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IT经理世界》写《CIO 故事》有一段时间了,虽然编辑说杂志内部和读者反响都还不错,我却始终忐忑,因为网上反响似乎不大,而且我收到读者反馈较少。曾经当面讨教故事高手刘韧,但因时间和环境的关系,还是不得要领。闻知刘老大上周五下午在《中国计算机报》教授记者如何写故事,当下来细听。

我的《CIO 故事》是虚构的,像是故事,但承载的内容所限,故事只是外表;刘韧写人物故事是真实的,不是故事,却更像故事。所以以聆听录音的初衷而言,我直接获益不大。但是,对于写新闻、对于作记者,刘韧颇有见地,我的工作与记者有共通之处,因此收益不小。

录音中的内容,多在刘韧以前的著作和文章中有所提及,例如《我这样做新闻》一文(载《知识英雄2.0》)。但是听他亲述一遍,或者有些经历再听、再看,定有迥然不同的顿悟。

儿子昨天抢用我的机器,不慎把我记录的文字删掉了。用工具恢复,只找到一个备份文件。因此多半录音听了两遍。无意间给刘韧作了次实证,那就是录音听多遍,会发现很多原本不曾听到的东西。

以下内容是经过整理的,与录音顺序有所不同。未经刘韧本人审阅。经刘韧允许贴出。

 

怎样写故事

每个人都存在作好记者的可能性。作记者不成功、文章写得不好,多半是思路的问题。

准备

新闻故事是真实的故事,不能像写小说一样虚构。因此,事先要作好大量的准备。

查找相关资料

通过网上搜索等途径,找到有关被采访对象的所有文章,并判别哪有文章有价值。简单的判别依据:好的媒体,著名记者。

找到此人的简历。简历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故事是简历的扩大。要背人物简历。关心出生日期、社会背景(如是否经历文革)等。研究一个人,从研究此人的简历开始。

拟订采访提纲

根据已经被写到的内容,挑选 10 个有意思的故事,针对它们制作采访提纲,成为这 10 个故事的加强版。

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针对已有故事制作采访提纲,目的是补充和丰富这些故事的细节。按照新闻的 5W1H 要素,针对矛盾和冲突、针对故事的细节(谁先走进会场,谁先伸出手,穿什么衣服)来拟订采访提纲。

要避免被采访对象所左右。记者与被采访对象是合作关系,他想宣传他的产品、他这个人、他的公司,记者想写个精彩的故事,获得大家的好评,你的目的与他是不一样的。他谈未来、谈现在、打算、理念等,对于故事是没有价值的,是宣传,读者需要他的过去、困难、矛盾及矛盾的解决,这些是他不愿意谈的。因此,采访提纲如果不够好,会被他带着走,抽不出来。

约请

想约的采访对象一定不要放弃。我 2002 年想采访史玉柱,至今不放弃,终于等到机会(参考刘韧《听史玉柱讲3个小时故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坚持不懈,不停骚扰。你只要努力,就可以采访到任何人。办法总是有的。

采用骚扰战术,死嗑。要有巨大的通讯录库。发短信、写邮件、打电话、托朋友、托更多的朋友说明采访意图,一次不行第二次,二次不行三次,总有一天他会给你半小时,只要你有半小时你就成功了。

只要你坐到他的办公室,约到 10 分钟,提前半小时到,也许就是 40 分钟,问题问得好也许就变成 1 小时。

做为记者,要理直气壮,只要是这个行业的人都可以采访。采访他是对他好,是关注他,是因为他有名,他没有道理不接受。不在于你在哪个媒体,而在于你给他带来帮助。

实在约不到,可以跟别的记者旁听。如果你不去采访重要人物,只参加新闻发布会,你永远做不出来的。记者的成功就在于你采访重要人物的次数,没有采访重要人物的经验,你永远不知道如何采访。

非常时期如何约请

在被采访对象的非常时期,如果根本找不到他,那就没有任何办法。因此,要通过种种关系找到他。

采访不到第一主角时,可以采访周边的人,如员工、熟悉他的人。

在非常时期,采访对象可能觉得采访会坏他的事,不希望被采访。因此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通过文章伤害到人家。方向明和史玉柱后来成为非常好的朋友,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帮他,哪些写、哪些不写尊重对方的意见。结成患难之交,那就是高境界。

作为行业媒体,不涉及到敌我矛盾这样的问题,所以你不能恶意。如果你让人觉得是来找碴的,你写不出故事,他还会通过狭小的企业家圈子,使你采访不到任何人。不要在他面前提到竞争对手,更不能帮助打击竞争对手。绝对不能沦为子弹、武器、枪手。子弹只能用一次,武器可能被抛弃,枪手可能被打死。千万不要承诺”摆平”之类事情,记者只能做自己份内的事,不要去伤害别人。要做无害的、绿色的记者。

