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讨论了些焦虑的三大类来源,本篇继续讨论:什么情境会诱发你的焦虑,让你不能自拔?
1感觉无能为力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者将被试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被试被告知,在房间里工作时,隔壁将会传出对人体有害的巨大噪声,如果觉得难以承受,只要按一下墙上的按钮,噪声随时就能停止(按钮其实当然只是实验道具)。第二组的实验条件完全相同,但没有被告知可以按按钮。
实验结果是:第一组被试正常工作,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他们并没有使用那个按钮,工作效率也与平常几无差别;第二组被试在工作中出现了更多失误,不断抱怨身体出了问题,例如头疼、肠胃不舒服等,有些人甚至坚持不下去,早早告假回家。
差异来自哪里?只要你觉得对所处环境有控制力,你就更乐于忍耐、幸福感更强。相反,感觉无能为力的人,就容易诱发脆弱无力感的焦虑感。
2无法忍受变化
人是天生喜欢舒适的,没有人喜欢变化。
心理学家设计了“社会再适应评价”量表,其中包含许多量化变化的项目,例如配偶死亡相当于100分、一张超速罚单相当于11分。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一年之内所得总分超过300分,90%的人会面临身体出问题、甚至住院的风险。很明显,太过频繁、太过强烈的变化容易击垮你,让你的生理和心理濒临崩溃的边缘。
为什么有10%的人能忍受生活中无尽的变化?或许,这正是那些喜欢跳伞的人。
3不安全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很有名,它认为:在满足“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的需求之前,人们首先需要满足列较为基本的需求,如食物、栖身之所、安全设施等。所谓安全,就是人们相信自己可以免遭潜在威胁的信念,它是自我实现的重要基础。
相反,一旦感觉到不安全,焦虑就会出现。公司即将启动的的裁员、漂亮室友对你男朋友也情有所钟、飞驰的汽车刺耳地急刹在你面前……这样的情境都能让你的焦虑汹涌而至。
安全感到底有多重要?发展心理学认为,学会信任人、取得安全感,是生命头两年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安全感的重要性还在于,与确定的坏消息相比,前路未卜、福祸未知、举棋难定的状态更加让人煎熬。
对约翰和李梅梅来说,多发性硬化症和无法生育这样的坏消息加在一起,也好过当初无法决断是否要继续在一起时的进退两难。
安全感其实并不是物理意义的存在,它只是一种内心状态。你可能因为一份人身保险而相信自己拥有绝对的财务安全,最终却发现是一场骗局;你也可能因为坚信伴侣的绝对忠诚而高枕无忧,却在对方离世之后从日记中发现许多婚内的不忠行为。
你的神经系统很“傻”,它无法评头论足你所处的的真实环境,只能响应你感知到的处境。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婚姻、工作、邻里关系并不安全,你就会感受到与其重要性大致匹配的焦虑。相反地,即使你住在切尔诺贝利的下风口,但你不知道核电站的危险,那你就不会有不安全感,也就不会焦虑。
4角色冲突
任何时候,只要处于冲突情境(心理学称之为“角色冲突”),你必然就会感到焦虑。
不过如之前所说,焦虑并不是坏事,它是应对变化的先行“代言人”,一旦你找到解决办法,你就能重归平静。
小洁在忍受了两年的内心紧张和晨起腹痛之后,她在另一家公司找到一份薪水略低的工作。收入虽有些落差,但她获得了内心的宁静和安稳的睡眠,更省下了吃药的费用。
5逃不掉的脆弱
对于王琼这样的性侵受害者,放松自我就如同展示漏洞。就像旷野中的兔子,即使阳光明媚、微风和煦,视野所及没有天敌,它也无法放松警惕,哪怕是在进食,也要警惕地留意潜在的危险。可以想见,兔子没有可能完全地放松,因为这关乎生死。
王琼的自我觉知能力自然比兔子好得多,她能意识到自己的焦虑虽属我保护,现在效果却适得其反,自己分外紧张,也让自己没法乘飞机、搭电梯。她心中只有逃不掉的脆弱,她需要丢掉内心的“保护伞”。
6追求完美
李尔必须意识到,他的完美主义来自内心深处超越父亲的深深渴望。他的父亲其实早已以他为荣,丝毫不亚于他的妻子、孩子和朋友,但究其实,他们并不会因为他升迁一级就对他刮目相看,他们爱的是他这个人。
李尔的焦虑来源于他认为自己“不够好”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完全来自他自己而非别人。对于李尔来说,也许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这样的自我觉察:提前退役给了他在老父亲生命的最后三年陪伴左右的机会,这比比起衣服上多一道代表升迁的条纹更加重要、更加无价。
7杯弓蛇影
焦虑全都来自于你感知到的威胁,它并不需要真实存在,神经系统的感知其实比事实的作用更大。
一般情况下,“杯弓蛇影”不可能如此天真可爱。但是,你难道不是常常怀揣着假想的威胁吗?
-
怎么会胸闷呢,是不是心脏病发作啊,难道是活不成了?
-
男朋友居然迟到,他多半是心怀鬼胎、另有图谋了!
-
宝贝上周还动得好好的,这周如此安静,不会是要流产吧?
-
老板对你完成的工作不置一词,他一定是讨厌你,随时都会炒你鱿鱼!
在所有焦虑萌生之处,假想的怪兽都悄然潜伏。所以,你所以为的一切,你都千万别相信。
8渴求完成
心理学指出,人们总是需要完成“未完成事件”,以求获得心灵的宁静。或者说,如果不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圆满完成,你的内心就永无宁日。
人类总是追求“闭合感”。你想想:你会将床铺整理一半吗?没写完的文章、没画完的画会让你心安理得吗?未完成事件天然具有打破心理平衡、扰乱内心宁静的力量。
但是,有些事情本就不可能圆满完成,你如何能完成它呢?
9濒临崩溃
遇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存在一个共性:觉得自己的生活处在崩溃边缘,他面临的境遇、他的亲密关系或他所处其中的冲突已经到了自己不堪重负的境地。
好比说:他本可以很舒坦地背着三个箱子,突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生活另外扔给他两个箱子,如果不想办法扔掉一两个,他势必会连人带箱子一起垮下,让活得安健和从容的所有努力都功亏一篑,让他濒临崩溃。
有的人因为生一个宝宝而濒临崩溃,有的人却养育一堆孩子而自得其乐。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你崩溃,让你崩溃的是“我受不了了”的感受。
王尔德应该相信自己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被收购就是他成功的证明。他不可能忽然就失去了这些能力,变成了失败者。要克服濒临崩溃感的感觉,他只需要记住:“怎样才能吃掉一头大象?一口一口吃!”
“我受不了了”就像一句简单咒语,让你心生崩溃感。你只需要把它改成“我受得了”,意思是“事情很多,但我能搞定”。
10鸟入樊笼
身不由己的感觉,是导致惊恐发作的关键因素。这种感觉越强烈(就像困在电梯里),惊恐也就越严重;受困感不太强烈的情境(如一段“有毒”的关系),通常会激发广义的焦虑症状,如不安、失眠、烦躁等,而不是恐慌发作。
其实,戴晖有钱、有人脉,实现自己的梦想实非难事。但是,这需要一个前提:戴晖必须将“我是一个受困樊笼的牺牲品”的自贬念头,转换成“只需再稍稍忍受一下,我就能拥抱自己的梦想了”这样的积极期待。
刚开始,旧的“被困”焦虑会被新的“我能否胜任”焦虑所替代,但如果戴晖够勇敢,他就能成为勇于追梦的男人形象。
戴晖最后成为一家餐馆的主人,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人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