常简单:把堆在地上的东西搬走,放在角落上、塞在柜子里,哪里都好,只要不再挡路。
我并不是当真在说搬家,我指的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像拦路虎,能剧烈影响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给你带来不必要的焦虑。
肖恩和李丹结婚14年了,却依然在为新婚时的分歧而耿耿于怀。肖恩希望每周作爱两三次,李丹觉得一个月一次才最好。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却成为两人的痛苦和焦虑之源。肖恩不愿提出性要求,害怕被拒绝,却又怨恨着李丹给自己带来的焦虑和伤害。李丹拒绝对肖恩的情感做出回应,害怕他每次的情感流露都指向对性爱要求。这自然让肖恩再次感到受到拒绝和伤害,进而转化为对她的愤怒回避。慢慢地,他们形成了一种难以解决的恶性循环,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其实他们只需要像搬家一样,把“堆在地上的东西”搬走。比如,就某些事情部分地达成一致,一周作爱一次、每天都向对方表达温暖和爱,只要有机会就试着增加作爱次数等等。
无论如何,陈年旧账必须想办法解决,每一件你从“地上“清走的东西中都隐含着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希望,以及缓解焦虑的可能性。
任何时候,当你面临危险情境时,就会产生焦虑症状。如果你能想办法避免与敌人(如数学考试、交通堵塞、凶悍的老板)相遇,你就会感到非常解脱,焦虑也会马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逍遥自在。
所以逃避就像焦虑本身一样,对你是有益的。问题在于,如果你总是选择逃避,在将来遇到诱发焦虑的情境时,你极有可能再次逃避而不是直面问题,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某事产生焦虑
=> 逃避问题,获得解脱
=> 再次遇到类似问题,再次焦虑、再次逃避
莉莉加入了一个女生俱乐部,10多名成员商定每周聚会,轮流做东,轮到谁就在谁家。两次聚会之后,莉莉就发现自己完全望尘莫及:前两位女生家里富丽堂皇,而她的蜗居简陋寒酸。莉莉本来排在第4周,但在还有几天就轮到她时,她推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打电话和排在第9周的女生互换了次序。这招立竿见影:莉莉马上得到莫大的解脱。
几周之后,一想到大家即将踏进她的家门,挤在狭窄不堪、装修普通的房间里,她的焦虑就汹涌而至。这种念头让她的焦虑感飙升,导致她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更难以安然入眠。
最后,莉莉再次按下了“逃避按钮”,她撒谎说以后需要帮助丈夫打理生意,不得不退出俱乐部。这借口十分蹩脚、一眼就能看穿,却仍能带给她极大的解脱。她其实打心底里不愿意退出俱乐部,因为她非常喜欢大家,在里面非常开心,然而由于不愿承认自己比不上别人、更不想被人揭穿自己其实配不上这个群体,她产生了难以克服的焦虑。
其实,除了逃避,莉莉还可以有其他选择。比如,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确实存在经济上的差距,并就此做出恰当的反应。她可以在某次聚会上这么说:
“我非常喜欢咱们这个团体,大家在一起共同交流、相互陪伴,让我非常开心,我想对大家表示感谢。但是坦率讲,参加过之前几次聚会之后,我非常担心以后要在我家举行的聚会。我家干净整洁,但是很小,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欢迎大家届时光临。”
类似的话语能引起大家温暖、舒服的回应,大家会感谢她的坦率,佩服她的勇气和谦逊。莉莉的焦虑会被自我悦纳所取代。此外,在众人面前公开地流露真情实感,往往会增强成员间的亲密感和凝聚力,比起退出俱乐部、形单影只、私底下怀着不为人知的羞愧与屈辱,实在不知要好多少倍。
逃避那些让你恐惧的事情,绝不会减轻焦虑。所有的焦虑必须被承认、被接纳,随着你不厌其烦地抽丝剥茧、毫不懦弱地直面内心,你终能赢得这场无声的战役。
你信吗?自言自语的人不仅不疯,反而比你更正常、更健康。
事实上,如果你挣扎在焦虑情绪中,时常和自己出声地交谈大有裨益。比如,我可以这样对自己说话:
“书悦,是我呀,你的外在自我!千万别怕,你知道的,我时刻都在观察你。听说你正在准备一次投资人报告,我们练习练习,直到你烂熟于心。然后,你再跟搭档来一次彩排,让他给你一些有用的建议。一旦你滚瓜烂熟,就能很好地展示给你的投资人,到那时候,你做了你该做的,剩下的就交给上帝吧。如果投资人喜欢,那自然很好;就算投资人不喜欢,你也学到很多。你为这次的投资路演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我为你骄傲!我也想提醒你,总是有些事情不在你的掌控之中,这不怪你,但别让任何东西击败你!加油伙计,祝你好运!”