采访

采访之初

要给采访对象留下好印象。因此要提前到达,事先养足精神,且衣着得体。

用半小时左右问时间表,即问他的简历。人在被问及过去时往往比较放松,可以任意去讲。可能会涉及细节,要了解哪些跟故事有关、哪些无关,只追问有关的细节。得到20%对你的故事有帮助。

采访时让他回顾童年,他会很高兴,后面他就可能讲出他原本不愿意讲的。

问细节

在问矛盾之前可以问一些细节。充满文章的细节是最打动人的,故事会非常丰满。细节看来与冲突无关,但读者会感觉被带入现场,使故事具备非常强的现场感。

如果你不问,被采访对象不会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细节问得越来越详细越好,尺度掌握在不让对方厌烦为佳,有点烦都没关系。

主要的细节问题到最后20%时间再问。要不厌其烦地细问,如果你前面80%的时间表现好,出于彼此的尊重他会配合。但你是在消费他的忍耐度,如果他厌烦了站起来离开,你采访已经大功告成。

你的每篇文章都是未来文章的广告,如果第一篇文章写得好,采写第二篇文章时他的忍受度就会加大。

问矛盾

针对事先准备好的故事来问矛盾。冲突代表矛盾,他往往不愿意去讲。

问矛盾的技巧非常高。一定不要让被采访人了解你知道多少,所以记者一定要少说话。最好让他感觉到你知道一切,只是来求证一下。

学习警匪片中警察审讯犯人的斗智斗勇过程。感觉他在说谎或不知道他是否真话时,给他一些刺激,他就会争论,争论过程中就会暴露一些矛盾。

用老的事实得出新的事实。对方脸一红、语速一加快、情绪一激动,新的事实就出来了。如果对方很放松、谈笑风生,那采访就会失败。他的智商比我们高,他的经验比我们丰富,他可以不说假话,却让我们为他摇旗纳喊。

采访他的对立面得到更多的矛盾,用对方的观点来刺激他,双方观点交锋是读者愿意看的。

提问技巧

问题一定要非常直接简单明了,非常具有封闭性,就像法官问罪犯的是非问题。开放性的问题问不清事实。

要让他知道你的逻辑是清晰的,而不是天上地下地胡乱问。他不知道你的逻辑时、他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他就会厌烦。

确定主题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主题,就没有必要写。但 80%记者不明白文章一定要有主题。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而不能有多个主题(采访提纲里可以预定几个主题)。

半小时采访结束后,就应确定主题,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就应知道哪些故事需要加强、哪些故事不必再问。

长篇故事有 7 个故事就足矣,但究竟写几个,由主题决定,而主题须在采访时就确定。

其他

采访要全程使用录音。不用录音机的记者是傻记者。采访过程中不能记笔记。语言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所以一直看着对方的神情,而不能记笔记。记笔记会把耽误获取最重要的信息。

采访时间只能1.5小时左右,超过则疲惫。

采访的经验是锻炼出来的。我第一次做记者采访镇长,手都在抖、话也不会说,但现在我不用采访提纲都会提问。

整理

整理录音

整理录音会帮助你熟悉采访过程,能帮助你熟悉材料和细节,使你的脑子里充满材料。语言只能给受众40%信息,所以录音多听几遍,就会听出很多弦外之音。直到今天,重要的文章我都一定要亲自整理录音。如果录音没录上,那就像世界末日。

采访之后,要花一天的时间把所有录音整理成文字,每句话都整理出来。

思考主题

如果整理录音得到的材料指向不明确,说明采访失败;如果70%指向一个方向,就指向一个模糊的主题。可以用20个字、10个字写实标题,再慢慢压缩,得到一个短标题。

如果出现多个主题怎么办?这正是考验记者的概括能力的时候。需要把几个好主题的共性找出来,在上面再提练一个主题。

知识分子要具备两个重要能力:一个是拆细能力,把复杂的事情拆成小的事情,从小事情做起;一个是概括能力,在几个不同的事情中看到其共性。杨京的五个语句(参见《用 5 条语句概括这个世界》):赋值语句是对世界的假设,假设不同则结论不同;IF语句是人类的知识库,需要穷尽所有可能性;循环语句是大规模的生产;调用语句是分割与组合;中断是发生错误是要中断。找共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然后,每 500 字作一个小标题,明确这 500 字讲什么内容。这时,需要作大规模删除,删除那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有时候会误删,可将其复制到另一个文档中。30%要删除,它只会耽误你考虑材料的时间。

写作

把对话体变成故事体

把对话体变成故事体,90%记者作不到。作到有主题,把对话体变成故事体,都是不容易的。但是对话体可阅读性很差,一点都不精彩,必须改写成故事体。罗列是不行的,一篇消息不能几件事。

要把每个故事写成特写,特写首先需要场景,场景则需要很多细节。特写无非是一个场景,加上人物的动作,动作产生结果。场景的累加就是故事,就像拍电影一样。作为记者,要制造场景,然后把场景迭加。写好故事的前提是写特写。不会写大故事,先写小故事。

只有一个技巧:开头是一个切入点,找一个高潮、矛盾的中心、激化的转折,把场景推出,让人物打斗一番,后面就可按时间顺序推出故事,其实就是简历的扩大版。

完成这些工作,故事就写成了。故事不太丰满时,可以场景之间加上事实。场景要清晰,像照片、像电影镜头。场景+事实可将读者带到现场,让读者感受主人公的人生。

细节是关键

细节是对话体变成故事体的关键。没有细节的故事就显得很假,有细节的故事就显得真实,这非常重要。为细节花精力是头疼的,但必须为了得到细节到处寻找。

可以用别人的材料来丰富你的细节。这不是抄袭,只是用补充不足的细节、事实。对于名人来说,采访者很多,得到的细节和事实很多。你丰富到你的句子成分中,丰富你的故事。最不重要的是观点,观点没有价值。

几个不要

作者千万不要跳出来,不要发任何议论,实在忍不住就让人物来说。

引语不要太多。只有强烈表达其个性时才用引语。引语要变成细节或事实。

不要把采访经过写到故事里,采访如果精彩可写采访手记,如果有评论可另写一篇文章,三篇文章不可混同。

修改文字

只有当大局已定时,才开始遣词造句。

一定要用短句子,首先要把长句子变成短句子,长句子很累,像论文。句子不要头重脚轻,要匀称。短句子天生就是匀称的。

不要用被动句,只要有主语的就用主动句。

消灭形容词,形容词是没用的,会让人觉得作者很轻浮,要用细节将形容词替换掉。

要把句子作到精减。每个字都是成本,成本很重要。字越多读者付出的成本就越多,他索取的就越多。可删可不删的一定要删掉。这是很痛苦的,不舍得是不行的,实在下不了手请编辑帮助。

标题和第一段

标题很重要,第一段很重要,必须花 30% 的时间去好好考虑。标题和第一段(前 300 字)都是文章的广告,不会写标题和第一段的人是不会写广告的人。

如果读者读到 300 字还觉得没有意思,他不会继续读下去。要花很多时间,约 20%的时间去想标题。例如丁磊的标题”谁是谁的江湖梦”,很精彩。例如《百年孤独》的第一句,把时间推到未来,又把时间推回过去,让人觉得历史的沧桑和兴趣性。不知道如何把故事弄精彩时,把时间拉来拉去、用进行时是一种技巧和办法。

态度

只有专注,排除一切干扰,才可以24小时写作。文章不是一口气写出来的,所以不开夜车,而是掌握一套方法,把写文章变成步骤,每次只作一点点,使每个步骤都是可操作的,使每个环节上都是简单的。只有对话体变成故事体这个阶段,才是需要高度注意力的。

99%的人都不是天才,所以要用慢功夫去熬出来,用工匠的方法来写作。要用一种工匠的心态对待工作。

每篇文章都改 4 遍,每篇文章都写到75分以上。

勤奋很重要。直到今天除了睡觉就是工作,喜欢打游戏但是很克制,为了把记者作好确实下过苦功。向很多人学习。看电影也是学习。

 

专门话题

怎样写评论

基本观点:一篇好的评论必须做到,不管是赞成你观点还是不赞成你观点的人,都会从中受益。

没有针对性的文章是没有价值的,只是感情的宣泄。如果替换主语还成立的话,就是糟糕的评论,是PR文章,而不是评论。

事实和细节仍然是重要的,观点只是为了传达事实。在评论中有细节非常重要。评论不要感情用事,别人读你的评论是为了收获你的信息。你的职责就是记录事实,不是为了表达感情。写评论一定要冷静,要传达很多细节,细节是金子。新闻发布会也可以看到很多细节,而不是他发布的产品,可惜大家往往没有带着眼睛去。

如果简单认为评论只是作是非判断,是非常粗暴的。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决不只有是与非,因此观点也是丰富的观点,而支撑丰富的观点就需要丰富的事实。

证明一个公理或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浪费大家时间。所以如果标题是一个公理,那就是垃圾。

看鲁迅的杂文,他的观点很多并不正确,却传递很多知识,每篇文章都不可替代,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很有趣味性,很好看。