为什么要自己和自己交谈呢?因为管用!你说给自己的每一句话,你的神经系统都会深信不疑,你是怎样看的、比之事实是怎样的,对你的神经系统影响更大。反复思虑可能引发焦虑,多想想好的方面则会减轻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声说出你的想法,当你听到自己用自信、坚定的声音来陈述你的解决方案时,你的内心会更加笃定、沉稳,这往往能帮助你更好地实现你的想法。
不论是模糊得让人抓不住的焦虑、还是明明白白的恐惧,如果你能直面“最坏又能怎样”的问题,你的问题就化解了一多半。这个貌似鸡汤的问题,其实是心理治疗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伊琳是一位风度优雅、颇有教养的女性,已年逾八旬,她对自己的医生和护理人员都保持着极度的信任和尊敬。没想到,主刀医生之前明确告诉她不会发生的手术结果突如其来,她简直不知所措。她默默地自我煎熬着,一天天地沮丧下去,每天都无精打采。她很想直接向主刀医生抱怨,但她的教养不允许她这么做。
伊琳心中的沮丧和愤懑并不夸张,而且手术失败后主刀医生对她的感受相当敷衍和漠然。为了走出抑郁,伊琳需要直接向主刀医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这是她没有心理准备的。她准备了很长时间,但还是无法直面她的主刀医生。
“你觉得最坏会发生什么?医生最不济又能怎么样?”朋友问她。
伊琳最后选择写信。她写了一封措辞小心、意思明晰的信,将自己术后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详尽地做了阐述。她带着信找到医生,恭恭敬敬地念给他听。
结果,主刀医生道歉了。他说他从未出过这样的事情,将来的手术中他一定会提前告知病人存在潜在的风险。
事实上,由于伊琳的勇敢分享,他成为一名更好的医生。而她自己,也很快走出了内心的抑郁,在所有的“最坏可能”中得到了最好的结果。
张大强今年58岁,多年来饱受焦虑困扰,妻子抱怨无法与他沟通。他能呆坐几个小时啥也不干,心头担忧万千重,全是万一身无分文可怎么办。但其实李大强相当富有,完全没有必要为担心钱。他甚至聘有一名资产管理人,完全可以放心地去度度假、玩一玩。资产管理人服务李大强很多年,对他忠心耿耿,从来没有坑害过他。
“你不相信你的资产管理人吗?”朋友问他。
“我当然相信他,他是最棒的。”李大强说。
朋友又问:“当你坐飞机出差时,你会一直一直担心,害怕飞行员的技术不专业而造成危险吗?”他说,这完全没有问题啊,飞来飞去都还蛮好。
李大强很聪明,突然领悟到:如果他在某些方面可以完全信赖别人、并彻底放开手,这说明他已经具备信赖别人的必备技能,为什么不把它应用到其他地方呢。从这天开始,李大强决定:信赖资产管理人,不再为经济状况而担心。
从此以后,李大强从未为钱焦虑过。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李大强能够下决心放下担忧、享受生活。你为什么不能学会放下?
焦虑的主要来源,是面对未知状况时产生的各种思虑。比如,到遥远的美国去读大学,一个人都不认识。
经过很长时间的挣扎,刘茜结束了长达20年的痛苦婚姻。她希望对生活作出更大的调整,决定离开北京,在老家找一份更宁静的工作。刘茜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她想赶快回到日夜思念的亲人和朋友身边。
但她在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发生了那么多变化,重新回到家乡竟然像是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让她倍感焦虑,每天都不等闹钟响就早早醒来。
焦虑从何而来?危险在哪里?刘茜说,一切皆源于“面对未知”。
幸好,刘茜是热爱冥想,每天早晨都会做一两个小时的冥想。她可以在冥想中加入积极的自我对话,比如:“我自愿回到我挚爱的家乡,那里有我最爱的亲人,所有困难我都能战胜,任何想去的地方我都能到达,我丢掉了失败的婚姻,我把自己随身带上了,我决不让自己无路可走,我自由、我快乐,我乐意开启全新的生命旅程。”
一开始这样的练习,刘茜芭对于未知的焦虑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激情、希望和迫不及待开始新生活的愿望。
说白了,焦虑都是脑子里的空想和自我欺骗。瞻前顾后,不如付诸行动。
乔乔17岁了,还从来没有约会过。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可他当然不这样想。他非常想参加12号的校园舞会,但他担心自己钟爱的女孩不愿和他一起去。
丽丽可不是普通姑娘,她既聪明又可爱,还是学校球队的主力队员。这让乔乔望而生畏,整天担心被拒绝,因此变得极度焦虑。
逃避不是办法,它只能让困难显得更加困难。乔乔唯有直面困难,鼓起勇气去邀请丽丽一起参加舞会。他决定在她打比赛的时候行动,给她一个惊喜。
他准备了一个横幅,一面写着“加油,丽丽!”,另一面背对着丽丽,在她离开球场时才能看得到,上面写着“舞会?”。他还买了一大捧玫瑰,在中场休息时送给丽丽,让她格外耀眼和风光。另外,乔乔还准备了一张字条,上面简单地写着:“你愿意和我一起参加舞会吗?”
乔乔成功了。这让他的自信大大增加,焦虑也随之消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