怎样写负面报道

表达负面的东西即所谓以恶扬善。基本的做法是,只提供站得住脚的事实,尊重读者的偏好,让读者得出自己的结论,但是一定不做评价。

很多事情很有意思,今天他觉得对他有利,过段时间他觉得有负面的作用,再过段时间则会想当时我怎么会把这件事告诉你了。

学习《罗生门》、《英雄》一个故事讲三遍讲故事的方法。作者可以有非常多的技巧。

《柳传志心中永远的痛》发表时,人们觉得对柳传志有利、对倪光南不公道,但多年以后人们的结论却并不一样。因为,写作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事实的平衡性,注意到别人可以有另外的解读,同情倪光南的人也可以找到材料。今天柳传志不希望任何不利的东西摆在读者面前,他宁愿这篇文章没写。

文章的能指和所指是不一样的,一个好的作者一定要让文章特别有张力,使能指更多。比如北岛和汪国真的诗歌,汪国真把把所指限定死了,没有想像的空间,而北岛则能使每个人的翻译不一样。为什么这样?因为汪用了太多的主观判断。因此不要用形容词,不要用判断,要把主观性降到最低,要多提供事实。

Wiki 有一个基本原则,叫做中性原则。例如如抗日战争它会叫”中日战争”。中性是存在的。用词、遣词造句都要尽量中性,以免破坏事实的陈述,事实是非常有力量的。孔子说”述而不作”,我们只述不作,尊重读者的偏好,而不是取代读者的偏好。《史记》之”太史公曰”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表现,所以一定把感情抽出来。

怎样实现新闻理想

张锐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曾经写过”我们是新闻的牲口”,讲到新闻的辛苦和无奈。张锐有理想,非常忧国忧民,关心农民问题、弱势群体救助问题。他很高尚,在新闻上很有造诣,非常值得敬重。

我比较会设计,设计一种容易走通的的模式来实现自己的想法。我尽量不让自己无奈,尽量让别人或单位无奈。

怎样看史玉柱

史玉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负责任的成功者。巨人大厦失败后,脑白金成功时还债,体现了一个商人的底线和操守。史玉柱这样做,也有利于他的长远。《无间道》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只要你做得够长就总是要还的,所以尽量不要做坏事,尽量做有价值的事,而不是破坏。

但是我不会沉迷于他是有商业道德的人这样的假设上。我没有义务、也没有职责去证明他是有商业道德的。我不会为了证明我的假设去组织材料。作为记者,不能为假设和情感所左右,应该消除偏好和假设。我不会傻到写文章只为了给史玉柱涂脂抹粉,我会用事实。很多问题不是技巧和能力,而是对世界的假设和判断。

怎样看宋朝弟

我认为,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一个人能做成大事,是他运气好。一命二运三风水,第五、六才轮到读书什么的。(Google 了一下,完整的说法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要避凶。”)

宋朝弟是一个营销大师,但是他太迷信出奇制胜。长久做大事的人,一次出奇之后就应该做守正的事,因为总有运气不好的时候。但他依然是一个能力超强的人。我现在的判断与当年相同。

小卖部的商业模式坚固,所以永远不会破产。宋朝弟与史玉柱的商业模式都十分复杂,只有强人才能想出来,而且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时候就能脱颖而出,但是每个逻辑都不能出错,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失败。

怎样读书

书是好东西,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你的一切。可惜大家都不读,不仔细读。

新闻教科书

美国有几本,其中美联社的《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非常好。新闻上的所有定义和知识都有。

经济学

行业记者要懂经济,经济对于成为好记者非常重要。经济学介乎文科与理科、科学与艺术之间。曼昆《经济学》很好,如果读不懂可看第一章,就理解假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文学

文字好不好还是很重要的,文字需要具有音乐的美感。文言文具有音韵之美,白话文不具有这种美感。闻一多、徐志摩等把白话诗发展到一个高度。白话文要写得美其实是不容易的。

建议读《北岛诗选》,北岛用很少的字造成很多的意境。李杜的诗。读《史记》等古文,学习美的文笔。读毛泽东的诗词,《毛选》。毛的新闻作品,包括消息、评论、调查报告都写得很好。毛的文章的声势,不容置疑的气势,有助于改掉文章不小器,粘点伟人的仙气。

哲学

最推崇的哲学家尼采和萨特,尼采《瞧这个人》,萨特《词语》。

茨威格

写细节的能力没有人能够比过茨威格。去年与余华讨论,共同的结论说一个作家的水平取决于写细节的能力。陀斯陀耶夫斯基、司汤达、茨威格都是细节大师。

不会写细节,读一读茨威格的人物传记会有帮助。茨威格写尼采、托尔斯泰都没有见过传主,传记都不长,写的都是名人。

历史

历史是非常重要的。读特里尔的《毛泽东传》,与斯诺相比,就会觉得记者是多么浅薄,历史学家是多么渊博。特里尔没有来过中国,仅利用第二手资料就写出最好版本的毛泽东传记。历史学家的学识、背景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是非常了不起的。